【前言】
孙悟空在朱紫国,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给国王配了药。国王的毛病,现在看就是消化不良,吃了粽子后受了惊,无法消化。孙悟空看了病后,立即搞出了一剂“乌金丹”,猪八戒还笑说:“锅灰拌的,怎么不是乌金?”那么这乌金丹到底靠不靠谱呢?其实是很靠谱的。这里特别感谢下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无无亦无兄,为此文作了专业的把关。
【正文】
一、乌金丹的几味药
孙悟空配的乌金丹,看上去什么锅底灰、马尿,很好笑,其实都是医书里有根有据的,比如第一味药,大黄:
行者道:“你将大黄取一两来,碾为细末。”沙僧乃道:“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行者笑道:“贤弟不知。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你莫管我。”
大黄是一种重要中药,叶子像蓖麻,根像芋头,也称“川军”。关于大黄的药性,古医书中当然说得很多,但沙僧这段的原文,见于《神农本经会通》卷一“大黄”条和《雷公炮制药性解》。然而原文不是“诸郁”而是“土郁”。土郁是脾胃之气郁滞之症。孙悟空说的,也基本上是《神农本经会通》一些话的翻版。当然,这部书也是抄录的各种古代医书,只是贫道这方面知识不行,就不能一条一条验证更原始的出处了。
第二味重要的药,巴豆,也是这样:
行者道:“你去取一两巴豆,去壳去膜,捶去油毒,碾为细末来。”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行者道:“贤弟,你也不知。此药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快制来,我还有佐使之味辅之也。”
这一段话,基本也可以在明滕弘的《神农本经会通》卷二和李时珍《本草纲目》里找到。巴豆,就是巴豆树的果实,形状像豆,治便秘、腹水肿胀等病,有毒。水谷之道路,相当于今天说的消化道。“巴豆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是金代名医张元素的话。其余的,如“为水谷道路之剂,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缓治为消坚磨积之剂,炒烟去令紫黑研用”,“巴豆大毒味辛热,藏府沉寒坚积结。治之水谷道能通,戒慎方中勿轻设”,“巴豆破結宣肠,理心膨水胀”,都见于《神农本经会通》卷二“巴豆”条汇集的各种医书。
然后药里用到了锅底灰,也是这样。孙悟空说锅底灰又名百草霜,据《本草纲目》卷七:百草霜又名灶头墨,是灶筒和烟炉中的墨烟。“其质轻细,故谓之霜”,“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消化积滞,入下食药中用”。这里治国王的消化不良,正好用到它。
马尿呢?马尿在医书里叫马溺,尤其是“白马溺”,“味辛,气微寒。破症坚积聚”,也是合乎朱紫国王的病情的。所以这几味药,还真有中医上的根据的。这猴大夫还挺靠谱。
正好,明代的大医书《普济方》有一个“香墨丸”,记载了一个治疗积食的药方,里面也用到了这几味药:
香墨(半两)、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川大黃(半两,锉碎微炒)、青礞石(半两)、巴豆(一分,去皮心,压去油)、硇砂(半两)。为末同研令匀,醋煮糊丸,每服空心,暖干姜汤下五丸。
