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电影《英雄儿女》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真正的“英雄儿女之父”——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
1952年初,曹禺受当时的中宣部文艺处长丁玲之托,写信给家住上海的巴金,动员他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行前准备,3月初,以巴金任组长的17名创作人员开始了从未经历过的军旅生活。他们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声,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巴金同创作人员深入到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了深厚友谊。
最近,我在旅美华侨、建国后我军第一代文艺女兵胡克玫大姐的博文里了解到:中篇小说《团圆》,是1952年和1953年巴金到抗美援朝战地体验生活,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在志愿军65军作战地采访。巴金在停战谈判后了解到:一次582团2营6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战友们坚守67高地,敌军李承晚部队一个团向我阵地一个连步步进逼,战况十分危急。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团长,敌人上来了,开炮打吧!向我开炮吧!”战斗胜利结束后,光荣牺牲的赵先友被追认为特等功臣。
1953年6月9日,志愿军73师218团战士于树昌在战斗中也喊出了“敌人上到我地堡顶上了,向我开炮!”随后壮烈牺牲。
邱少云,为了掩护大部队的隐蔽,忍受烈火焚身的苦痛,壮烈牺牲。
黄继光,以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碉堡枪眼,让部队顺利攻占敌军阵地。
------像这样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英雄,在志愿军中何止千百!抗美援朝,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它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15个国家的联合国军队,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一雪中华民族百年来饱受侵略的耻辱。抗美援朝为新中国赢来了十几年和平建设的时间。为国牺牲的中华儿女永垂不朽!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作家巴金被志愿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经过9年的沉淀之后,他在1961年8月号《上海文艺》上发表了小说《团圆》。
小说刊出后,引起了茅盾、夏衍、荒煤的关注,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了《团圆》后,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领导接到文化部下达的任务后,深感此事责任重大.经研究决定,将这一重任交给了老八路、著名导演武兆堤和抗美援朝时志愿军47军政治部秘书科科长毛烽改编成电影剧本。于是三年后,电影《英雄儿女》横空出世.
巴金当年写小说《团圆》,原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酝酿的。后来改编成电影剧本《英雄儿女》的时候,是根据抗美援朝战场上几个人的真实故事进一步创作而成.他创作的因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而被迫与女儿分离的父女在战地团圆的小说里,几个主要人物:为消灭敌人而壮烈牺牲的英雄“向我开炮”的王成,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活跃在战地,为战士高歌“烽烟滚滚唱英雄”的文工团员王芳等,都有鲜活的的原型。除了王芳是王文清的女儿这些情节是作家根据生活事实进行艺术再创造的以外,其他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基本都是小说里就有的:王复标、王芳、通信员小刘---
1991年8月巴金为英雄赵先友的塑像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一特等功臣赵先友”。
"851!851!我是延安!我是延安!"
"延安!延安!我是851!我是851!"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亲爱的王政委,同志们!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电影《英雄儿女》诞生几十年来,久映不衰,深入人心。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志愿军战士王成面对美国侵略者,手握爆炸筒,眼冒怒火金星,那惊天动地、撼人心魄的纵身一跃!-----
那首高昂激越、气壮山河、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田.志愿军的伟大功勋将永垂史册.抗美援朝战争所创造的伟大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我相信,电影《英雄儿女》一定能够把这段辉煌的历史,和那些被人们所热爱和缅怀的共和国卫士的名字传颂下去,直到永远.
革命前辈和电影工作者创作《英雄儿女》,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没有革命的激情和奋斗精神,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对人类文明的责任感,没有脚踏实地的作风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是创作不出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振聋发聩、催人奋进的文学、文艺作品的。小说《团圆》和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将一定是巴金的又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
(载自八月桂花《电影《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
八月桂花博客://blog.sina.com.cn/s/blog_493fc0370102e539.html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