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坚决回击反中医思潮

字号+作者:周星雷 来源:背负青天博客 2015-01-29 14:21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本文原载本人博客,现再发于红歌会网,供读者参考。   一.中医废存之争的历史根源及现状   这场争论始于100多年前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际,'...

  本文原载本人博客,现再发于红歌会网,供读者参考。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一.中医废存之争的历史根源及现状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这场争论始于100多年前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际,当时的一些文化人认为国家落后与传统文化有关。引进西医的同时,废除中医(当时称旧医)思潮萌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胡适、周作人、傅斯年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同时把对中华民族生存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医也列入废除之列。余云岫提出具体的废除中医方案。由于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医界的强烈反对,废除中医的阴谋没有得逞。解放后以贺诚、王斌为代表的少数卫生行政负责人采取写文章、制订法规的办法限制中医。他们的做法遭到了毛泽东、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反对。56年开始,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中医药教学、科研机构,并对浩如烟海的中医药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编写了教材,使学中医有轨可循。六、七十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后,中医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广应 用。71年8、9月份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了解放后唯一的一次全国性大型中草药展览。80年后,农村合作医疗机构逐渐解体,中医药阵地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小诊所遍地开花,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由于中草药太便宜,打针输液成了农民治病的主要方式。城市中,崇洋思潮抬头并逐渐发展,豪华、享乐成为时髦 ,服中药似乎太土,特别是部分年青人,甚至不屑一顾。大多数中医人员受经济利益诱惑,无论是否需要,在开中药饮片的同时,西药、中成药一起上,病人吃下去可能多达20、30、甚至40多味药,这成什么方子?疗效如何?经验如何总结?如果中药药理学得不透,甚至根本未学而用西医的观点开中药,情况就更复杂了。因为中医医生较少,西医人员占绝对优势,一般情况下,病人多半先看西医,顺便就开中成药,几乎不讲辨证论治,中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也是以看西医为主。人文知识深厚、读透中医古典名著、化学知识扎实,西医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到底有多少?我们不反对中医学生学西医课程,西医知识也是必须掌握的,因为临床上都是需要的,所以对中医人员的要求很高。现在有多少中医医生肯静下心来读经典做临床呢?加上用管理西医的模式管理中医,中医衰落难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80年后,崇洋思潮抬头,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由此导致中医药从业人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亲和力和依赖度下降。在这种中医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国家大力扶植唯恐不济。几个批着教授、博士、科普作家、记者外衣、打着反伪科学旗号、以张功耀、方舟子为首的极少数人以为时机成熟,唯恐天下不乱,对中医来个落进下石,不置于死地不善罢甘休。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二. 当前反中医人士的政治目的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几个反中医头面人物(或称斗士、干将)中,有研究社会科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学博士、科普作家、记者。还有科学院院士,不知是被拉下水的还是自愿加入的,可要注意啦,不要被水呛着或被水淹死。据说这些人以前因反“特异功能”(耳听字、眼透视、发外气使遥远的地方雷鸣闪电、大雨倾盘,铁棒歪曲,瓶中意念取物等等),反迷信等伪科学而闻名于世。我也是反对搞迷信活动、反对所谓“特异功能”的。他们过去的行动我双手赞成。这回可不一样咯!因为这回他们反的是科学。把目标搞错了,怎么能支持呢?连反对都唯恐不及。国内反中医的几个干将中没有一个是医生。这就有问题了,懂医学的不反对中医,难道他们是傻子?愿意受骗?难道广大人民群众也是傻子?也愿意受骗?难道需要这几个反中医干将来启蒙,请他们当启蒙大师、当救世主?非也!中医虽然目前衰落,但毕竟有几千年的历史,有强大的群众基础,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那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原因,无非是想把人们的思想搞乱,想从反中医入手打开否定中华文化的通道,为全盘西化作舆论准备。如果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轻信这几个人的妖言,那就会出大乱子,由学术讨论演变为政治风波了。