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
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
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
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话说1954年8月17日,高岗在狱中服食大量的安眠药自杀身亡。
中共中央以主席毛泽东的名义向苏共中央作了通报。通报中说:
“在最近半年,根据中共各个地方党的组织所揭发的材料,更加证实了高岗的罪行。但是,高岗在被管教的这一期间,却仍然毫无悔悟表现,反而于8月17日,实行第2次自杀,充分暴露了他坚持仇恨党的立场和自绝于中国人民。
高岗死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以便确切查清他的死因。根据医生所做的临床诊断、尿便化验、病理剖检的各项结果,和公安工作同志调查、现场检查情形等,可以肯定高岗确实自杀,是服用多量安眠药致死的。同时,从其它各方面所做的进一步调查,亦证实了高岗在他的阴谋被揭穿后,早就有意识的积存安眠药和准备用这种办法实行自杀。”
8月24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了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率领的工党访华代表团。
英国工党创建于1900年,是第二国际的成员之一。工党自称要寻求一种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党领袖艾德礼出任英国首相。这是工党第3次执政,对内采取高福利的政策,在一些重要公交等部门推行国有化;对外奉行追随美国的方针。
英国工党参加会见的还有比万、萨末斯基尔、菲利普斯等;中方参加会见的有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李济深、章伯钧、黄炎培、张奚若等。
毛泽东在谈话中说:
“从第2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中英关系已经根本改变。虽然并不是说我们之间没有争论,没有不同意见,也不是说我们两国的制度没有不同之处。”“在我们和你们之间,基本的争论是不多了。是不是?这是基本问题。我们和法国的关系同样是这样。”
接下来,工党领导人着力宣传他们的社会主义。毛泽东则心平气和、语调平缓,摆事实,讲道理,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毫不含糊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尔后,客人问道:
“你们能不能与这样的社会主义(指工党的社会主义——笔者注)和平共处和合作?”
毛泽东说:
“我认为可以和平共处。这里发生一个问题,难道只能和这种社会主义共处,不可以和别的事物共处吗?不可以和非社会主义的事物,像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王国等共处吗?我认为,回答也是肯定的,只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双方愿意共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共处的。”“我们走的是两条路。让我们做朋友吧,不仅在经济上合作,而且在政治上也合作。在日内瓦会议上,中、苏、英、法4国,还有越南民主共和国,就能合作,因为我们有共同要求。”
客人又问:
“你看国际形势可能怎样发展?”
毛泽东说:
“我看现在的国际形势是好的,日内瓦会议以后有了一些改变。有些人批评说,你们到中国来会上当,主要是美国这样说。我看你们以不听他们的话为好。历史是以若干年为单位来计算的,不能以一时的议论为准,不能听那么多。
中国是一个正在开始改变面貌的落后国家,经济上、文化上都比西方国家落后。但是现在正在开始改变面貌,已经取得了改变的可能性。中国是农业国,要变为工业国需要几十年,需要各方面帮助,首先需要和平环境。经常打仗不好办事,养许多兵是会妨碍经济建设的。如果诸位同意的话,我们要继续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想,这也是英国、法国所需要的。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很穷,如果能得到几十年和平就好了。”“有两个基本条件使我们完全可以合作:一、都要和平,不愿意打仗;二、各人搞自己的建设,因此也要做生意。和平,通商,这总是可以取得同意的,对不对?”
“太平洋不太平,根源主要在美国。美国人做的事太不像样子,他们支持蒋介石差不多每天都骚扰大陆。所以你们最好劝劝美国人把第7舰队拿走。几条船好办,一拿就走了。他们是违反国际形势、违反历史的。他们只是美国的少数人,如杜勒斯之流。我们希望工党朋友们劝劝美国人:一、把第7舰队拿走,不要管台湾的事,因为台湾是中国的地方。二、不要搞东南亚条约,这也是违反历史的,要搞就搞集体和平公约。三、不要武装日本,武装日本的目的是反对中国和苏联,最后会害自己和西南太平洋各国,这是搬石头打自己的脚,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四、不要武装西德,武装结果不是好事,也会是搬石头打自己的脚。”
“希望美国也采取和平共处的政策。美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不要和平,我们就不得安宁,大家也不得安宁。”
这次长达3个小时的会见就这样结束了。
1954年9月4日,西藏人大代表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抵达北京,受到了朱德、周恩来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9月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宪法起草委员会第8次会议,对宪法草案作了最后一次讨论和修改。
9月11日下午3时许,毛泽东穿着一件洗得有点发白的中山装,神采奕奕,在中南海勤政殿等待两位特殊的客人。不久,两辆吉斯车一前一后准时开到勤政殿前,14世达赖和10世班禅精神焕发的走了下来。刚进大门,达赖看见一个身材魁伟、满面笑容的人向他伸过手来。尽管是第一次见面,达赖一眼就认出了毛泽东。他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哈达,躬身献给毛泽东。毛泽东双手接过哈达,表示谢意后交给身边工作人员。他转过身来向达赖伸出大手,动情地说:
“欢迎你哟,达赖喇嘛!我们等你好久喽,很早就想请你到北京来。”
“毛主席好!谢谢毛主席的邀请。”
达赖紧紧握住毛泽东的双手,激动地说着。毛泽东微笑着答道:
“好,好,达赖喇嘛身体也好吧?”
