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这个小学生靠读毛选,15岁当社长,29岁当委员,后来怎样了?

字号+作者:红色小兵 来源:美好毛时代 2023-03-23 08:1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她曾被村里人讥笑为傻妮子,而毛主席亲切地握着她的手说:“你的名字我记下了”;周总理不仅关心她的工作,还关心她的婚姻;她还在80'...

  她曾被村里人讥笑为傻妮子,而毛主席亲切地握着她的手说:“你的名字我记下了”;周总理不仅关心她的工作,还关心她的婚姻;她还在80年代初被调到了正定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她就是与陈永贵齐名的劳动模范吕玉兰。BQX品论天涯网

BQX品论天涯网

  提起吕玉兰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上了年纪的网友不会陌生,但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她的故事就很少听说了。BQX品论天涯网

  15岁,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29岁就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中央委员;从大队支部书记,到县委书记,再到37岁出任女省委书记,吕玉兰靠着对毛泽东思想的信仰,靠着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热忱,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苦干、实干和巧干,成就了火红年代一段最经典最动人的传奇,成为了一代妇女的楷模、一代农民的榜样。BQX品论天涯网

BQX品论天涯网

  1955年,高小毕业的吕玉兰放弃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毅然回到东留善固村务农,当时正值三大改造时期,吕玉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联合本村24户农民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并被推选为合作社社长,要知道,当时吕玉兰才有15岁。BQX品论天涯网

  在此之前,村里的妇女从来没有下地劳动的习惯,小丫头带着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雄心壮志,挨家挨户地上门发动妇女群众,他们战胜了风沙,种植树木,打井修渠。没树苗,她领着妇女造林队,蹬梯子,攀墙头,上树采榆钱和槐荚。每天清晨,她背着树苗,顶着寒风,来到沙滩上造林,一气干到日落西山才回家。她顾不上梳头,顾不上洗脸,眼熬红了,手冻裂了,脚上满是冻疮,和鞋子粘到一块,睡觉也不敢脱鞋。有人叫她是“傻玉兰”;可她说:“俺植树造林,是为社会主义流汗拼命!”BQX品论天涯网

  1961年初春,看到卫西干渠决口,一大片麦田被淹的境况,吕玉兰顾不得脱衣解鞋,“扑通”一声,就跳进了齐腰深的冰水里。决口终于堵住,可她也病倒了。社员们动情地说:“吕玉兰为了集体的利益,连命都豁出去了。”BQX品论天涯网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全村先后栽树100多万株,种果树1000多亩,终于锁住了风沙,把家乡这个穷沙窝,发展成了林茂粮丰、五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的收成增加了,不再接受国家救济。BQX品论天涯网

  但玉兰发现,横在家乡发展道路上还有一个拦路虎——地貌不平,地形复杂,既不利于灌溉,更不利于机械化耕种。于是,她发动了连续三年的平整土地大会战!几年下来,全村平整土地4000亩,填平了17条大沟,动土50多万方,开挖渠道15条,打深管机井40眼,基本实现了农业水利化。BQX品论天涯网

  功夫不负有心人,东留善固村的日子越来越兴亡了。吕玉兰一边领着大家干活,还一边教社员识字唱歌,谈说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BQX品论天涯网

BQX品论天涯网

  更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冬整风时,年纪轻轻的吕玉兰在毛主席《整顿党的作风》的指引下,在村里贫下中农的支持和暗中保护下,她还打退了几个以绰号“老黑”为首的下台干部的捣乱,经受住了他们的抹黑与攻击,逐渐成熟了起来。她说:党和群众从正面教育了我,阶级敌人从反面教育了我。BQX品论天涯网

  1966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吕玉兰,结合办“铁球合作社”的管理经验,介绍了自己多年来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指示办事的体会和怎样对待人生的感悟,由报社记者帮助整理成《十个为什么?》。吕玉兰讲到为什么有人说我“傻”等问题的时候,她自己落泪,记者们也跟着落泪,这篇原原本本记载她口语的文章,一经发表,就引来了海内外许多报刊杂志的陆续转载,一时被传为佳话。BQX品论天涯网

  虽然1967年,吕玉兰也遭受到了冲击,但他很快就重整旗鼓,继续战斗了。BQX品论天涯网

  1969年4月24日下午,在党的“九大”上,毛主席亲切接见吕玉兰,说:“你就是吕玉兰,你的名字我记下了。”玉兰激动得热泪盈眶,好像有许多话要向毛主席他老人家倾诉,但一下子又说不出来,只是使劲地点点头。BQX品论天涯网

  就在这次大会上,年仅29岁的玉兰,光荣地当选为中央委员。她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毛主席还同我握了手。我的心跳得厉害,想的很多很多。我想,是光辉的毛泽东思想指引我迎着大风大浪往前闯,使我从原来不懂得革命和建设的普通农村姑娘,成长为带领干部和群众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的带头人。要不是毛主席和共产党,我这个旧社会压在最底层的黄毛丫头,哪能有今天?”BQX品论天涯网