可喜的是,行政部门没有上他们的当。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三.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中医药学是和中华文化同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中医理论,例如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哲学思想的一部分,中医学的文字表述方法、方式具有深刻的中华文化特征。要了解中医、学习中医,首先要了解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的载体--汉语。虽然现在大多数中医书籍是用现代汉语白话文编写的,但仍然带有浓厚的古汉语文言气息。同时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因此中医学是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融于一体的自然科学学科。中医兴则中华文化兴,中医衰则中华文化衰。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华文化遭到西方文化冲击之日也就是中医遭到废黜之时的原因。100多年前开始至今的几场反中医闹剧莫不如此。而且都是不懂中医的文化名人首先发难,例如二、三十年代的胡适、周作人、傅斯年、余云岫,近几年的张功耀、方舟子,还有记者司马南、院士何祚庥。除余云岫外都不是医学界人士。三十年代文人的共同特点是在反封建的旗号下连同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华文化一起反。提倡白话文、用白话写文章、写小说、写其他文艺作品没有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言文都可以用白话文代替,可以用白话文表述的。例如,古诗词,翻译成白话文就失去了诗意和韵味。古代在发明纸张以前,大多数情况下,文字是刻写在竹片上的,使用文言可大大减少篇幅,从而减少书的重量。反封建是对的,反中医、反中华文化就错了。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中华文化中的各种思想流派。例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最高层次即核心命题是克己复礼,孔子是针对当时各诸侯国野心膨胀,兼并战争不断,百姓颠沛流离的混乱局面提出的,从百姓安居乐业的角度看是正确的。因为诸侯发动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好制度;但从兼并战争的结果是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角度看,废除分封制,实施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量度一,克己复礼的主张又是错的。这是当时局部利益与历史长河集体利益的关系。当时的人们不可能像我们现在这样站在历史长河到达的下游这一站纵观历史,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长河行进中所发生的惊涛骇浪历史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及思想流派多半是以结果或效果来评价的。很少是以历史事件当事人的动机为出发点。因为大多数历史事件当事人的远程动机是死无对证的,无法知道他们是否具有利于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远程动机。但是他们当时想把自己的思想流传万世,或皇位世代相传无期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四.阴阳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用以表示事物的相对属性,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概括。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一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所有这些基本概念都是符合现代唯物辩证法的,都是属于理论思维把握,而不是感官感知的东西,用现代科学方法怎么证明?在现代自然科学中,有时也使用阴阳概念,那是指具体事物。例如阴极、阳极,阴电、阳电,阴历、阳历,阴天、晴天,山坡的阴面、阳面等。阴历是指根据月球的运行规律确定的历法,又称夏历、古历,俗称农历。为什么反中医干将没有把这些名称与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相联系,而偏偏把中医运用阴阳概念与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相联系?斥之为搞迷信,这是一种什么逻辑?这是行业歧视还是等级歧视?中医从业人员是否低人一等?请反中医斗士说说看?你们说得出理由吗?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五行学说是在自然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而逐步形成的理论概念,是用以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和功能的基本法则。因此,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实际上已经超出这些物质本身而具有广泛的涵义。有人说,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六行、八行?我也要问声音为什么是七个音阶?为什么红、黄、绿是可以调配出无数颜色的母色?五行学说并不是短时间内出现的,它的形成必然经过漫长的岁月。一开始也可能是四行、六行、七行,人们对自然界事物和现象的矛盾运动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归纳,觉得五行合适,逐步形成了五行学说。中医运用五行学说,通过五行归类把人体内外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把人体分为心、肝、肺、脾、肾五个系统,通过五行之间的关系,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五脏相生相克可以看作是人体内部的两套反馈系统。