达赖感激地说:
“好,好,谢谢毛主席的关心。”
毛泽东接受班禅敬献的哈达后握住他的手说:
“班禅额尔德尼,你好哇!你是第二次来北京,我们见过面,已经是老朋友了嘛!”
班禅高兴地说:
“毛主席好!您的身体还是这么健康!”
“托新中国的福,身体还不错。”
毛泽东说完,一一介绍刘少奇、宋庆龄、张澜等领导人与达赖、班禅见面。
9月中旬,北戴河一连几天刮着大风,又不停的下暴雨,大海里白浪滔天,那隆隆的咆哮声,在屋子里都能听到,很多人都到海边去观看大海潮,但却没有人敢下海游泳。
此时的毛泽东显得很激动,他掷下手中的毛笔,站起身说:
“我们去游泳!”
“不行啊,绝对不行!”保健医生徐涛吓了一跳,他拦在毛泽东面前说:“主席,这不是小事,也不是您个人的事,我必须向全党全国人民负责。”
卫士们闻声也全都出来挡在前面。毛泽东虽然固执,但他一看全体工作人员像铁板一块,没有一个支持者,也就只好退让了。
那几天,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紧张,生怕毛泽东一个人溜到海边去。汪东兴要求大家看好他,并报告了周恩来,周恩来要求毛泽东身边的人一刻不离的监视毛泽东,绝对不许发生意外。
这一天下午,雨终于停了,徐涛反而更紧张,他料到毛泽东会闹着去游泳,便匆匆赶往海边去观察,但只见白浪滔天,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负责测量水温的人报告说:水温19度!不到20度!
下午4点多,天还阴沉着,北戴河的海面上依然是狂风肆虐,洪波涌起,银山万叠。已经几天没有游泳的毛泽东,坐不住了,他放下笔,对卫士们说:
“走,我们到海边去。”
李银桥说:
“不行!主席,今天还不能游。”
“雨停了!”
毛泽东有些不耐烦了。李银桥说:
“天可没晴,随时还会下。”
“这个房子还可能地震塌下来呢!”
毛泽东生气了,他早已忍无可忍。李银桥忙请徐涛出面,徐涛是知识分子,毛泽东对他总是客气一些。徐涛劝道:
“主席,水很凉,会抽筋的。”
“我不怕冷。就你们怕冷,你们别游嘛。”
“那也不行,浪太大。岸边的浪有1米多高,海里的浪会有3米高!”
“好么,乘风破浪,正是机会!”他见卫士们不动身,又说:“听见没有?鞋子!”
徐涛说:
“主席,下海是顶风,几个年轻战士试过了,都被浪打回来,根本冲不过去。”
“一个人冲不过去,这么多人还冲不过去?岂有此理!”
毛泽东气冲冲的往外走。
“不行!”徐涛情急之下,一把扯住他说:“主席,我还没有说完,浪太大,贝壳全冲到岸边了,不少都是又破又尖,会扎伤脚的。”
毛泽东甩一下手,说:
“我从小打赤脚,就不上山砍柴了?叫你说的!”
“我还没说完,贝壳冲上来一堆一堆的,容易绊脚。您岁数大了,摔一跤我受不了,担不起责任。李维汉同志就摔断了腿。今天天气这样恶劣,说什么也不能让你去……”
徐涛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出来反而更糟,“岁数大”、“摔跤”这些话对毛泽东来说,只能起到一个“激将”的作用。毛泽东动怒了,只听他吼道:
“他摔跤我就一定要摔跤?你这么说,我今天就非去不可!”
毛泽东那灼灼的目光和紧抿着嘴唇的沉默,吓得卫士们谁也不敢拦挡了,只好匆匆带上泳裤、毛巾和急救药箱,追随左右。毛泽东往身后看了一眼,给游泳高手孙勇使个眼色。孙勇急忙跟上,说:
“主席,我们不要走远了,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
孙勇见劝阻不住,只好随着他到海边去看看,以为他一见那狂吼怒号的海浪,就不会下海了。
毛泽东和众人来到海边,天空突然暗了下来,只见那排山倒海的巨浪由远而近,冲到海岸,好像那道蜿蜒的长城,铺天盖地倾倒在岸上,使人眼花缭乱,感觉透不过气来。毛泽东看得特别高兴,嘴里不住地念叨:
“这才算得上大风大浪嘛!正好斗它一斗!”
他回首对孙勇说:
“你先下去看看。”
孙勇闻言,不敢怠慢,脱了外衣,纵身跃入海里。卫士长李银桥一看毛泽东要下海了,就劝道:
“主席,风大浪大,不要下去游泳吧?”
毛泽东豪迈地说:
“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毛泽东一边说一边准备下海。他和几个卫士刚走到海边,猝不及防被突然冲来的一个大浪给打倒了,他们立刻爬起来。李银桥急了,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只好派一个战士去海滨搬兵。
汪东兴闻报,马上给周恩来打电话。周恩来的卫士张永池拿起话筒一听,是汪东兴的声音,只听他急得嗓子都变调了:
“主席下海了!下海游泳去了!我们拦不住!快!快请总理,请总理马上来,我们叫不上来!”
张永池扔下电话就往总理办公室跑,他大喘着气报告说:
“总,总理,主席下,下海游泳去了!”
