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什么?英语仅仅是一种语言,它不高雅、也不高贵、也不高级,仅仅是一种基于拉丁语系历史沿承而来的话语体系。我们高度重视和抬高它,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语言背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一定程度上,英语是一种侵略的语言,是伴随着侵略奴役历史而打破很多国门的一种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文化强奸。是西方文明在工业革命,实现力量上升后,随着坚船利炮通行全球,而被侵略者只能奴颜婢膝的去迎合、学习,乃至化生为一种心理认同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不愿被强奸到宁愿被强奸和争取被强奸,并用来强奸别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以清末民国时期改变信仰的假洋鬼子为主,这批黄皮白心的人,失掉了民族自信和尊严,自我阉割、利用基督,为了西方主子,在本国百姓头上作威作福,满足于一两个英文单词,说不上信仰和归附,实质上一种投机,最后演变为一种行为自发和行为惯性。这个根源在于东西方实力的差距,如同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根源就在于实力决定话语权而已。所以,这个语言,说不上比汉语美、更说不上比汉语利于传播,只是根源于船舰利炮而已。
我们的汉奸从来不吝于更多一点。我们的所谓民国大师在中国土壤上成长多年,喊出了废除汉字的口号。这个可见一斑,他们这一班在语言领域的狗屁逻辑,今天应该批一批。不为别的,只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时放的屁,总要吃几个进去,再品味一下屁的味道,才利于他们扭转偏见而已。
如果说,英语对于中国的利处有无,这个也不能急迫迫的下个偏激结论。因为西学东渐大形势下,学习西方为我所用,这个是正确而且必须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等等诸多领域,根源在于记录和表达,任何语言都在起着这个作用。我们学习西方文献,了解其逻辑,并把这个逻辑植入到中国的日常实践中,这个就是学术领域必须要做的。这个学习很重要且必须;但是,一股脑的,像个迷妹看待哥哥一般,囫囵吞枣的认为哥哥的东西都是好的,哪怕屎屁都是香的,这个就有点扯淡。
况且,再算一笔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亿万学子,为了英语的学习点灯熬油、刺骨悬梁,竟然为了在以后人生中一无是处的一门语言,竟然是为了以后人生中能够给个外国人来个哈喽。这个哈喽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我们的民族从来是个能够忍耐的民族,我们的学子从来是些听话的学子,我们习惯于在现有体制下去生活,根据考试的门类去扭曲自己,哪怕自己的母语说不好、一篇公文写不出,也要在自己脑门上按个四级、六级、八级、托福的标签,虽然这四六不懂的东西,在这个茫然大世界中狗屁不通且无用,但是自己总要沉浸在这个氛围中。
这当然不止个人的因素,更多的是氛围和体制。当升学、评级与英语挂钩,甚或并且成为了撬开职业晋升门板的利器。也就不怪全社会的人都会在英语上这种无用学科上投入莫大的精力,根源在于学了它,这个屁很香,真的有收益。这个升学、升级的体系,在客观上给了英语学习护身符,而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在西学东渐、在崇洋媚外的氛围下,这个本该自惭形秽的文化软骨病,却昂首阔步走在了中华民族文脉延续的千万年的土地上。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不再关注汉语的美,习惯了英语话语体系的直接苍白。我们也才在这次疫情中,只能喊出WC、老铁、666、加油,而对一个异域小RB“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本源于华夏文明的句子不能认识且不能理解。
人类的大脑是有容量的,放的垃圾多了,脑白质、灰质就会少点。学的英语多了,自然就会丧失母语的地位和空间。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今天,不同了。中国慢慢富起来、强起来了。上世纪那批崇洋媚外的人,该走的走了,不走的也慢慢的感到诧异于中国原来也强大了、中国人原来也可以自信。伴随着这种自信,我们慢慢发现,原来我们在中国长大,吃着中国米饭,说着中国语言。原来更适合我们口味的还是中餐,西餐可以吃一吃,但还是改变不了我们骨子里的品味。英语可以说一说,但是终究在中国话语体系下,汉语更加的适当、舒服。那些洋大人,现在也动不动的飚几句汉语,那些视洋大人为天神的失去膝盖骨的人的诧异震惊,恨不得下巴惊掉了。
一个自信的民族就是应该包容学习但不失掉基本民族立场,保留基本民族底色才行。过去几十年,我们有点偏执的渴望融入那个西方圈子,哪怕被拒绝做二等公民,也要去闻闻欧美甜美的空气,看看更圆的月亮。这样的时代随着复兴和崛起,应该远去了。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说的简单点,失去了自信自尊自强,在有些人闻起来,别人的屁永远是香的。我们强大了,即便不依赖坚船利炮,也可以开拓出一片属于中华的文化圈子。
英语,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走向式微,更像是一种历史必然。只是那些舔屁离开中华大地的人,一口羊腔后,发现那土土的中国话成为了一个世界语言;那个二等公民,渴盼回到母国,在自我同族人身上找心理补偿而不得的人实在是活该。
那就让他们失望吧!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一个本来对自己母国可以随便放弃,对自己的根都不敬畏的人。就让他们失望吧。
英语不中了,这个应该很中!!!!!!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