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府1893年6月出生在河北省沧县,祖父是富农,父亲张濂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民国初年任众议院议员。他早年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国焘、赵世炎等中共党员及蒋介石、戴季陶、吴志辉等国民党高层多有交往,他还精通英语、德语,是中国研究罗素第一人,与冯友兰、金岳霖齐名的哲学家,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老师。张申府才智过人、起点很高,最后却默默无闻,实在令人惊诧。
一、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曾是毛泽东领导
张申府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转入数学系学习,1917年北大数学系肄业后留校,教授预科部逻辑学和数学,随后认识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和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1918年经李大钊推荐担任北大图书馆助教,李大钊不在时代理馆长职务,碰巧毛泽东受杨昌济教授推荐,任图书馆见习书记,张曾两度主持馆务,也算担任过毛泽东的领导。
二、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党组织
张申府曾担任《少年中国》、《新青年》编委,与李大钊、陈独秀于1918年12月创办《每周评论》,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1920年春,经北大俄罗斯籍教师柏烈伟介绍,与李大钊等一起结识共产国际东方局代表维经斯基;10月与李大钊、张国焘创立中共第二个党组织——北京共产党主义小组,是张国焘入党介绍人,由此成为中共党组织早期创始人。
三、是周恩来、朱德、刘清扬入党介绍人
张申府1920年11月赴法国留学,1922年2月转至德国留学,期间结识胡志明、朱德、孙炳文、赵世炎等人,曾与吴稚晖在巴黎展开激烈斗争。1921年1月,介绍刘清扬入党,使她成为中共入党时间仅次于缪伯英的女党员,此外,他还是刘清扬的丈夫;1921年2月,与刘清扬一起介绍周恩来入党;1922年10月,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入党。1921年,张申府与刘清扬、周恩来、陈公培、赵世炎等5人在巴黎创立中国留法学生共产党小组,1922年3月与刘清扬、周恩来、张伯简等4人成立中共旅德小组,是中共旅法、旅德支部主要负责人之一。
四、一度代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张申府1923年底回国,1924年参与筹建黄埔军校,是最早参与筹建黄埔军校的中共党员,并担任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戴季陶的助手和校长蒋介石的德文翻译,与国民党左派元老廖仲恺等非常熟悉,曾力荐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推荐周佛海、恽代英、赵世炎、沈雁冰等共产党员到黄埔军校任职。
五、参与创建农工民主党、民盟
1928年,在上海与邓演达、谭平山、章伯钧、陈望道等创建中国农工党前身—中华国民党。1935年12月,与姚依林等领导“一二九”运动。1936年1月,参与创建民盟前身—中国民主救国会,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都是民盟重要创始人。1936年2月被捕,4个月后经冯玉祥保释出狱。1938年7月,参加在汉口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大会。1946年1月,以民盟代表身份出席了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会议。
六、三件重大事件影响一生
张申府虽起点很高,但心高气傲、有些书生意气,导致他的后半生波澜不惊。其中,有三件影响他一生的重大事件:
一是1924年6月下旬,他以与蒋介石难共事为由,擅自离开黄埔军校,同时辞去政治部副主任职务;二是1925年1月讨论党纲时,因反对与国民党结盟,与蔡和森、张太雷等发生争执,后负气退党;三是1948年10月,因生活困顿,为3000元稿费在储安平创办的《观察》杂志上发文《呼吁和平》,公开承认蒋介石政府的“宪政”,辱骂“解放军为匪”,受到沈钧儒、章伯钧等人痛斥,并被民盟开除,妻子刘清扬于12月16日在《人民日报》宣布与他“一刀两断”。
解放后张申府由于先前的不光彩经历,一度生活困难,后在周恩来、彭真安排下到北大图书馆工作。1957年被划成右派,1960年在周恩来关心下被摘帽。文革中虽受冲击,但影响不大,1979年获平反。1978年3月、1983年3月当选全国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1986年6月去世,享年93岁,《人民日报》称他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张申府早年轰轰烈烈,本可能成为中共党内最有威望、最有资历、最有贡献的人物,晚年却阴差阳错、籍籍无名,是书生意气、随心所欲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如果他当初不意气用事离开黄埔军校,不负气退党,不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为区区3000元钱发表反共文章,他的人生必然另有不同。然而,人生祸福相依、际遇难测,正因为张申府下半生离开政治,才使他远离是非,并于93岁寿终正寝,否则,以他这种随心所欲、直来直去的性格,也许早被政治淘汰了。(2022-5-17)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