周恩来正在批阅文件,闻声忽地立起身,把笔一扔就朝外跑,大声喊道:
“快,叫司机!快开车!”
周恩来赶到海边,朱德、杨尚昆也都赶来了,他们远远的使劲喊:
“不要下了,不要下了!”
他们一边喊,一边向毛泽东跑来。周恩来声嘶力竭地喊着:
“主席,上来吧!我是周恩来——”
可是他们的喊话毛泽东根本听不到,打招呼也看不见,眼见着毛泽东又带着一群战士冲了下去,在一人多高的浪花中钻进海里。
此时四处雷声不断,暴雨劈头盖脸的洒下来。周恩来、朱德等人无可奈何,也只好作壁上观了。
毛泽东一入大海,立刻游向大海的深处,在大浪小浪的参差起落中,硕大的身躯时而被浪头举到高空,时而又落入深谷。他对身边的一个战士说:
“不要怕,海水就是被子,我们钻进了棉花套里了!”
正说着话,他突然被海水冲到了一个战士身上,这个战士正想拉他一把,又一个浪头把他俩打开了。
此时,突然有一条破船在浪中翻滚。毛泽东担心地说:
“我刚才看见了几个打鱼的,不知道出事了没有?”
一个战士说:
“不会的,这只船刚才靠到岸边的,上面没人,是被水卷到这里了。”
毛泽东说:
“那就好。”
一个战士说:
“主席,雨太大了。”
毛泽东说:
“没关系,雨大了多在脸上抹几把!”
风停雨住了,毛泽东一伙也早已游过了防鲨网,时隐时现。这可吓坏了岸上的人,他们提心吊胆,目瞪口呆。
毛泽东一群人不知游了多久,终于像得胜的英雄,尽兴而归。岂知下海不容易,上岸更难。毛泽东被卫士们簇拥着好不容易上得岸边,又一个巨浪扑来。毛泽东还想斗它一斗,站好骑马式,准备用右肩抗过去,谁知浪头一来,一下子竟把他冲到了几米以外,倒在了一个卫士身上。周恩来见毛泽东身上刮出了一道道血痕,就说:
“快上来,快上来!”
毛泽东上了岸,甩打着身上的水,不住地说:
“今天真畅快!今天真畅快!”
众人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毛泽东在那一片汪洋中,畅游了一个多小时,上了岸依然精神抖擞,不知疲倦。朱德说:
“主席偏偏游了这段风险时间。”
毛泽东却说:
“秋风萧萧,洪波涌起,算不了什么!”
他坐在沙滩上,点着了一支烟,吸了几口,又说:
“征服急难险恶,你强它就弱,不能怕,一怕,喝上几口水,就胆怯了,就被海水制服了你!大凡世界上凶恶的东西也是这样的,你表现的怯懦,你就会遭到凌辱。世界上一切反动派看起来样子是可怕的,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朱德说:
“主席善于联想,当年你骑在马背上,就一步三叹: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周恩来说:
“还有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毛泽东说:
“那是过去,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大志。”
周恩来说:
“今天总算可以了吧?我们叫都叫不住。”
毛泽东说:
“我一个心思斗海浪,思想高度集中,哪里听见你们叫。”
毛泽东在数次游泳中,已经在心中孕育出了一篇著名的诗词。第二天,他欣然命笔,写出了《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9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对即将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的宪法草案做最后审议。
毛泽东首先讲话,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两项修改意见作了说明。一是在序言中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面加上“第1次会议”,将“庄严的通过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改为“庄严的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是根据西藏代表的意见,将总纲中“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自由”一句中的“和改革宗教”5个字删去。
会议通过表决,一致通过了这两处修改。毛泽东说: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宪法了。最先是中共中央起草,然后是北京500多高级干部讨论,全国8000多人讨论,然后是3个月的全国人民讨论,这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00多人又讨论。宪法的起草算是慎重的,每一条、每一字都是认真搞了的,但也不必讲是毫无缺点,天衣无缝。这个宪法是适合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的。它坚持了原则性,但是又有灵活性。”
“宪法不是天衣无缝,总是会有缺点的。‘天衣无缝’,书上这样说过,但天衣我没有看见过,也从没有从天上取下来看过。我看到的衣服都是有缝的,比如我穿的这件衣服就是有缝的。宪法,以及别的法律,都是会有缺点的,什么时候发现就及时修改。反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一年一次,随时可以修改。”
“我们在座的各位是不是圣人?要说是圣人嘛,圣人就多得很;要说不是圣人嘛,我看圣人也就一个没有。人总是有缺点的,总是要犯错误的,只是不要错得太多就是了。比如当主席,说十句话错了六句,错了百分之六十,那他的主席就当不成了。要说一句话都不错,没有那回事。写文章,总是改来改去,如果不错,何必改呢?作一篇文章,往往要犯很多错误。过去我到过上海,上海那个地方很复杂,我经常走错路,总是犯错误。凡是我有了错误,希望能及时得到朋友们的批评和纠正。一个人总是会有许多缺点的。如果觉得自己一点缺点也没有,‘老虎屁股摸不得’,那就不好了。要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们是靠老实吃饭,不靠摆架子吃饭。当然,在帝国主义面前,在艾德礼等人面前,还是可以‘摆摆架子’的。但靠摆架子吃饭就不好了。如果我们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就说不得,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领导人物就说不得,那就不好了。对孔夫子,自董仲舒以来,就说不得了,‘非圣诬法,大乱之殃’。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分析:好,就肯定;不好,就批评。”
毛泽东在讲话中还首次说到了郭沫若在学术上的问题,他说:郭沫若用很多材料证明孔夫子是“革命党”。
毛泽东所说的郭沫若的论证,源自郭沫若的《十批判书》,该书是郭沫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问题和古代诸子思想的10篇论文集。此书于1945年上半年在重庆首版发行,1954年改排出版。毛泽东最早于何时读过《十批判书》,已经不得而知。但他在此时已经读过《十批判书》,则是肯定无疑的了。
后来,《十批判书》于1959年发行新一版,1961年编入《沫若文集》,1976年重印此书。毛泽东的书房中收藏有《十批判书》,他在1959年外出时,还让工作人员带上此书,以便随时查阅。后来,他还经常阅读此书,并在多次讲话中涉及到郭沫若的观点。此是后话,待以后详细表述。
再说在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开幕前夕,张治中听说毛泽东不准备讲话,就通过周恩来和彭真建议毛泽东讲话。后来,周恩来、彭真告诉张治中,毛泽东仍然不愿意讲话。于是,张治中就直接去找毛泽东,他说:
“这次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您是国家主席,开幕时是主持人,怎能不讲话?”