相生是正反馈系统,其中任何一脏的微小变化,经过反馈得以加强。相克是负反馈系统,经过反馈而减弱。如果人体只有相生一套正反馈环,平衡就会破坏;如果人体只有相克一套负反馈环,就会处于死平衡之中。只有具备了相生相克这两套正负反馈环,人体才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阴阳五行学说属于唯物辩证观的哲学,渗透到医学领域,促进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医药理论主线。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五. 中医药学是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和天然药物防治疾病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近50多年来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理论如藏象、中药药理、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大疾病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例如,1959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成立了藏象专题研究组,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的实质。他们在总结1957年以来按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治疗的许多疾病时,发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尿石症肾积水、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顽固性哮喘等六种现代医学认为完全不同的疾病用补肾的方法治疗提高了疗效。从而对肾的本质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中药研究方面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几乎涉及所有中草药,对常用药的研究更为深入,其起始动因毫无疑问是中医药疗效。例如青蒿素,如果没有中医用以治发热、疟疾的医疗实践,哪来的青蒿素的成就。又如有中医激素之称的雷公藤多甙片用于自身免役性疾病疗效显著,临床上无论中西医都在使用,主要是西医用得多,一方面是西医人员多,另一方面,病人多半先看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急性传染病、慢性疑难疾病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这些医疗技术需要熟练掌握中西两法才能使用,大面积推广就有问题。50多年来,从中医药宝库中挖出的宝贝不少,为什么极数少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六. 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条件下遵循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分别采用宏观整体模糊思维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及临床治疗方法,逐渐形成的各自自成体系的医学。因研究方法不同,对疾病过程的认识广度和深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和差异。这两种医学本身不具排他性,所谓中西医互相矛盾,是认识上的误区,是强加在中西医学上的锁链。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1.中医学术的特点  中医学源远流长,5000年前就开始了简单的医疗实践活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后,虽然历代有很大发展,其基本构架却相对固定。这与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虽较古朴,但反映了事物矛盾运动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其形成过程及理论来源始终跟踪活体患者及研究手段与研究方法相一致有关。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后的2000多年,看起来时间很长,但与其形成过程的漫长岁月相比是短暂的。因无确切文字记载,中医理论何时开始萌发无从查考,到有文字可查时,已基本形成了。根据一种思想自然形成所需时间推测,大概需要5000年到几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宏观为基础的关于人与自然、整体与局部、运动与静止、致病因子与机能状态、辨病与辨证、治已病与治未病等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贯穿于中医基础、临床各科及治疗方药体系中,辨证论治思维过程对各种证候的程度差别及方药应用进行模糊化处理是获得临床疗效的基础。中医学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划时代的文明,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及方药组成的复杂性,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可能像现在那样为医学提供诸如显微镜、磁共振成像之类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例如关于传染病特殊病因的认识也只有在西方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才被人们确定为病原体。中国医学史上先于世界各国的发现和发明(例如人痘接种)都几经磨难而在异域他乡获得发展的事实,给今天的人们以极大的反思。医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也需要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帮助。