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怪石峪 武夫安摄
赛里木湖畔草原 申瑞瑾摄
博尔塔拉,历史悠久,距今约有3万年的历史。隋唐时代,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开辟,更使这里商贾云集,城郭迭起,农商之事繁盛一时。这里草原辽阔,山峦雄伟,湖泊清澈……
穿越悠悠岁月长河,如今的博尔塔拉,延续着古老文明的历史,书写出新的文化传奇。
“净海”,赛里木湖
几次到新疆,都未曾到过赛里木湖,留下了一个遗憾。我想,因那是一片“净海”,需要你的心灵净化,才能走进她——走进那一片纯净的湖面,用洁净的湖水洗濯你疲惫的身心,然后躺在湖畔的草地上,静静地观看蓝天白云,让身心放牧在这一片蓝天下,与湖水相依相偎。
今年7月,再次走进新疆,了却一睹赛里木湖的夙愿。7月,内地已是一片炙热难耐,暑气蒸腾。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博乐的天气却清风悠悠,凉爽无比,这不,一下车,顿感赛里木湖寒意袭人,幸好,有所备,马上披上长衫。
赛里木湖,蒙古语意为“山脊梁上的湖”,哈萨克语意为“祝愿、祝福”,汉语则称其为“三台海子”。
据史料记载,一直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三岔口处,历史上一共有五个“台”(驿站),大约在元朝时期就设立了。那时,位于伊犁境内的阿力麻里是成吉思汗的二儿子管理的察哈台汗国的都城,来往于阿力麻里的商贾旅人川流不息,且多为骡马徒步行走,故而设此“台”多为旅人过客歇息之用,当然也为军事服务。“三台海子”由此而生。后来,清王朝也沿用了此法。由于丝绸之路北道经过赛里木湖,因此,湖区还遗存有岩画、乌孙国古墓群、寺庙遗址、敖包(鄂博)、碑刻、古代驿站遗址等。
我们6辆越野吉普车在宽阔的湖边大道上长驱而行,沿着“三台海子”——赛里木湖近90公里的环形公路饱览全湖景致。眼前的赛里木湖温润地躺在博乐境内的天山山脉中,宛如玉宫里的琼瑶天池,又如一块蓝色的琥珀,在空旷的天野里熠熠闪烁。难怪南宋思想家丘处机路经此湖时发出赞叹:“大池方圆二百里,雪山环之,倒影池中,名之曰天池。”元朝大臣耶律楚材也赞美道:“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而清末文人宋伯鲁则以“四山吞浩淼,一碧拭空明”的诗句,玲珑剔透地描绘出了赛里木湖雄旷清澈、满目澄明的自然景色。现代诗人艾青也一往情深地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你宝石蓝的湖水,一见便教人心神荡漾。”
海天一色,澄波泛碧,涟漪轻动,清幽俊美,赛里木湖,怎不让人心动神驰,流连不去!
听说,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不知是哪一年,这里还是一个鲜花盛开、百鸟翩跹的美丽草原。草原上有一位叫切丹的姑娘与一位叫雪得克的蒙古族青年男子彼此深深相爱,可是凶恶的魔王贪婪美色,将切丹抓入魔宫。切丹誓死不从,伺机逃出魔宫,在魔王追赶下,切丹被迫跳进一个深潭。当雪得克赶来相救时,发现切丹已经死去,万分悲痛中,他也跳入潭中殉情而死。霎时,潭里涌出滚滚涛水,翻腾怒吼,浊浪滔天,淹没了魔王和他的手下。于是,辽阔的草原从此变成了一片汪洋。那含恨而死的情侣,在波涛汹涌中化作两座形影不离的小岛,至今厮守在万顷碧波的湖面……
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前来朝圣的男男女女,他们把至真至纯的热泪洒在湖里,与浩浩湖水融在一起,续写着人间最美的爱情。我在湖畔,见到了一对恋人,面对湛蓝的湖面,亲密地相互拥抱,用清澈的湖水来见证忠贞的爱情。
在镌刻着“高山明珠——中国新疆赛里木湖,海拔2071米”的标志性石碑下,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就像和大多数游客一样,免不了俗,在这里留了个影。哪怕是沾沾赛里木湖的“湖”气,也不枉来此一游。