这里用到了香墨、巴豆、大黄。其实墨的成分是松烟,是松枝燃烧后的炭附着在棚子上,刮下来做成墨锭。锅底灰也是这样,灶底下烧的柴,炭附着在锅底。这两种东西,成分基本上是一样的。香墨丸既然用到了墨,当然也是黑色的。《本草纲目》里“墨”、“釜脐墨”、“百草霜”,都是放在一起的,药性都是味辛温无毒的。况且“墨”,《本草纲目》说又名“乌金”。所以“乌金丹”,恐怕就是从香墨丸之类的丸药改编出来的。
二、药引子
孙悟空制完乌金丹后,文武百官问用什么药引子吃药。书中这一段,也很有意思。
行者道:“药引儿两般都下得。有一般易取者,乃六物煎汤送下。”多官问:“是何六物?”行者道:“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六物煎汤送此药,你王忧病等时除。”
对于这些凡人来说,王母娘娘的搽脸粉、炼丹灰、玉皇的头巾,根本没处弄。紧水负的,就是在急流中游的。在急流中游的鲤鱼尿和在半空中放的老鸦屁,随撒随散,又上哪弄去?所以这根本就是出难题,似乎暗含着对当时庸医的讽刺。
庸医治不好病,就喜欢给病人出难题,要求的药引子,稀奇古怪,无所不有,总之你弄不到,那就不怪我。鲁迅有篇文章《父亲的病》,就有“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贫道看网上讨论这件事的很多,中医粉中医黑说什么的都有,其实个人认为,这和医理本身貌似没啥关系,不如理解为是医生治不好病,故意出的难题。因为逮成对的蟋蟀,本来不易;然而又要原配的蟋蟀,这就难上加难了。虽然鲁迅说他去百草园里,“十对也容易得”,恐怕只是在一个窝里捉来的雌雄蟋蟀而已。虽然当时是“在一窠”,如何证明“本在一窠”?要知道蟋蟀并不是一生只交尾一次的;一只雄虫,可以同时与几只雌虫在一起,鲁迅怎么知道哪位是原配?又怎么知道它们原本不在一窠,后搬过来的?除非同时监测雌雄两只蟋蟀从卵长到成虫,然后交配。中间没有任何外遇,这才能放心。所以要原配的蟋蟀,是个很难证实或证伪的事情。
给病人出难题,借此抽身,谓之“退场”。比如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二载姚文燮、汪继培晚年患痴呆症,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了。医生称得一百匹活马之脑,吃了就能好,但是根据军制,马是有定额的。上哪弄一百匹马去?“盖明知疾不可为,姑为大言以欺世耳”。又说,“治噎膈用狮子油,治耳聋用啄木鸟亦皆此类,啄木鸟尚一见之,狮子油从何得哉”。这和原配蟋蟀一样,都是难题而已。
“六物煎汤送下”的六物,固然非凡间所有;而“无根水”在医书中本有其义,但作者借孙悟空之口故意曲解,不许用井水而必用雨水者,因雨水并非即时可得,药效便难以当时检验,庸医即可借机逃走,故也可以用作“退场”。
这六物煎汤的药引子既然弄不到,那无根水呢?看起来简单,其实也有大问题。因为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水泉井》:“出甃(zhòn,井壁)未放曰无根。”大概就是刚从井里舀上来,不要久放的水,大概久放的话,里面的矿物质会沉淀。不管如何,对无根水的理解,朱紫国官员和孙悟空是明显不一样的:
多官道:“我这里人家俗论:若用无根水,将一个碗盏,到井边或河下,舀了水,急转步,更不落地,亦不回头,到家与病人吃药便是。”行者道:“井中河内之水,俱是有根的。我这无根水,非此之论,乃是天上落下者,不沾地就吃,才叫做无根。”
其实官员的理解是接近医书的。除了不落地、不回头有些巫术意味,舀了水立即回家给病人吃药,这个其实就是不久放的意思(当然久放和不久放是不是真有药效上的区别,不在讨论范围)。翻遍了医书,似乎就没有无根水是雨水的说法!