近几百年来经济上的贫穷和科学技术落后的大环境是使中国医学的发现和发明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中医学本身或任何一代中医学家本身的问题。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2.西医学术的特点:16世纪以后,本来比中医学明显落后的西方医学在生产力与科学水平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凭借先进的研究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西医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几乎吸收了近几百年来其他学科的一切先进研究方法,如光学、声学、力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均在西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西医学与现代科同步发展。形成了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关于环境与人体、局部与整体、静止与运动、病因与机能状态、药物治疗与肌体自我修复等对立统一的理论体系,并贯穿于西医的一切活动中,使其在近几百年中取得了举世举目的成就。如传染病防治,采用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位一体措施,使各种烈性传染病得到全面控制。同中医学一样,西医学同样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及其研究方法的固有历史缺陷,如在消除致病因子、控制病理损伤时往往忽略肌体的抗病能力,强调药物对致病因子和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而对药物造成的机体损伤和不良作用感到棘手;强调静止离体的分析结果,忽略话体有精神情感活动与社会属性的不同个体差异等。离体静止研究结果或来源于活体动物的实验结果与患者实际的客观情况是不完全相同的。由于生物学方法对西医的影响,要突破其局限性并不容易。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3.中西医互补的可行性:中医学的宏观精神社会生物学模式有独特优势,在疾病急性活动期未明确诊断前中医药能及时有效治疗,恢复期加用中药可减少复发或防止反跳,临床缓解期用中药可巩固疗效,延长缓解期.由于中医对人体的生物学特性、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功能、结构等缺乏系统地深入了解,中医分型、分证的客观基础不规范,临床上对某病、某型的有效方药重复性差。借助西医诊断为基础的有关实验与特殊检查作为分型的依据之一,则为研究对象的同一性、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客观基础。实现中医疗效的是辨证论治的载体――方药。对疾病某阶段的方药应用并不是简单几味天然药物的堆切,而是富含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组合。药物是客观的,但既往研究中,对整体配方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毒副作用研究不够,可借用现代药化、毒理等手段加以完善,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中药成分复杂,更何况中医多使用复方,随证加减,较之单一的西药其研究难度不知要大多少倍。以生物方法为基础的西医学,在分析手段和方法上有明显优势,但这种来源于静止或离体的材料或动物模型研究结果的推导,对有社会精神参与的患者活体有极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病机分析与辨证综合反映了中医临床思维过程中整体与部分对立统一关系的临床具体应用。中医辨证以传统病名为前提,以能感知的宏观四诊材料为基础,模糊思维过程确定方药。关于模糊思维的科学性将在后续的《中医与科学》中详述。我们支持中医、提倡中医、发展中医,但毫不隐讳中医的不足之处:(1)病名不反映本质。中医传统痹证、痿证、喘证、咳嗽、狐惑等大多以主证或主要病机命名,对其内涵和外延均无严格限制与定义,更无反映其本质改变的实验检查和仪器检查指标为基础。中医既往的病机分析和辨证分型论治,以症状减轻或消失为有效,症状不变或加重为无效,在此基上总结疗效,探讨证治规律,著书立说照示后人,这种研究方法持续2000多年。毫无疑问,作为历史产物有时代的先进性,然而,这正是中医临床总结的疗效与方法重复性差的原因之一。理由很简单,同为痹证,可见于多种疾病,其本质因各自的发病机制不同而异,但在宏观水平上则表现相似。因而以现代医学的有关诊断标准为依据,是克服上述缺点、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有病无证之误:中医辨证是建立在四诊反映的证候上,在疾病早期或恢复期、临床缓解期,由于病理损伤程度不足以引起肌体表现出使患者或医生感知的症状或体征,因而被视为无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虽然此时,非常有经验的医生可以通过四诊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但是,一般医生是发现不了的。如大部分高脂血症患者在早期甚至中期均无典型临床表现,相当一部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也是通过健康体检时被发现,慢性肾炎临床缓解期若肾功能代偿良好无临床表现仅尿检异常,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可长期无糖尿病症状呈隐匿性进展于不知不觉中发展为微血管并发症,往往在体检时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无症状不能说无病或已痊愈。因此中医宏观辨证方法有局限性,必须借助现代方法使之发展,更何况四诊材料的收集主要为临床医生的主观感觉,由于医生的理论修养、实践经验和医疗作风等因素的制约,宏观材料变异性很大,甚至一些本来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疾病因耽误时机而终致患者死亡,这种现象,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均普遍存在,已经到了非认真对待不可的严重程度。