我们再驱车沿湖畔缓缓而行,远处的科古尔琴山和岗吉格山依然银装素裹,静静地环抱着这一湖圣水,显得静谧而深邃。阳光下,不同的路段所见之湖景也各有特色,或静如处子,或风卷云舒,或锦鳞泛光,或玉碎化珠;有的像一个翡翠,有的像一块锦缎,有的像一幅油画,有的像一面彩旗;有时风起云涌,湖水奔腾咆哮扑向岸边,卷起阵阵雪浪;有时风平如镜,湖水静静地安然流淌,亲吻小岛礁石。因湖水深浅不一,阳光照射不同,湖水呈现出银白、淡黄、青绿、湛蓝四种交错的颜色,显示出赛里木湖的独特韵味。
“你看,草地上,那一个个毡房像一个个白色的蘑菇,点缀在蓝天白云下,多美的蒙古包啊!”车里,不知是哪位女作家发出感叹。
车窗外,蒙古包旁,一群牛羊在阳光下悠闲地啃吃青草。远远地飘来了一股股青草的清香和牛奶的芳香。这一片大草原,该是牧民们放牧和休养生息之地。
“现在是7月,要是6月来,那漫山遍野盛开的一片片黄色的郁金香和金莲花才叫美呀。那才是赛里木湖最美的季节”。当地的朋友介绍道。
每年6月上旬的初夏季节,赛里木湖边的各种野花相继盛开,用花海如毯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放眼草原,还能看到星星点点的黄花点缀在绿色的草地上,与白色的蒙古包互为交织,相映成趣。
冬天,赛里木湖的冰雕节也很有特色,各种“白天鹅”“十二生肖”“丝绸之路”冰雕在湖面上晶莹剔透,营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纯净世界。
赛里木湖的春夏秋冬画卷是如此多姿多彩,摄人心魄:春天,波平如镜,水涌冰裂,雪峰高耸,花海缤纷;夏天,波深浪涌,黄花遍地,牧草茵茵,牛羊成群;秋天,群山环绕,天水相映,芳草染黄,毡房点点;冬天,瑞雪飞舞,银装素裹,雪涌水凝,浮光跃金。
赛里木湖,五彩花朵,七彩虹霓,究竟什么才是你的特色?是春天的斑斓花儿,是夏天的绿色草原,是秋天的飘飘黄叶,还是冬天的银色飞雪?无论哪个季节的色彩变化,你都傲然以蓝色湖水的博大、深邃和纯净,成为你永恒的象征和力量。
照我看,蓝色才是你的特色!
你那奇绝无比的蓝,天是蓝蓝的,水是蓝蓝的;蓝蓝的天融于蓝蓝的水,蓝蓝的水波润着蓝蓝的天。那蓝,蓝得沁人肺腑,蓝得情痴神醉,蓝得忘乎所以,蓝得刻骨铭心。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元代时,被丘处机誉为“西天净水”,又被人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这主要是因为赛里木湖是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但这么美丽的高原湖泊居然和眼泪联系起来,难免令人费解。
赛里木湖,因一对为爱殉情的年轻恋人的泪水汇集而成,又因爱你的每一个子民留下的滴滴热泪,经过千百年的汇聚,才形成了你今天碧波浩荡的“山脊梁上的湖”。
遥想历史上那一个个面对“净海”的人——留下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被充军伊犁时在此留下墨宝的林则徐;曾力主文以载道、文道并重,并向成吉思汗宣讲道教教义,劝他要“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的丘处机;写下热烈情怀诗句“野步殊能健,长吟亦自豪。此行多胜侣,万里忘尘劳”的清末爱国诗人宋伯鲁;挥洒深情写下“伊犁的苹果香又甜,鄯善的瓜儿甜又香。我们要把祖国大地,处处变成鱼米乡”的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他们炽热的泪水早已与湖水融为一体,滋润着巍巍天山,浩浩草原。
此时,我一任感怀和思念的泪水一泻奔流,汇入蓝蓝的湖水里,去追随先贤的流向……
壮哉,怪石峪
一到博乐,就听说有一个怪石峪,是全国罕见的岩浆侵入岩孔穴造景地貌风景区,也是中国西部巨大怪石群库之一,具有花岗斑岩造型博物馆之美誉。它总面积达140平方公里,海拔有1200米,以各种惟妙惟肖的人物和动物造型闻名。
一想到风格各殊、形态各异的人物和动物造型,在浩浩的荒山野沟里兀自凸立,顶着阳光,沐浴风雨,千年不倒,万年不毁,那该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景象,你顿然会联想到洪荒混沌、海天一水、星野阔垂的远古世界,怎不使你心驰神往。
