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分期
自三大工人运动开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始了。
在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到1945年社会主义阵营建立达到高潮。
在1989年苏东剧变之之时达到低潮。
二、学科演变
在革命年代至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前,我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史学科主要是研究斯大林同志的《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史简明教程》(简称《教程》),这本书讲的是苏联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历史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
在1956年以后,《教程》课改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课程,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的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在十年文革之中,共运史研究达到了极致。成果极为丰富,防修反修深入人心、深入人民、深入农村。其中的一些篇章人物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逼真,是上佳文学、经典之作。
其影响就是后世的共运史,都是在其基础上删改增添。
在1978年之后,共运史课程渐渐衰落。虽然共运史学科研究人数变多,但大部分著作都是在其基础上删改增添,毫无新意。
补充一点,国际共运史成为了大学里的政治课程。以河北大学为例:
“1981年至1988年增设《国际共运史》课程,共开设《国际共运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四门课程。”
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放弃了两条路线的斗争,所以共运史都写的“一团和气”,死板无味,官话纵横,与文革时期的一看就是天壤之别。故学生听不了,也不愿意听。
举一个例子,在关于苏联的五年计划的论述中,文革时期是这么写的:
“五年计划规定,要使苏联工农业生产有一个飞跃发展,这样的一个雄伟的规划使资产阶级目瞪口呆,他们嘲笑五年计划是什么“空想、胡说、投机的把戏”,工农大众用事实粉碎了资产阶级的污蔑攻击。”
而12年出版的共运史是这么写的:
“从1928年起,苏联相继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在探索中开始大规模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加速推进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所以学生不爱听这种枯燥无味的东西,自然也就不愿意听共运史。
在1989年苏东剧变之后,彻底衰落,甚至几乎要被撤销。虽然没有被撤销,但是为社会主义发展史代替,成为了末流。“各高校、党校基本不再开设国际共运史专业课, 研究生课程也在减少甚至转变方向, 本学科原有的教研机构被裁并, 教研人员纷纷改行, 形成机构减少、人才流失、资金匮乏的局面”,“重点日益转向世界社会主义, 特别是转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三、总结
共运史的衰落,也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变化。
真令人唏嘘感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