毛泽东说:
“就是你一个人希望我讲话。”
张治中说:
“不,不是我一个人,是全体代表,全国人民都希望听到您的讲话。”
毛泽东还是不同意讲话。
9月15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第14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和第10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作为西藏代表参加了会议。阿沛.阿旺晋美作为西藏代表之一和达赖喇嘛随行官员领导小组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协助达赖喇嘛处理政治事务。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他说:
各位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今天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
代表总数1226人,报到的代表1211人,因病因事请假没有报到的代表15人,报到了因病因事今天临时缺席的代表70人。今天会议实到的代表1141人,合乎法定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负有重大的任务。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我国人民应当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苏联和各兄弟国家的先进经验,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互勉互助,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热烈鼓掌)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热烈鼓掌)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热烈鼓掌)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热烈鼓掌)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热烈鼓掌)
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鼓掌)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鼓掌)
全中国6万万人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奋斗!(热烈鼓掌)
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长时间的热烈的鼓掌)
齐白石老人怀着兴奋的心情,出席了大会,聆听了毛泽东的开幕词。
毛泽东在会议休息时幽默的对张治中说:
“你胜利了。本来不准备讲话,只因开幕式我是主持人,不能不说几句,谁知一拿起笔来越写越多,就成了一篇讲话了。”
这一天,刘少奇受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托,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报告》。
会议期间,毛泽东看到了张治中交给彭真转交刘少奇的一份建议。张治中在建议中主张,每一位人大常委每年都要出去视察,了解地方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毛泽东看后,笑着对大家说:
“他这人专做好事,做了很多好事。”
他立即批示:“同意。”并把外出视察人员的范围扩大到全国人大代表。后来又加上了全国政协委员。
会议期间,毛泽东还召见了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他在谈话中说:
“《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的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旧本没有标点,不分段落,今人读起来不方便,市上流传亦已不多,应该找些人把它整理出一个有标点分段落的新本子来,付诸排印,以广流传。”
毛泽东还说:
“读历史不能没有一部历史地图放在手边,以便随时检查历史地名的方位。解放前一些书局虽然出版过几种历史地图,但都失之过简,满足不了读《资治通鉴》之类史书的需求。”
后来在10月份,吴晗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召集了一些历史学家,在中国科学院第3历史研究所开会,研究了毛泽东交给的任务,决定成立一个标点《资治通鉴》和改绘清末民初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的委员会,成员有科学院两个历史所的范文澜、尹达、侯外庐、刘大杰,北大的翦伯赞,出版总局的金灿然和高教部、地图出版社的负责人,由范文澜、吴晗领衔。之后又成立了工作小组:标点《通鉴》的具体工作,聘请顾颉刚、郑天挺、王崇武、周一良、齐思和等十来位在京的史学家分担。改绘《杨图》工作的人选,则由吴晗推荐、委员会通过,请上海复旦大学的谭其骧担任主编。1956年2月,中国古籍出版社首次出版了《资治通鉴》标点本。而改绘《杨图》的难度更大,可惜毛泽东生前没能看到。
再说毛泽东在会议期间,先后两次接见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还亲自到他们的住处看望和交谈,毛泽东提议说:
“在西藏不再成立军政委员会,直接筹备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为实行区域自治做准备,请你们考虑。”
原来,在西藏成立军政委员会是“十七条协议”中的一项规定,可是在西藏地方政府中,有些人担心成立军政委员会,会取代西藏地方政府,使他们丧失既得权益,因此,他们百般阻挠,致使西藏军政委员会一直没有成立。
毛泽东鉴于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各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即将撤销,就向他们提出了这一建议。
后来经西藏地方政府、班禅堪布会议厅、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的代表多次讨论,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提议。由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和西藏3方代表组成的筹委会筹备小组,经过充分协商,提出了成立筹委会的具体方案。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曾志到菊香书屋看望毛泽东,她见毛泽东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唯有书籍更多了:床上一半的空间都堆放着书,有精装的,有平装的,还有报纸和期刊杂志。他的办公桌上,书架上,窗台上,堆集的书本也像一座座小山。曾志好奇的问毛泽东说:
“这么多的书,一天要看多少?”
