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的话】
30年前的苏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毛主席当年就说:伟大的十月革命,向各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提供了最重要的正面经验,打开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赫鲁晓夫x正主义提供了最重要的反面经验,使各国马列主义者可以从中吸取防止社会主义国家蜕化变质的教训。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小兵将用几篇文章,梳理苏联解体史,以飨读者。
今天,咱们继续聊“勃列日涅夫统治苏联18年”系列。
让我们再来看看勃列日涅夫的这些错误政策,这些在苏联大厦的地基上安放各种“原子弹”的政策,让我们再次回首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怎样一步步变质成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的,以及变x之后的各种危机四伏,乃至不可救药。
在勃列日涅夫统治下的苏联,正如勃列日涅夫这个病入膏肓的老人一般,吐词不清、浑身浮肿、步履蹒跚、跌跌撞撞、风烛残年……
一、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文化方面,鼓吹“排除行政命令方法”,“反对艺术服从于政治”,提倡写“普遍人”、“小人物”。他还鼓动作家写反h作品,高调宣传所谓的“军事爱国主义”作品,强调要描写“战争的胜利”。他还试行了影片摄制人员的报酬取决于影片观众数量的资本主义经营措施,布尔什维克越来越丧失文化领域的主导权。
在教育领域,勃列日涅夫废除了高校招生中应主要吸收具有两年以上工龄的生产者的规定,强调吸收“成绩优秀”的中学毕业生,并宣传“非常需要用卢布来教育人”,让学生走上了“白专道路”,一些地方的近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子女被排斥在大学门外。《红旗》杂志曾就苏x教育领域的各种乌烟瘴气拉过清单:“私人授课”业、“代人考试”业、“论文出售”业、“毕业证书制造”业、贵族学校等蓬勃兴起,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教育培养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引起了苏联劳动人民的愤怒,而特q阶级则通过这种教育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禄传给了他们的子女——这是阶层固化的重要途径。
在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超出想象,马克思主义理论遭受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封建主义文化、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以及玩世不恭风气的多重攻击。
而苏联的社会科学,却没有任何创新的思想与强大的吸引力,党的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是对的勃列日涅夫的讲话、报告进行诠译、注解,所以在越来越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败下阵来也就成为了必然,更换有关领导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方面,守的力量薄弱了;另一方面,攻的力量却越来越兴盛。
我们知道,从赫鲁晓夫起,西方自由化思潮就在苏联开始泛滥成灾,再加上西方有意识的“和平演变”,疯狂的对苏联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宣传和思想渗透,许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越来越向往西方的民主思想、自由文化和生活方式。
更为严重的是,代表未来的年轻一代,在迪斯科、爵士乐等西方文化的毒害中越来越远离革命先烈所追求的理想,曾经在苏联被根绝的吸毒,也风靡起来了。
于是,党内党外更多的人公然站出来反对社会主义了,苏联出现了“夜间人现象”和“持不同z见者”运动。
所谓“夜间人现象”,是指是家庭成员、相互信任的朋友和同事,通常在夜间集聚在一起,偷偷收听西方的反苏宣传,讨论与官方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所谓“持不同z见者”运动,是指一条信奉与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社会主义相对立的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他们成立秘密组织,出版地下刊物,并设法与西方建立联系和争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勃列日涅夫对这些人,只看到了他们反社会主义、颠覆苏联政权的一面,采取了一味的镇压措施,却没有看到他们主张中积极合理的一面,更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产生问题的根源,所以让“持不同z见者”运动一直绵延不绝,直到有一天发展壮大,彻底埋葬了苏联。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持不同z见者”不仅仅在群众中大量存在,而且还在党内,还在高层。人们不会忘记,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掘墓人和点燃“原子弹”者——戈尔巴乔夫、谢瓦尔德纳泽、叶利钦等,都是勃列日涅夫亲手提拔起来的。
面对着国内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勃列日涅夫还进行了“国际主义教育”,要求人们“忍耐”和无私奉献,但这些东西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了,他们跟着上面高喊漂亮口号的目的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并借此获得升迁的机会,怎么可能还让老百姓信服呢?
当年,苏联的报纸、杂志、电台、广播和电视节目中也有大量的“正面宣传”,但这些充斥着马列主义口号的官宣,没有站在广大工农群众的立场上,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现实矛盾,反而掩盖问题、粉饰太平,而且枯燥冗长,空话连篇。这种脱离老百姓现实生活的宣传,让群众形成了逆反心理,也就是越正面的东西越不相信,越反面的越相信。
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人民的轻蔑,逐步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于是,勃列日涅夫各种错误政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仇视苏联的官员、知识分子乃至普通的工农群众!