所以这无根水,似乎也是讽刺出难题的大夫的。因为不是天天下雨。假如碰上贫道住的大北京,或者宁夏、青海这种地方,朱紫国这种西域国家,几个月不下雨也是常事,难道几个月不能吃药吗?到那时,该好的也自然好了,该死的也自然死了。药效也就检测不出来了。
三、孙悟空的脉理
孙悟空给朱紫国王搞了一个悬丝诊脉。其实这悬丝诊脉的道理,和听诊器也差不多,就是用三根细线系在病人手腕上,用手触摸细线,来感知那头的脉搏。但理论上虽然可以,但实际用起来不知这玩意到底有没有效。总之是小说家言就是了。
但是孙悟空说的脉理,贫道求证过学中医的朋友,看起来还不错。原著说:
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从头诊视毕,却将身抖了一抖,把金线收上身来。厉声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脉弦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且沉;右手寸脉浮而滑,关脉迟而结,尺脉数而牢。夫左寸强而紧者,中虚心痛也;关涩而缓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症。”
这里的弦、紧、涩、芤等,都是脉象名。分为七表、八里。七表为浮、芤(kōu,浮而中空)、华、实、弦、紧、洪。八里为微、沉、缓、涩、迟、伏、濡、弱。又如强、牢、滑、结等也是脉象名。中医在病人的寸、关、尺三个部位各用浮、中、沉三种手法切脉,合称九候。
据《脉经》、《伤寒九十论》等医书记载的脉象:“浮而滑者宿食”、“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迟而涩,中寒有症结”。“牢为气结”,“数而牢,心中烦满不快”。“六脉皆沉涩而缓,按之无力,乃胃病,非血病也”,“紧而弦,肝虚中寒”。这些都和孙悟空所指的对得上。
四、八百八药,四百四病
这一回,孙悟空叫医官满城药铺买药,医官说:“药有八百八味,人有四百四病。”这个说法,也是有来历的。但不是我国的医书,而是佛经。
《佛说佛医经》称人身中本有地水火风四病,从此四病,起四百四病。旧题宋琼瑶真人《针灸神书》卷三:“人有四百四病,药有八百八般,各有以源道。”这就是借用了佛教的说法,又加以延伸。其实中药何止808种,《本草纲目》记载的药物将近2000种。《中华本草》记载的中药共有8980种。如果加上其他少数民族用药,约有12800余种。808种只是一个好听的说法。
至于是哪四百四病,《孔雀经音义》说:
四百四病,不出冷热二种。冷病有二百二,藉风而起。热病有二百二,藉地而起。地难消故生熟。《十一面经疏》云。四百四病。随四大起。是一一大。各起一百一病。
四大元素地、水、火、风各起101种病,地、火是热病,有202种。风、水是冷病,有202种、合起来是404种病……话说,贫道终于知道为什么网页犯病就显示“404 Not Found”了!
【扩展阅读】
解密孙悟空的“乌金丹”
电视剧《西游记 》自拍摄完成以来久映不衰。众多经典情节也被大家熟知。那个为朱紫国王治病的片段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悬丝诊脉 、夜制丸药 “乌金丹”,其中采用的那几味药材“巴豆、锅底灰、马尿 ” 更是让人过目不忘。那么, “乌金丹” 到底是不是一个玩笑呢? 本期就让小编给大家来解密。
众所周知,孙悟空的灵丹妙药“乌金丹”是用沙和尚刮来的“锅底灰”和知名泻药“巴豆”混合后,加以猪八戒接来的白龙马“马尿”配制而成的。在国王的使者问药名时,孙猴子顺嘴起了个“乌金丹”的名字,不过却也形象得很。我们知道巴豆是中药不假,那么“锅底灰”和“马尿”也真能治病么?