毛泽东解释说:
“每天送来的报刊杂志就有200多种,我一个人是看不完的。我有几个秘书,他们分门别类的先看,觉得比较重要的,就给我划上。必须要有选择性的看,看书也是要讲方法的。”
“看那么多书,不觉得累吗?一天看到晚,能看得进去吗?”
“看书也是一种休息嘛!”
“我不明白看书怎么个休息法,我认为看书是很累人的事。”
“看一种书疲倦了,就换另一本书,调剂脑筋,也就得到了休息,交换看书,也是一种好的休息方法。”毛泽东一说起书,就滔滔不绝:“我没有吃过洋面包,过去也没有去过苏联,更没有去西方留学,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农民儿子。我根据中国的国情,革命的实际,提出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的红色割据,提出游击战术16字诀和迂回打圈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深深的吸一口,继续说道:
“但是那些个吃洋面包的人,就是不信任我,看不起我,认为山沟子里面出不了马克思主义。从1932年起,实际上就把我摆到了一边,同志们不大愿意同我接近,连贺子珍也不愿理我了。我说组织上决定我服从,但观点要坚持,不是说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吗?我不相信有这样的事情,我就是要狠狠的读书。在漳州搞了许多书,又向同志们借一点子,扎扎实实的读书,硬是读了两年的马列主义,后来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就是这两年的读书心得。
我这个人呀,就是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处分,不怕开除党籍,不怕老婆离婚,有了这‘5不怕’,敢将皇帝老子拉下马。”
正在此时,工作人员走来说,请毛泽东去怀仁堂观看袁雪芬、傅全香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毛泽东便邀曾志一同去看戏。
演出开始了,毛泽东看得很专注,很投入。可是曾志却一直是漫不经心的样子。当戏演到梁祝诀别时,曾志哪能欣赏得了这种痛苦缠绵的情节,她倒忍不住笑了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剧情里的毛泽东,侧过头不满的看了她一眼,说:
“你都不懂,这是艺术欣赏,现在正是艺术上的最高潮!”
曾志一看毛泽东认真的样子,急忙止住了笑声。
9月中旬,江青奉毛泽东之命来到《人民日报》社,找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林默涵和《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谈话。
原来在不久前,刚刚从山东大学毕业的学生李希凡、蓝翎利用暑假的时间,写出了一篇批评俞平伯的文章——《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一文是于1954年3月发表在《新建设》杂志上。李希凡、蓝翎将文章写好后,写信向《文艺报》询问,是否可以批评俞平伯,结果没有得到答复。他们只好又向自己的母校学报投稿。山东大学校刊《文史哲》就把李希凡、蓝翎的这篇文章刊登在9月号上。江青曾看过多遍《红楼梦》,她很有兴味的看了李希凡、蓝翎这篇批判文章,对此大加赞赏,并推荐给毛泽东看。
毛泽东曾对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曾志说过:“在生活上江青同我合不来,但在政治上还是对我有帮助的,她政治上很敏锐。”由此看来,毛泽东还是相信江青的判断力的。
这一次,毛泽东接受江青的建议,认真看了李希凡、蓝翎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非常高兴,他让江青出面,建议《人民日报》予以转载。于是,江青就给《人民日报》社总编辑邓拓打电话说了这个意思。邓拓哪里把江青看在眼里,他根本不予理睬。过了两天,江青看看《人民日报》没有动静,就拿着《文史哲》第9期,来找周扬、林默涵和邓拓谈话,传达毛泽东的指示,她说:
“主席十分欣赏刚刚出版的《文史哲》杂志上两个小人物李希凡、蓝翎写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希望《人民日报》全文转载。”
周扬以《人民日报》转载这样“小人物”的文章不合适为由,拒绝了毛泽东的建议,他提出可以由《文艺报》予于转载。
9月20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的1197名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由主席团公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民主精神贯穿于整部宪法之中。
宪法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统帅全国武装力量;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属国务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由国家主席担任。
齐白石在人大会议上郑重的投下了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一票。他回到家里,高兴地说:
“《诗经》上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哪里能和这次大会比?立法立宪,搞了几十年,如今真有人民的宪法了,这是五福临门的宪法,我可要把《诗经》上‘文王以宁’改为‘中国以宁’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写下了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所告诫人们的8个字:“老老实实,勤勤恳恳。”
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选举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达赖喇嘛等13人副委员长;(班禅为人大常委会委员)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陈云、彭德怀、陈毅等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还任命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会议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毛泽东兼任国防委员会主席。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决定任命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龙云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于学忠、郑洞国等81人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9月28日下午3时50分,毛泽东在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闭幕式上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已经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会议胜利闭幕。
人大会议结束后,毛泽东接见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和阿沛.阿旺晋美,他在谈话中说:
“你们是国家最年轻的领导人了,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现在你们不仅仅是西藏的领袖人物,而且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
他又亲切的望着达赖和班禅,强调说:
“因此搞好你们两位活佛之间的团结非常重要。还要搞好噶厦和堪厅两方面的团结,搞好汉族和藏族同志之间的团结。”
毛泽东说罢,点燃了一支烟,接着说:
“要搞好团结,就要互相学习,在西藏工作的同志要学习藏语文,不懂藏语文怎么和藏族同胞接触?怎么能够为藏族同胞服务呢?”
