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给谭小培点烟遇退让,毛主席说了啥?

字号+作者:李克勤 来源: 济学公众号 2023-06-21 11:45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主席时时刻刻不忘群众路线,时时刻刻都在带头实践群众路线,老人家最担心干部忘了群众路线,因为忘了群众路线就'...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主席时时刻刻不忘群众路线,时时刻刻都在带头实践群众路线,老人家最担心干部忘了群众路线,因为忘了群众路线就会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就会走向反面。在毛主席的言传身教下,的确出现了一大批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如陈永贵、李素文这样的后起之秀,他们的想法说法做法在毛泽东文化氛围里是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道器变通。毛主席怎样言传身教的呢?cXi品论天涯网

  解放不久的1950年初一天,谭富英在朝阳门内南小街的陆军医院礼堂演出《红鬃烈马》的一折《武家坡》。cXi品论天涯网

  作为谭富英的戏迷,毛主席得知消息特地前来观看。毛主席进入礼堂后,场内掌声经久不息。原本在后台的谭小培马上来到了观众席,代表演员迎接毛主席。cXi品论天涯网

  “戏还没开始,请主席先到后台休息片刻。”谭小培说。现在到后台不合适,影响演员的情绪,还是戏散了再去慰问大家的好。毛主席笑着拉谭小培一起落座观众席。毛主席考虑问题就是周到。cXi品论天涯网

  锵锵锵锵……大戏在一阵锣鼓声中拉开序幕。毛主席一边看戏,一边与谭小培聊京剧谭派艺术。“没想到主席对咱们谭家这么熟悉!”“我不懂,但喜欢看,看多了,不免一知半解,这也算自学成材吧!”毛主席边说边从口袋里取出香烟。谭小培也赶紧把自己身上带的香烟敬给毛主席。毛主席接过来说:“我们交换一支,你吸一支我这个尝一尝!”cXi品论天涯网

  此时,谭元寿正在后台伺候着父亲谭富英,年轻人好奇毛主席到底长什么样子,便从帘子掀开一条小缝朝观众席望去,这一望险些惊掉了手中的茶壶。原来毛主席正拿着打火机,给谭小培点烟。cXi品论天涯网

  “这如何使得,如何使得。”谭小培连连退让。“大家都是同志嘛,难道你高兴我脱离群众吗?”毛主席坚持为谭小培点上了这根香烟。谭富英演出完毕,毛主席又亲自到后台,赞谭富英的表演名不虚传。cXi品论天涯网

  回家后谭家人颇多感慨:旧社会甭管你是怎样的角,也不过是戏子;新中国,昔日的伶人竟能够跟最高领导人平起平坐,谭家人开始细细品味这些不可思议的道器变通之变。cXi品论天涯网

cXi品论天涯网

  谭家摆放的照片:毛主席在书房接见谭富英及其子谭元寿,谭富英是谭小培的儿子。cXi品论天涯网

  谭派七代: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cXi品论天涯网

  01cXi品论天涯网

  新华博客原文:cXi品论天涯网

  毛泽东给谭小培点烟与《沙家浜》改编cXi品论天涯网

  20090729(今日修改)cXi品论天涯网

  毛泽东主席年轻的时候极喜欢京剧,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和京剧大师谭元寿一家的交往,竟成了后来京剧改革的一段佳话。毛主席当初给谭元寿的祖父谭小培点烟的那只火星——星星之火,也就成了燎原之势。历史证明,这样的文化建设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完全可以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Xi品论天涯网

cXi品论天涯网

  现代京剧《沙家浜》剧照,中立者就是谭元寿扮演的郭建光cXi品论天涯网

  毛泽东主席是精通京剧的文艺行家,他领导的我国京剧改革已经得到历史的检验,可以说这是毛泽东文化建设的典范。毛主席洞悉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深谙人民大众对新文化的渴求,他抓样板戏抓得准,抓得稳,也抓得狠。据京剧《沙家浜》郭建光的扮演者、我国京剧界泰斗级的人物谭派艺术的第五代传人谭元寿回忆,建国后,毛主席很迷谭元寿的父亲谭富英的戏,“我记得1950年,父亲等人在朝阳门内陆军医院礼堂合演《武家坡》。毛主席得到消息后特地赶来观看。我当时在后台伺候父亲,听说毛主席来了,扒开台帘一看,正赶上毛主席把烟掏出来,给了我祖父谭小培一支,他自己拿一支,然后拿上火柴,给我祖父点烟。当时周围人都特别吃惊,说从没见毛主席这样主动给人点烟。父亲唱完戏后,毛主席还说‘我在延安就听到你的声音了,现在到北京亲自看到你的戏,确实唱得非常精彩’。”cXi品论天涯网