1、黑头上脸的“锅底灰”
集百草精华
孙悟空说“锅底灰,又名百草霜,能治百病。”这句话虽然夸张了些,但是孙猴子倒确实说对了锅底灰的学名。这里所指的“锅底灰”可不是我们现在家里做饭的铁锅下面那些黑乎乎、 油腻腻的东西,这“锅底灰”是出自农村的土灶大锅下面由于长期采用天然草木为柴烧饭而留下的一层粉末状物体。因为各种草木皆可为柴,而多种草木同时也是中药材,所以这种不起眼的“锅底灰”确是“集百草精华于一身”。叫“百草霜”也不为过。
泻药是误读
在《西游记》记载的片段里,朱紫国王因为忧思过度而引起的“茶饭不思,精神萎靡”被孙悟空给治好了。书中写道:“那国王连三年前端午节吃的粽子都拉出来了……”说明“乌金丹”是泻药。但是,这也许是作者对巴豆泻药作用的误解,因为根据古人的记载,“乌金丹”起到的不仅不是泻药的作用,反而是止泻的作用。《漓江切要》中记载:“铁刷丸,以百草霜三钱、墨一钱、半夏七分、熟巴豆十四粒,研匀,加黄蜡三钱、香油二钱,制丸,分次吞服。视丸大小,每服三、四丸至四、五十丸,以姜汤送下。”又有“驻车丸,以百草霜二钱、煨去了油的巴豆一钱,研匀,稍加面粉,制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汤送下,是白痢,则用米汤送下,兼有赤、白痢,则用姜汤送下。治小儿痢疾。”
解大小疾病
百草霜虽然没有“治百病”那么大的本事,但是确实对多种疾病都有疗效,可内服也可外敷。如鼻血不止、咽喉肿痛、恶疮、痢疾、吐血、妇科病等。
治人也治畜
锅底灰不仅能治人类疾病,对很多牲畜疾病也是药到病除:例如仔猪白痢,可取锅底灰65克、大蒜15克,捣烂,加适量水调拌成糊状,每次给病仔猪喂服15克,每日3次,连服3天,便可治愈。此外对于“羊疥癣、牛鼻出血、鸡白痢”等也有很好疗效。
2、是“尿”也是“妙药”
生物活性物质“水”
在中医里,“尿”也是一味药。在《本草纲目》等众多中医典籍中都有尿疗的记载。
尿是血液经过肾脏过滤之后形成的类似血清的液体。味道也与血清相似,尿比血液更为澄清。健康人的新鲜尿,是一种无菌而洁净的液体。尿中含有诸如氨基酸、抗体、维生素、荷尔蒙等生物活性物质。人喝了尿以后,一些尚未有效利用的抗体将再度回到体内与抗原搏斗,从而提高免疫功能。近些年来,尿疗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医学话题,据悉,日本采用尿疗治病者达800万人,我国也有300多万人长期采用尿疗治病。
“人中白”和“百草霜”
在中医的尿疗中,一般都是采用人尿,尤其是“童子尿”。在用法上,有直接用尿液的,也有采用尿沉淀物(尿垢)的,古人也给这沉淀物起了个好名字“人中白”。无独有偶,就像孙悟空一样,中医也有一个“尿加锅底灰”的处方专治口疮:将百草霜、人中白、焙干的牛骨以20:1:10的比例混合,研为细末。使用时,先用淡盐水清洗患处,然后将细末敷上,每日一次,直至痊愈。
百草霜治疗妇科疾病
1、妇女白带:用百草霜一两、香墨半两,研细,每次取三钱放在一片猪肝里,纸裹煨熟,细细嚼食,湿酒咽下。
2、月经不调:用百草霜、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 以童子尿、醋各少许调匀,热汤送下。二服有效。
3、妇女血崩:用百草霜二钱,拌狗胆汁,分二次服用, 以当归酒送下。
4、胎动下血:用百草霜二钱、棕灰一钱、伏龙肝五钱,共研为末,每次服一、二钱,白开水加酒或童子尿送下。
百草霜治疗各种恶疮
1、鼻疮脓臭:用百草霜二钱,冷水冲服。
2、白秃头疮:用百草霜调猪油涂搽患处。
3、头上诸疮:用醋洗净后,在百草霜内加少量腻粉,以生油调匀涂于患处。
4、瘭疽(手足肩背等处生出的许多米粒般的疖子,疼痛钻心):用百草霜、釜脐墨、灶屋尘合研,加水煮至沸腾,取汁洗疽。一日三至四次。
【近期课程安排】
5月安和中医育儿课(杭州班)报名进行中(地址已定,报名从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