二、对内实行高压政策
面对人民群众对苏x统治的不满情绪,面对工人b工和莫斯科红场的自杀和示威事件增多,勃列日涅夫大大加强了国内强力统治机器。
他反复强调要“大力加強国家纪律、党内纪律和劳动纪律”,“大力加强法制”,要求“无条件地执行法律”,对日益发展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强调采取强硬措施。
他颁布了《关于对流氓加强处分》的法令。
他成立了社会治安部,决定在国内最大的城市增设专门的摩托化民警部队,扩大民警的权力。后来,他又把社会治安部改组为内务部,加强控制。
他大量增加警察人数,增设“专业化保卫局”、“夜间民警局”和“人民纠察队”等,并配备了最先进的侦查和电讯工具。
他还大力发展特工组织,军警克格勃干部逐步进入各级领导岗位,这使得社会气氛更加不平常。
他大力加强“秘密警察”机关的作用,通过检查私人信件、偷听电话谈话等对政敌进行监视。
他还通过更换党证的方式,来清洗党内异己。
他强力镇压持不同z见的人,而这些人绝大多数并非明确的与西方勾连者,他们只是对一些问题有意见。更为严重的是,他动辄将异议分子作为“精神病人”送到精神病院加以囚禁,这让苏联人民的不满情绪更加高涨了。
他为了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要求对报刊、电视及文艺作品进行严格审查,只要和他的讲话有一丁点不一致,就会遭到f杀。
三、对外实行投降主义和霸权主义
勃列日涅夫集团为了适应其社会帝国主义的需要,军事上,大力扩核武器,大力加强对常规武器的发展和常规战争的准备。
他废除了1939年的旧兵役法,以增加兵员储备;他增加国防开支,建立了一支进攻性的战略远洋海军”和远程航空兵。
在这里,勃列日涅夫又给我们上演了一个奇特的景观:苏联的核弹头数量超过了美国,而他们超市的货架上却空空如也!
为了能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到苏联国内极其短缺的粮食和日用品,勃列日涅夫不得不在一些重大原则性问题上妥协投降,完全没有了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自信和道义优势,更不会再提什么打倒资本主义,解放全人类了。
另一方面,为了用军事爱国主义思想统治苏联,勃列日涅夫还疯狂的和美国展开“和平竞赛”和帝国争霸,最后耗尽了苏联财政。
勃列日涅夫还对第三世界国家采取了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甚至是武装侵略他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他派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支持印度入侵巴基斯坦,帮助越南入侵柬埔寨。
他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还派兵进驻蒙古,在珍宝岛与中国军队激战,并准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他通过军事援助来加强经济渗透,从中东到非洲,从拉美到南亚,他扶植起一批亲苏政权。
他还在大西洋沿岸、红海、南亚和东南亚等许多战略要地获得了一批机场和港口的使用权,在越南、古巴和阿富汗更是建立了海外军事基地。
勃列日涅夫的扩张,使得他自己的个人威望保持了最大影响力,也为苏联官僚特q利益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穷兵黩武的政策,虽然一时彰显了苏联的强势与霸权,短时间内让苏联民众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凝聚了一点人心,但从长远来讲,这一军事霸权,让苏联卷入了无休止的“血腥泥潭”和日夜不停的“流血的伤口”。苏联国内经济结构更加畸形,财政赤字更是天文数字,国际上也更加孤立——苏联,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了!
仅以1979年入侵阿富汗为例,十年战争中,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参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导致国力严重衰退。最后,不得不在世界各国的谴责和阿富汗人民的强烈抵抗下,败逃!
四、民族矛盾加剧
因为勃列日涅夫一系列错误举措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加剧的同时,民族矛盾也呈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再加上苏联又执行了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精英集团的反抗此起彼伏。
但,勃列日涅夫不仅没有及时调整民族政策,正视民族主义高涨的现实,加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反而大肆镇压“民族主义”,在一些共和国进行清洗,替换一些加盟共和国的“有民族主义情绪”的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为了阻止爱沙尼亚人收看“芬兰电视”,竟然专门下令国营工厂在电视里安装一种特殊的干扰装置。
这样的举措,只能使使得少数民族的精英分子离国家越来越远,只能使加盟共和国的人们对这个国家离心离德。
1991年,苏联解体的历史也证明,当苏共出现重大危机时,这些加盟共和国就会最终抛弃苏联!
1991年,苏联解体的历史也同样证明,不为人民服务,人民也会抛弃这个国家!
据统计,在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苏联官僚特q阶级连同家属的人数约为300万人,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成为了苏联真正的掘墓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