  1962年,谭富英祖孙三代同时来到中南海给毛主席演唱。“我们唱完后,毛主席很风趣,管我父亲叫谭先生,管我叫小谭,管我儿子孝曾叫小小谭。那天特别荣幸,毛主席还请我们爷仨吃了饭⋯⋯”说到这里,谭元寿脸上露出笑容。后来毛主席亲自为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定名,并提出修改意见,而谭元寿就是其中男一号郭建光的独一无二的扮演者(样板戏的任何一个角色,都同时有两位扮演者,唯独郭建光只有谭元寿一个扮演者)。cXi品论天涯网

  毛主席“不打无准备之仗”,他干任何事情都讲究调查研究,有时候应对突发事件也来个“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但他依然注意“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这在毛主席领导的革命现代样板戏创作过程中都得以体现。像毛主席这样的文化导师,很多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值得我们认真解读。毛主席对谭派艺术的喜爱,看来就不是单纯的戏迷,而是一种文化迷,一种对新文化的迷恋。只有对传统艺术达到迷恋的程度,才能深入地、准确地了解它、认识它、理解它,才能进而改变它,使它得以升华,这样才有资格去从事那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直到展开创新发展的工作——形成名副其实的道器变通之变。cXi品论天涯网

  为此,简单回顾一下我国京剧中的谭派形成与发展。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 谭派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一些著名的京剧艺术流派都是先学习谭派艺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谭派现在是七代嫡传,这在世界戏剧京剧史上都是难得的,也是罕见的。在京剧历史上,谭派始终被认定为老生行当中的主流派。后来的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杨宝森等重要的老生流派,都是从谭派衍化出来的。甚至连享誉中外的旦角“梅派”、“程派”的唱腔,也受到谭派的启发和影响。谭派唱腔圆润柔美、巧俏多变,富表现力。谭派是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枝叶最为繁茂的一个艺术流派,以唱、念、做、打技艺全面、精当,注重刻划人物性格为主要特色。cXi品论天涯网

  在京剧自四大徽班的基础上发展衍变为北京的一个新剧种的过程中,在唱腔和表演艺术上形成了三种生行流派(程长庚的徽派、余三胜的汉派、张二奎的京派),传到第二代,又发展了三种新的流派。后人把程、余、张称为“老三派”,把第二代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叫作“新三派”。新三派都是师承程长庚的“徽派”,而又各自发展成为三支不同的流派。cXi品论天涯网

  谭派老生戏,不仅为国内京剧爱好者所宗。在国际上也有不少追随者,流传很广,已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璀璨明珠。cXi品论天涯网

  谭派传统剧目有《盗宗卷》、《定军山》、《阳平关》、《南阳关》、《太平桥》、《失.空.斩》、《战长沙》、《捉放曹》、《搜孤救孤》、《当锏卖马》、《桑园寄子》、《碰碑》、《洪羊洞》、《乌盆记》、《四郎探母》、《镇潭州》、《王佐断臂》、《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状元谱》、《失印救火》、《清风亭》、《一捧雪》、《南天门》、《桑园会》、《武家坡》、《汾河湾》、《打渔杀家》、《珠帘寨》、《连营寨》、《翠屏山》等。cXi品论天涯网

  谭元寿的高祖谭志道,是谭家入京剧行的第一代,“他出道时,京剧甚至还没有最终形成,当时还被称为徽调。1847年,我高祖的独生子出生在北京大栅栏地区,他就是我们谭家最著名的人——谭鑫培”。cXi品论天涯网

  谭鑫培创始的谭派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京剧艺术流派。在20世纪初期,京剧已流行全国,京剧界甚至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1905年,谭鑫培主演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那个时候,上到皇宫贵族下到市井百姓,都赞叹“国自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这个“叫天儿”就是谭鑫培。著名学者梁启超也有“四海一人谭鑫培”的说法。cXi品论天涯网

  谭鑫培的第5个儿子谭小培,成了谭门第三代的掌旗人物。他除了继承谭派传统,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出又一个谭派响当当的人物——儿子谭富英——谭元寿的父亲。cXi品论天涯网

cXi品论天涯网

  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同台演出cXi品论天涯网

  谭孝曾是谭元寿的长子,也是谭派第六代传人。而今,谭孝曾的儿子谭正岩,已成了谭派的第七代传人。在戏曲界,谭家恐怕获得可绝无仅有的传奇。cXi品论天涯网

  几乎所有5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沙家浜》。尽管距离这部戏最红火的年代已过去50多年,但时至今日,很多人仍对男主人公指导员郭建光记忆犹新,尤其是他的扮演者、谭派第五代传人——谭元寿,那真是钦佩之极。cXi品论天涯网