班禅说:
“希望中央给我派一名汉语教员,下次来北京开会,我不要翻译,要直接用汉语同主席交谈。”
“很好,很好!”毛泽东非常高兴,他风趣的对翻译说:“两位佛爷学会汉语,不用翻译,你不用担心,你不会失业,以后可以当干部。当然,翻译也是干部。我说的是当领导干部,担负更重要的责任。西藏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大批优秀的干部。”
他又转向达赖、班禅和阿沛.阿旺晋美,说道:
“我再一次告诉你们,中央代表,解放军,汉族干部到西藏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西藏人民发展经济、文化,为了西藏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如果他们不是按这个原则办事的话,你们可以直接找我,找周总理谈,丝毫不用客气。”
接见就要结束了,毛泽东站起身来,最后说道:
“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说话是算数的,今后我们要重视发展西藏的经济和文化事业。这一次,也不能让你们空着手回西藏去,中央人民政府给西藏准备了一批礼物。”
不久,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向西藏地方政府和班禅堪布会议厅赠送了一大批农牧业机具。
就在9月28日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撤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整个军事工作。中共中央军委由12人组成,他们是;毛泽东 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邓小平 罗荣桓 聂荣臻 徐向前 叶剑英
由毛泽东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由彭德怀主持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日常工作。
毛泽东在第1次军委会议上宣布说:以后在一般情况下,军委会议由彭德怀主持。
与此同时,周恩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几位副总理分工问题,决定由陈毅任常务副总理。
9月29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尼.谢.赫鲁晓夫率布尔加宁、米高扬等党政代表团到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赫鲁晓夫刚一走下飞机,就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其他中国党政领导人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紧紧拥抱,行贴面礼,呈现出亲密、友好、团结的气氛。后来,赫鲁晓夫说:
“毛泽东的热情友好是我未曾预料到的。”
毛泽东早在他第一次访问苏联时,就认识了赫鲁晓夫。在他眼里,喜欢玉米棒子的炮筒子赫鲁晓夫,像公牛一样到处乱撞。赫鲁晓夫从那时起,也对毛泽东留有很深的印象,他认为喜欢读书的毛泽东,“行动起来像熊一样沉着迟缓”,思想不轻易外露,但是他才智过人,一般人不是他的对手。
当晚,毛泽东在会见赫鲁晓夫的时候,重提他那个“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赫鲁晓夫则认为帝国主义是一只危险的猛兽,他对毛泽东说:
“再也不能根据哪一方的人多来计算力量大小了。以前用拳头和刺刀解决纷争的时候,谁的人多、刺刀多,结果的确不一样。可是,出现机关枪以后,兵力多的那一方就不一定占上风了。现在有了原子弹,双方部队的数目,对真正力量的对比和战争的结果,就更没有意义了。那一方的部队愈多,他的炮灰也就愈多。”
赫鲁晓夫竭力要毛泽东相信:“一两枚原子弹就足以把整个中国化为灰烬。”
赫鲁晓夫的观点当然不可能说服毛泽东。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是从战略的角度,从正义与非正义、从长远和辩证的观点上看待这个问题的。赫鲁晓夫的一番说道,反而使毛泽东更加认清了眼前的这个大国领袖。伟大的斯大林尚且惧怕美国的原子弹,何况他的追随者赫鲁晓夫呢?因为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毛泽东也不便与赫鲁晓夫过多理论。
国庆节前夕,朝鲜金日成首相来到北京,赠送给毛泽东24箱苹果,每个苹果上都有一行被太阳晒出来的字:“毛主席万岁”。这上面的字是擦不掉的,能吃掉“毛主席万岁”吗?工作人员面对苹果犯了愁。
李银桥将此事报告给毛泽东,毛泽东皱着眉头说:
“我就不喜欢这个口号。哪有人能活1万岁的?活不到,那就吃掉。”
于是,24箱晒有“毛主席万岁”的国光苹果,便分给警卫部队全部吃掉了。
9月30日,毛泽东会见印度乌玛.尼赫鲁夫人,他在谈话中说:
“五项原则应当适用于各国之间的关系。现在这五项原则已经是世界闻名了。”
195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建国5周年庆典。
上午9点50分,毛泽东与赫鲁晓夫、金日成及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还有波兰、罗马尼亚、蒙古、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保加利亚、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等国的来宾。
毛泽东快步走到张澜面前,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
“表老啊!你很好。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日俱进的。”
10时整,北京市市长彭真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5周年国庆典礼开始!”
在阅兵式开始时,国防部长彭德怀在华北军区兼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阅兵总指挥杨成武的陪同下,乘敞篷汽车检阅部队。而后,他登上天安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命令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时刻保持战斗准备,加强军事、政治训练,加强集中统一意志,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努力学习苏联军队的一切先进经验,掌握现代化的艺术,发扬革命英雄主义,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为争取和保证每一个军事任务的胜利完成而奋斗。”
接着,受阅部队的分列式开始了。整个阅兵历时63分钟。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主席团成员黎锦熙,他问道:
“六先生还好吗?”