(3)辨证论治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该法的最大特点是在治疗上能灵活处理各种临床现象,把治疗重点放在疾病的现时状态上,只要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就能辨出一个证来。这种可以利用现有知识来解释和应付一切新的病理现象的治疗手段,使人们视野狭窄,形成重思辩、轻实证的思维定势,客观上阻碍了中医学对其他科学方法的主动采用。在灵话变通的背后,隐藏着保守的潜在性质。辨证论治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运用者理论修养、临床经验、经历等基础上形成的思辩能力。不但经验的积累需要漫长的岁月,理论的驾轻就熟也需要时日。这就是中医药为什么难以掌握、从事这项工作时间越长、年令越大而威望越高的原因所在。这种由个人因素决定的体验,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事物,如一味药、一种病、一种疗法各人认识的角度、深度不同,其运用辨证论治的角度和深度就不相同,疗效自然就不一样,这是中医治疗体系难以客观化、规范化的主要障碍。解放后,在广大中医药人员的努力下,这种障碍正在得到逐步克服。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宏观的四诊材料与微观的实验及特殊检查相互印证,取长补短,才能提高诊疗水平。症候辨证的微观化应以识病、现代医学病名为基础。因为现代医学诊断不是单凭症状、体征和病史,尚有物理、化学检查帮助诊断,虽有部分病例不能确诊或可能误诊,但比起中医病名来可靠性大。可以从西医诊断的许多客观化指标中找到微观辨证的线索。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症状和体征,但是,西医各种方法查不出客观化指标,不能确诊。这类病例,中医辨证论治有独特优势,可取得良好疗效。中西医学都是其形成时所处时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不言而喻,现代科技与古代科技水平不可比拟。西医学及其各种检查方法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代科技并不是只对西医情由独钟,同样也正在渗透到中医学领域。中西医从不同层面认识同一目标:疾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西医注重微观形质,对整体重视不够;中医注重功能,长于宏观综合,却失之笼统,对整体内部变化缺乏明确认识。中西医各有所长,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传统组方与现代药理相结合是目前中医学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但人数不多,因为做到这一步,不仅要有丰富的中医知识、临床经验和西医知识,还要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特别是后者,大多数中医人员很难办到。应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医存废问题,而是静下心来,花大力气研究中医,把中医发扬光大的问题。既然有人反对中医,我们必需花点时间把中西医的优缺点说清楚,因为大多数人对中医不十分了解,很容易跟风。根据认识论的一般原理,面对两钟不同观点,往往顺从容易理解的观点。这也是近30年来西方文化思想到处泛滥的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真正内涵深藏在以古汉语文言文表达的著作中。自二、三十年白话文开始,中华文化受到强烈冲击。现在主张读经,这是一个良好开端。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七.中医药文献中的糟粕问题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中医药文献中,有些记载现在看来不符合科学,这仅仅是极少一部分。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大量关于稀奇古怪民间单方、偏方的记载,但比起整部《本草纲目》巨著来,篇幅是很少的。尽管有人竟然借此撰写专论,大加渲染,并且以诗歌的形式,挖苦、讽刺、嘲笑的口吻诋毁李时珍,但李时珍的名字已深入人心,他的世界级医药学家的地位不可动摇。我们不能以鄙视、责难的眼光看待这些记载,相反,应该感谢古代医药学家如实地、毫不掩饰地对这些所谓糟粕作了记载,使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当时医学发展的全貌,这比起现在那些为了谋取暴利而篡改实验数据、掩盖临床实验真象,批着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衣的卑鄙小人来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在这些所谓糟粕中,有些连写书的人都持否定态度,没有使用,更何况现代中医。有些现在看来不科学,不能肯定将来也认为不科学,只能存疑待考。但是,这极少部分记载连中医医师也认为是糟粕的东西恰恰是反中医人士用来否定中医药的武器。他们以点代面、以局部代替整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可见他们论据之亏乏、思维之空虚。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八.西医学,确切地讲应该称现代医学,因为已经俗称约定了,习惯了,就叫西医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现代医学是在解剖学、生物学基础上不断吸收自然科学知识及其技术发明成果而发展起来的,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应用学科。近50年来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因此,西医学发展迅速,特别是对人体微观世界的探索取得了长足进展。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是宇宙中自然材料极其运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有其应用范围。这些研究结果应用于人体并不是百分之百适合。人体是一个整体、活体,西医对人体的局部注重较多,而对生命体整体的协调关系难以完全把握。譬如应该根椐细菌培养使用抗生素,但临床上不可能百分之百照此办理,救人要紧,来不及细菌培养就用药,严格说来,也是不科学的,是为滥用抗生素打开了大门。就算按照细菌培养结果用对了,杀死的也并非致病菌,连有些有益菌群也不分青红皂白给杀掉了。据报道,一位著名外科医生自己患晚期胃癌作胃全切除后亲身体会到过于强调除病根的这套手术方案有缺陷,导致胆汁返流加上化疗造成的痛苦难以用语言形容,他在病床上指导同事对这套手术方案作了修改,保留小部分胃,病人胆汁返流减轻,由此造成的痛苦减轻。在局部与整体之间、祛病根与抗病力之间存在着平衡辨证关系,这正是中医所长。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九.对废医验药谬论的批判jQO品论天涯网