  《沙家浜》最初并不是样板戏,它是从沪剧逐渐演变并传唱全国的。1953年成立的上海人民沪剧团,在当时沪剧界中力量最雄厚。1959年,现代革命题材的《星星之火》演出获得成功后,剧团打算再上一部新作。后来,听说有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血染着的姓名》写得很好,这部作品的作者是崔左夫同志,他出生于1927年, 祖籍江苏东台,1944年4月服役新四军一纵队时参加了抗日战争,成为抗日战地记者,后转业到黄石。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了许多抗日感人场景与故事,并采写了叶飞、何克希等众多抗日爱国将士。在崔左夫从戎的30多年里,以随军记者身份创作了多部专集。他创作的记叙36个伤病员的斗争事迹的《血染着的姓名》 ,讲的是1939年秋,由叶飞将军率领的新四军第六军团为主的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数十名伤病员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故事。cXi品论天涯网

  沪剧团同志找来《血染着的姓名》阅读理解,深为36位新四军伤病员艰苦斗争的事迹所感动,认为是很好的题材,而且适合沪剧。沪剧剧本初稿完成,取名《碧水红旗》,后又改名《芦荡火种》。1960年11月27日,上海人民沪剧团首演《芦荡火种》,获得成功。在戏剧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广泛兴趣和强烈反响,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剧种的9个剧团对《芦荡火种》进行移植,而在全国演出《芦》剧的竟有31个剧团之多。从此,《芦荡火种》成了保留剧目,“文革”前演了370场,观众达56万人次之多。谭元寿回忆说:“刘少奇同志观看《芦荡火种》后也给予好评,这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刘少奇曾任新四军政委,他的肯定意味着这个剧目在政治上站得住。”cXi品论天涯网

  1964年初,沪剧《芦荡火种》去北京公演,被北京京剧团一眼看中。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演阿庆嫂,高宝贤演郭建光。后来,演员又做了变更。阿庆嫂用A、B角,赵燕侠、刘秀荣轮流演出,郭建光则由谭元寿饰演。当京剧《芦荡火种》修改得比较成熟时,请毛主席观看。cXi品论天涯网

cXi品论天涯网

cXi品论天涯网

  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的指导意见,并不是居高临下作出的,而是用一种朴实而又风趣地提出来,这本身就是毛泽东文化特色。cXi品论天涯网

  毛主席定名《沙家浜》十分恰当,因为这个故事里面角色可谓群英荟萃,除了谭元寿演的郭建光以外,阿庆嫂(洪雪飞饰演)、沙奶奶,还有反面人物刁德一(马连良的儿子马长礼饰演)、胡传魁,都是栩栩如生的经典人物,另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用别的名字都不如《沙家浜》贴切。cXi品论天涯网

  《沙家浜》剧情简介: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胡传魁、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顽敌,解放了江南大好河山。cXi品论天涯网

  近来一些当年的当事人开始比较真实客观谈论江青对样板戏做的工作。比如他们提到毛主席对这出戏的重要指示就是在主席看了戏之后几天,由江青到剧团传达的。cXi品论天涯网

  在排演《沙家浜》过程中,江青曾下过一道很重要的命令:“样板团”必须要去故事的发生地——苏州、常熟一带去体验生活。她再三强调,在当地去现场感悟一次,要比在舞台上演上百遍还管用,并可以增强无产阶级的真挚情感。以前,“样板团”里的许多成员,就已经到过这些地方。他们在阳澄湖的芦苇荡里,走了一圈又一圈,走访了一些当年掩护过新四军伤病员的老百姓,请他们讲述那些已经听过不知多少遍的革命故事。他们经常召开会议,组织个人发言,大家畅谈心得体会,无论是职员,还是演员,的的确确都是全身心地把此行当作是一次光荣而神圣的政治任务努力做好的。cXi品论天涯网

  当谈及谈到饰演郭建光,谭元寿说,有一天,他正在长春拍摄电影《秦香莲》,接到电报让他速回北京。后来,他才知道上面让他把高宝贤换下来,由他扮演郭建光。谭元寿扮演的郭建光果然很成功。当时无人能替,谭元寿一直是一个人扮演。1965年,谭元寿在上海剧院连演了40场,“我当时别的倒没多想,就是特怕得病。但是还行,最后很顺利地演完了,只是感觉非常累。”实际上,郭建光无疑是谭元寿演的所有角色中,分量最重的一个,全中国人民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郭建光简直就是新四军英雄的化身。cXi品论天涯网

cXi品论天涯网

cXi品论天涯网

cXi品论天涯网

  1970年5月21日,北京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集会,拥护毛主席发表的题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即“5. 20声明”)。《沙家浜》剧组的几个主要演员谭元寿、洪雪飞、马长礼等作为嘉宾,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当天,《沙家浜》剧本主要成员者汪曾祺奉命要以北京京剧院《沙家浜》剧组的名义,写出一篇体会文章,当年的《红旗》杂志第六期,要连同此文与《沙家浜》剧本一并发表。cXi品论天涯网

cXi品论天涯网

  毛主席当初给谭元寿的祖父谭小培点烟的那只火星,也就成了燎原之势。历史证明,这样的文化建设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完全可以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X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