毛泽东所说的“六先生”是黎锦熙的六弟黎锦明,字艮甫,号均亮,生于1905年,从小酷爱文学,1925年考入北师大。黎锦明先后创作中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11部,剧本5部。他的小说《尘影》曾经受到鲁迅的称赞,鲁迅说:黎锦明的作品“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热情”。
“我看过六先生的中篇小说《尘影》。”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说:“是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以后写的。他以海丰农民斗争为背景,较真实的描写了我国南方一隅在大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
黎锦熙静心的听着毛泽东的话。毛泽东接着说:
“难能可贵的是,六先生在小说中显示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我党没有自己的武装。这真是一针见血。”
是日晚,赫鲁晓夫在焰火晚会上像是一个察看庄稼长势的农民;毛泽东则兴致勃勃的观看着焰火。两人的兴致不一样,却是同样愉快,脸上堆满了笑容。
周恩来忽然发现了毛泽东的夫人江青,就走上前去,要把她介绍给赫鲁晓夫,却被毛泽东制止了。毛泽东带着江青迅速的穿过紫红色平台,走到稍远的角落,夫妻俩在那里一起观看焰火。
江青在解放后由于身体不好,曾到苏联治病养病,在苏联的工厂、农村调查研究,发现了不少问题。同时,她对斯大林时期苏共党内的问题也有察觉。这些都成为毛泽东研究苏联的重要信息。
10月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见赫鲁晓夫,他在谈话中说:
“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
赫鲁晓夫一听就愣住了,他没有想到毛泽东会提出这个问题,他说:
“假若你们目前要搞核武器,那把你们中国的全部电力集中起来用在这个方面,够不够还很难说呢!这东西你们要搞既费钱,又费力,搞成之后既不能吃,又不能用,储存起来也要钱,更新改造也要钱。你们另搞一摊子太浪费了,社会主义大家庭有苏联的核保护伞就够了,无须大家都来搞。如果你们十分想办这件事,而且是为了科研、培训干部,为未来的新兴工业打基础,那么我们可以帮助先建设一个小型原子堆。这比较好办,花钱也不太多。”
赫鲁晓夫的“核保护伞”论,毫无疑问又一次刺痛着毛泽东。但毛泽东觉得他的分析也并非是毫无道理,况且他又做出了承诺,便说道:
“也好,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
10月初,毛泽东翻看《文艺报》第18期上为转载李希凡、蓝翎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而由《文艺报》主编冯雪峰根据周扬等人的意思所加的一个编者按,大为不满。只见按语中写道:
“这篇文章原来在山东大学出版的《文史哲》月刊今年第9期上面。它的作者是两个在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青年,他们试着以科学的观点对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简论》一文中的论点提出了批评,我们觉得这是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因此征得作者的同意,把它转载在这里,希望引起大家讨论,使我们对《红楼梦》这部伟大杰作有更深刻和更正确的了解。在转载时,曾由作者改正了一些错字和由编者改动了一二字句,但完全保存作者原来的意见。作者的意见显然还有不够周密和不够全面的地方,但他们这样的去认识《红楼梦》,在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有大家来继续深入的研究,才能使我们的了解更深刻和周密,认识也更全面,而且不仅关于《红楼梦》,同时也关于我国一切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毛泽东边看边批,他在“他们试着”4字旁边批了两句话:
“不过是小人物。”“不过是不成熟的试作。”
他又在“作者的意见显然还有不够周密和不够全面的地方”一句旁边批道:
“对两青年的缺点决不饶过。”“很成熟的文章,妄加驳斥。”
他还在“希望引起大家讨论”和“才能使我们的了解更深刻和周密”两句旁画了两道线,打了问号,批了两句话:
“不应当承认俞平伯的观点是正确的。”“不是更深刻周密的问题,而是批判错误思想的问题。”
先是周扬等人公然拒绝了毛泽东的建议,继之是冯雪峰又在按语中连俞平伯的错误一个字都不提,反而指责“小人物”,这就惹恼了毛泽东。由此,在中国掀起一场轩然大波那肯定是迟早的事情。
1954年的一天,郑洞国突然接到一张套红的金字请帖,打开一看,竟然是毛泽东派人送来的请帖,要在中南海宴请他。
原来,郑洞国刚刚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毛泽东为了祝贺他,就在中南海设宴招待他。郑洞国十分不安,他想:
“毛主席日理万机,还想到我,甚至要设宴招待我,一个国民党的败军之将,见了毛主席,说些什么呢?”
那天,郑洞国迟到了几分钟。贺龙、叶剑英,还有鹿钟麟等人早已在座。郑洞国一到,毛泽东就迎了上去,同他握手,说:
“你还是有功的嘛,如果不是你回电蒋介石,曾泽生的60军就会被蒋介石的飞机炸平了嘛,……而且,你还是一位抗日名将。我们说话算话,只要放下武器,我们一律欢迎。你很年轻,还可以为中国人民做很多的工作。”
毛泽东一边说,一边拉郑洞国坐在自己身边。郑洞国刚坐下,毛泽东又笑着说:
“这下好了,我们终于同坐在一条凳子上了嘛!”
在座的客人,都被毛泽东的话逗乐了。郑洞国本来有些拘谨,毛主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使郑洞国轻松多了。毛泽东又问郑洞国:
“你抽不抽烟?”