BQX品论天涯网

  “九大”期间,毛主席对工农中央委员的指示是:要注意,要不要脱离群众,不要脱产,又要工作。BQX品论天涯网

  这对玉兰是个很大的教育。BQX品论天涯网

  毛主席的教导,像警钟一样,时刻在她心底鸣响:如果脱离劳动,脱离群众,脱离基层,就会辜负伟大领袖的殷切希望,就是变质的开始。所以,她总是千方百计地挤时间同贫下中农一起干活。她心里下定决心: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不是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吗?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永远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永远做毛主席希望的赤脚书记,以实际行动彻底粉碎那些资.产.阶.级老爷们的复b美梦!BQX品论天涯网

  是的!玉兰对毛主席的感情,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她这辈子学会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后来就成为她终生最爱唱的一首歌;1956年,玉兰是学习了毛主席的报告《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才带领本村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1958年,玉兰又自费买了《毛泽东选集》,不断从毛主席著作中吸取智慧和力量,认真按他老人家的教导去艰苦创业、奋斗不息;她的笔记上,每本都抄录着许多毛主席语录,写着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说: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小精人”越来越少,“大傻子”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就变成“人不为公,天诛地灭”了。BQX品论天涯网

  从1970年开始,吕玉兰担任临西县委书记,她按照毛主席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一个字一个字地落实,使得该县粮食连年增产。这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搞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中国的农村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BQX品论天涯网

  1975年,吕玉兰当选河北省委书记。她尊重老同志,团结新同志,主动承担省委的急、难工作。比如,她身怀六甲,竟然赶到保定,去解决武斗问题。BQX品论天涯网

  虽然此时她到省委上班,但户口还在东留善固村,生产队每天给她记一个工分,省委每月给她发40元生活补贴。她在自己家的小院里,种了各种蔬菜,以减少菜金支出。省委多次分配新宿舍,可是每一次她都放弃了。BQX品论天涯网

  后来,吕玉兰和那个时代的英雄陈永贵、吴桂贤、郭凤莲有着一样的命运,她由省委书记降至正定县担任县委副书记。但她能上能下,没有任何怨言。玉兰总是那样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住的是一间破旧的机关平房,吃的是从大食堂排队买的饭。BQX品论天涯网

  1981年,她提交了一份《农村实行责任制,思想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文件,去北京之前,家里人也曾劝她不要冒这个风险。但吕玉兰却坚定地说:如果都不敢讲实话,一旦农村政策走歪了,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BQX品论天涯网

  1989年8月27日,吕玉兰在下乡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头部受了重伤。时过不久,又不幸患了脑血栓,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北京天坛医院专家说,由于工作长期过于疲劳,玉兰的大脑萎缩得像六七十岁的老人。BQX品论天涯网

  1990年,吕玉兰舍不得在医院休养,仍坚持带病工作,去农场考察、去参加全国农机工作会议,去唐山检查工作,去邯郸现场办公……过度劳累的她,最终还是被送进了医院。BQX品论天涯网

  1991年,吕玉兰从北京西苑医院回到石家庄。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她的爱人江山日夜陪伴在她身边,并一遍又一遍地对她说:玉兰你病了,但还是人民的功臣,好人应当有好报,我一定要好好地照顾你!BQX品论天涯网

  可惜,精心的治疗,尽心的护理,终究没能从病魔手中夺回吕玉兰的生命。BQX品论天涯网

BQX品论天涯网

  1993年3月31日凌晨,党的好女儿、全国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吕玉兰与世长辞,年仅53岁。这位曾多次受过毛主席接见,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著名女劳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BQX品论天涯网

  今天,小兵在回顾吕玉兰的人生故事时,有一个强烈的感想,那就是,也许只有伟大的毛时代才能造就吕玉兰这样的好干部,只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共产党员才会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QX品论天涯网

BQX品论天涯网

  最后,小兵想引用几句吕玉兰曾说过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BQX品论天涯网

  1、我15岁当上干部,哪里来的经验,就靠一个“闯”字。BQX品论天涯网

  2、参加劳动不能忘,艰苦朴素最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保持本色第一桩。BQX品论天涯网

  3、我工作中遇上困难,资本主义势力斗争我,心里多难过在父娘面前没掉过泪,可是见了上级党委,眼泪簌簌地掉。我觉得爹亲娘亲不如党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BQX品论天涯网

  4、把黄金时代献给革命比过早的缠在家庭、孩子身上意义大,因此,我才把终身大事,从个人婚姻移到“革命”二字上来。BQX品论天涯网

  5、我领导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首先自己抓紧学,一个是起带头作用,一个是体会如何带着阶级感情学,如何带着问题学,读了哪些话在思想上起作用大。BQX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