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冲锋枪,我的好战友”
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作者供图
1952年深秋的一天,时任庆华工具厂党委书记的李志坚,像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封来自丹东的信。
信中这样写道:
“在一次战斗中,我们使用你们厂生产的冲锋枪,把敌人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你们制造这样好的武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荣,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革命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在远离祖国的朝鲜战场,日夜想念你们,不知是谁制造的冲锋枪,也不知你们叫什么名字。所以,请把造枪工人同志的照片寄来,让我们全体志愿军战士看看,是哪些工人同志制造冲锋枪……”
这封信的署名为:“志愿军某部全体战士”。
看完信,李志坚眼前浮现出志愿军将士手持冲锋枪奋勇杀敌的场景,激动不已。
庆华工具厂原为沈阳51兵工厂下辖的枪厂。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为了避免遭敌破坏,党中央决定将枪厂迁往北大荒腹地的边陲小镇北安,并命名为“庆华工具厂”。
落户北大荒,对庆华厂的员工而言,是一段艰难创业的岁月。北安冬天,最低气温达-40℃,滴水成冰。厂房是皑皑白雪覆盖下破旧不堪的废旧兵营。
火车站距离营地数公里。在那个运输工具极度匮乏的年代,庆华厂的工人用绞盘拽、爬犁拉、人抬肩扛的“土方法”,硬生生地将上千台机器和堆积成山的钢材搬进营地,在冰冻的地面上打地基、建厂房、安装机床。
经过45天抢建,他们在东大营新建临时厂房3万多平方米,安装调试机器设备1400多台,建起了8个生产车间。至此,一条完整的枪械生产线初步建成。
“立刻生产50式7.62毫米冲锋枪,支援抗美援朝前线!”不久后,庆华工具厂接到上级命令。
当时,苏联援助志愿军的波波沙冲锋枪,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火力凶悍等特点。我志愿军50式冲锋枪仿制的正是苏联波波沙冲锋枪,并将其沉重的供弹鼓改为供弹匣,方便官兵们随身携带。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其命名为“50式冲锋枪”。这也是新中国武器生产史上,唯一由毛泽东主席命名的国产武器。
刚刚抢建起来的工厂,尽管面临困难,但全厂干部职工们凭着“宁愿我们多流汗,也要让前方战士少流血”的革命热情,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十足干劲加紧生产。
经过90天艰苦鏖战,工人们生产出了第一批2600多支50式冲锋枪,装上军列运往抗美援朝战场前线。朱德同志在视察庆华工具厂时满怀深情地说:“你们是抗美援朝的幕后英雄,你们生产出来的冲锋枪,在朝鲜战场上重创敌人,是名扬战场的好枪!”
“五零冲锋枪,我的好战友。打近战、打夜战,杀敌是能手”“五零冲锋枪,真是本领强,连打三十发,赛过机关枪。祖国人民造,跟我上战场,冲锋陷阵把敌杀,一起保家乡;我爱祖国的山和水,更爱咱五零冲锋枪”……志愿军战士们自编的赞美50式冲锋枪的歌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广为流传。
对于志愿军将士们的来信,工厂领导非常重视,在生产动员大会上读给全体工人听,并在装配车间里给驻厂军代表和工人们照了合影。随后,他们将照片和一封回信寄给了志愿军将士们。
信件寄出后,厂里职工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车间橱窗里张贴着这封信,时刻鼓舞着每一名职工加紧生产。工厂适时开展生产动员,激发广大职工向战斗英雄学习的热情。
后期,工厂又转为制式化大生产,成功研制生产出54式、56式冲锋枪和54式手枪。从战场横跨赛场,李对红、陈颖等奥运选手使用庆华工具厂生产的运动手枪在奥运会赛场上摘得金牌。
据统计,庆华工具厂自行研制了8个系列40多种枪械,为我军轻武器生产制造交上了一份闪亮的成绩单。
如今,庆华工具厂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从未消逝在历史的浩瀚烟尘里。走进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馆内泛黄的老照片、锈迹斑斑的生产工具和枪支弹药,仿佛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老一辈兵工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