郑洞国应声说:“抽。”说着,顺手就近拿了一支香烟,没想到,毛泽东十分敏捷的擦着一根火柴,站起来给他点烟。毛泽东是那样随和、亲切,彬彬有礼,毫无国民党当官的那种令人生畏、令人讨厌的傲慢派头。郑洞国心想:
“我在国民党阵营里20多年,上自蒋介石,下至若干上级,谁曾如此待我!而毛主席——共产党的第一把手、国家元首、人民拥戴的领袖居然为我点烟,共产党的领导人果真不是官,而是朴实的人民公仆,既平凡又伟大。”
毛泽东问及郑洞国全家的生活情况,郑洞国说,儿子还未结婚,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在沈阳的一个建筑部门工作。毛泽东说道:
“你的家庭生活安排好了,就得为人民做点工作嘛!你今年才51岁,还很年轻啊!”
郑洞国闻言,心中暗想:“毛主席怎么这样了解我!”便情不自禁的连声答应,要好好的为人民服务。郑洞国越说越随便,不知怎的,他竟然向毛主席提出了这么一个他自己也觉得不甚得体的问题,他说:
“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毛泽东也似乎感到有点出乎意料,怔了怔,望着郑洞国,郑洞国有点不好意思了。毛泽东爽朗的笑了,他回答说:
“我当年接受马列主义之后,总认为自己已经是个革命者了。哪知道一去煤矿,和工人打交道,工人不买账。因为我还是那么一副‘学生脸’、‘先生样’,也不知道怎样做工人的工作。那时,我成天在铁道上转来转去,心想,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想了很长时间,才有些明白,自己的思想立场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嘛!”
他又加重了语气说:
“我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而是在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立场转变了,自觉的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学马列主义也就容易学好。”
10月8日,毛泽东让叶子龙将表兄文运昌写给他的一封信转交给王季范看,王季范展开此信,只见上面写着:
润之老三表弟主席大鉴:
湖南燕北,凭书传衷。遥想起居佳胜,为贺且祝。报载,表弟二次当选,足见功德在民,群情爱戴。除专制建共和,七亿友好;按程序而事建设,中华光辉。谊属中表弟兄,尤欢欣起舞的奉告内各弟孙们,眉开眼笑的高歌鼓掌庆贺。本拟出游汉皋,重上都门,瞻仰新规模的建筑事业,以饱眼福,恰与我三姐和王九弟共话家常,时机似是难得,今日的我,以酒养性。学习了宪法草案,破衣洗补,行色拟飞黄河。因大水所困,是未果。小阳节后,当束装上京畅谈,平生愿满,便以所见的地区人们生产救灾各情作介,并祈指示机宜,直赴台湾,扫除残敌,投笔从戎,有赵云雄风宛在,请缨系虏,终军之大志可到,兄虽年已七十,亦间忘其老也,先此布达。并问江青夫人懿康。
表兄 文运昌
王季范看罢此信,记起自己也收到了表兄9月20日的来信,表兄在信中似有怨艾,尚未作复。此时,他已明白了毛泽东的用意。
10月9日,王季范提笔给表兄写了一封回信,他写道:
运昌表兄:
前日接你9月20日来信,知你极愿到武汉和北京一游,参观5年来之新建设,且倪志壮。昨日叶子龙同志送来你致主席手书一件,知你决于小阳时节来京欢叙,并想赴台杀敌立功,老来勇气,令人钦敬。中南海方面以你来京甚好。古衡老人,不堪作战,笔谈舌战则可。嘱我以此意代为转达。昨晚,章淼洪来,说及北方冬季天寒地冻,树枯花谢,名胜冷落,绝少游人;南客初来,重哀不暖,不如待之明年中秋来京赏月,犹便参观最伟大热闹之国庆观礼。此话理充。述供参考。总之,你若来京,无论今冬明春,可住舍间,借叙情谊。专此布达。顺致
敬礼!
表弟 王季范
10月10日,王季范又嘱咐儿媳萧凤林给文运昌写一封信。萧凤林在信中写道:
运昌十六伯:
前日叶子龙处长来舍,送来你寄主席的信,家父立即函湘促驾,我家正扫榻迎接也。主席寄来手条,说欢迎你来京一游。不过,只限你一个人来京,住1个月,并指定住在我家。我家无好招待,你是否来住呢?主席寄家父的手条,你到京后,可以看到。家父说,现今火车非常便利,你起程时,须坐直达加快车,以免转车旷时;如行李多,须打行李票。列车照顾老人很周到。你有万里赴台杀敌立功的本领,单身独马,千里畅行,毫无问题,切不必结伴同行。因北京物价高过长沙几倍,粮油限内极度,木床价数十万元,我家无力担负。总之一句话,你一人来京。你来京时,一定要带棉袍、棉鞋、棉被,因为北方很冷,现在一般都着棉衣之故。
我有一双新皮鞋在长沙,敬请你至三角格萧八婆处,为我取出带来。麻烦之事,来京面谢。并请带长沙豆豉和好吃的麻菌、玉兰片。太贵则不必带。
敬仰旅安,并叩
十六伯母福安。凤良同志和凤始均此问好!
侄媳 凤林敬上
正是:三封来往信,忍俊不禁读。中表衷肠意,最是凤林书。
欲知毛泽东不久又有什么重大政治性活动,请看下一章详细叙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