 jQO品论天涯网

  废医验药,三十年代叫废医存药,意思都一样,不过那个年代化学知识及科学仪器不象现在这样发达,验证中药化学成分的办法不多。所以反中医文人提出废医存药的口号,估计他们人参、燕窝、虫草、鹿胶这类补药还是要吃的。如果连中药也废掉了,不仅老百性强烈反对,达官贵人寻欢作乐需要的补品也没有了来源。反中医现代版人士沿袭他们祖宗的衣钵,把废医验药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满以为这样可以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因为大多数人只看到实实在在的药材,对中医理论、阳阳五行、脏腑经络则漠不关心。且不知中药是离不开中医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人以救心丸、丹参滴丸由现代工艺技术生产为例论证废医存药的正确性。试问救心丸和丹心滴丸等中成药的配方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如果没有中医,仅凭现代科学手段不可能有以配方形式出现的中成药,充其量只能从天然材料中提取单体,有什么药效,不得而知,更不要说有新的配方出现。离开中医搞什么验药,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要以为有了实验室诊断、仪器诊断就不要临床诊断了。这只能说是望、闻、问、切四诊的延伸和扩展,连西医都还要问病史,怎么能说中医望、闻、问、切过时了呢?废除中医探究中药,探究什么?如果探究配方,那也是依照中医辨证论治组合的配方。有人说:“几十种药一起煎煮,是无法控制的化学反应……”,不错,中药煎煮过程的化学反应大多数目前尚不知晓,但并不是所有的有毒中药化学反应都不知道,相反,大多数有毒中药药理已经基本清楚,例如川乌、草乌、关木通、寻骨风、黄药子、木鳖子、雪上一枝蒿等。中医对有毒药物的使用方法也很讲究,详见有关中药研究书刊。西医是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现代自然科学的一门应用学科。既然西医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中医又何尝不可!不要以为西医利用现代科技就是西医的先进性,中医利用现代科技就是中医理论无出路。完全抛开中医,中药能独立存在吗?怎么知道一种天然植物有药用价值,从分析化学成分开始?经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再批量生产?这个过程有多长?如果按已知的、经过几千年医疗实践证明的药效进行研究,会很快出成果,现在的中药厂都是这样生产的。利用中医又否定中医,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这不是忘本吗?这不是过河拆桥吗?这难道不是竭泽而渔吗?鱼是要的,池塘不要,下一次想吃鱼的时候,鱼从哪儿来?中药离开了中医,不叫中药,叫天然植物,扩大到其他来源则叫天然材料。有人说现代的大猩猩也会用草药治病,意图借此贬低中医,视中医药为远古动物未开化后裔的救治术,言词何其毒也!不错,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是我相信现代大猩猩会用点草药治病,这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因此,人类使用草药可追溯到远古的类人猿时代。神农尝百草,开始时,是无意识的行为,偶然发现某种植物能解除某处不适,随着经验的积累,发展为有意识行为。神农是托名,是代表不同时期很多人的集合名词,他们生话的年代先后间隔可能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医药知识代代相传,逐渐发现、逐渐发展,随着生物进化的缓慢渐进,先是无语言交流之意会,后是有语言交流之言传,再是发明文字后之文字记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方到复方,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到了公元200年前后,出现了总结以往医药知识记载365味中药并富含中医药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神农本草经》。中华医药犹如历史长河,从远古点滴涓涓,经过长途奔波,汇集千流万涓,现在已是波澜壮阔。有人说,神农尝百草是以命试药。不要以讽刺的口吻,责难的眼光看待祖先,倘若没有古人的献身精神,没有历代中医学家的努力,那有今天的中药厂,那有今天大量上市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在化学制药研究领域,动物试验肯定是以命试药,难道临床试验不是以命试药吗?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为了确认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相关的幽门螺杆菌,他们曾经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并往自己身上打疫苗实行治疗。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一日三餐,米面的成分基本清楚,但炒的菜因物料搭配、温度高低、时间长短的不同而有区别,是否要等到把菜里面的化学反应、化学成分都搞清楚之后才吃呢?如果那样做的话,人类早就不存在了。jQO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