怪石峪又名“阔依塔斯”,蒙古语意为“遍地像羊的石头”。远远望去,这些光滑的巨石一个一个挨在一起,如同羊群挤在山坡之上。其实,这里的石头并不都是像羊一样的石头,但哈萨克牧人常年与羊在一起,可以说羊是他们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亲密伴侣,用“遍地像羊的石头”来形容怪石峪,足见他们对怪石峪的青睐和重视。
站在怪石沟前,仰望那一群群怪石组成的奇特造型,你发自内心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不可思议,这里原来是一片海底,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和星移斗转,加之地壳运动的不断变化和风霜雨雪的日夜剥蚀,怪石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面对大自然的滔天洪水、山崩地裂,每一块石头都在为生存而相互交织在一起,它们紧紧依傍,并肩抵御,历经劫难,才形成了如此壮观的石雕族群。它们或气势磅礴,或玲珑可爱,或像人神,或如怪兽,或似器皿,形态万千,栩栩如生。任凭你怎么想象——如天狗望月,那是一种对理想的企盼;如石猴母子,那是一种对亲情的依恋;如大象戏水,那是一种对情操的冶炼;如黑熊探海,那是一种对事业的探求……真是鬼斧神工,自然天成。
沿着山石小径,我们一路上行。在上山的路边,一尊“小羊思春”的石头特别引人注目:小羊半蹲在草地上,回头凝望,嘴唇微启,是在呼唤母羊,还是在顾盼牧羊姑娘。“小羊思春”,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在这满山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岭上,小羊和所有食草动物一样,最思念和热爱的就是春天里那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原了。
我们继续上行,沿途石廊迂回,石径通幽,怪石嶙峋,异态纷呈。尤其是一些裸露的巨大山体,其形其状都呈现出一种沧桑的壮美,令人遐想悠悠。
有一块褐红色的花岗岩巨石吸引了我的目光,岩下是一蓬蓬茂盛的野草,盛开着一朵朵紫红色的花朵。在这荒山野沟里,居然还能看到这么美的野花,粗犷与柔美、野性和温情,这些相互排斥的词汇一下跳入我的脑际,我得感谢造物主的神奇,让这个世界充满了多元的美。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岩石上那些褐红色的纹理和线条,仿佛在昭示着什么,是猎人的狩猎场面,还是牛羊奔跑的情景?
有同行朋友说是矿石自然呈现的色泽,也有朋友说是常年风雨侵蚀后形成的苔痕,无论哪种说法,我都感觉有点牵强,我感觉它就像一幅画,隐隐约约地呈现出一点什么来。
“这是怪石峪古岩画,也可称为怪石峪古代摩崖石刻,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画面主要记载了远古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事件、宗教信仰等内容。”陪同来的朋友介绍道。
真有这样的岩画,多么珍贵的原始文明的文物。但这些岩画常年裸露在外,经过千年的风雨洗礼,早已风化严重,几乎难以保存,加之无法辨认,只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影像,让你的想象在远古文明苍凉的天空里,思极八载,纵横驰骋。
“径转疑无路,山鸣似有钟。”迂回一路走到山顶,放眼远眺,连绵的山峦和草场逶迤至遥远的天际,莽莽苍苍,一派边塞风光的雄浑和苍凉一览无余。远处的、近处的怪石,大都光秃秃的,且龟裂斑驳,但绿茵茵的青草依然在石头缝里倔强的伸枝展叶。在山顶上,甚至有三五枝小草长得青绿鲜活,亭亭玉立,昂首与阳光亲吻。
面对荒山大漠,思绪纷至沓来,联想起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安西在今天新疆的库车附近。当年王维送友人到西域任职写下这句诗歌时,其情其景何等感伤,至今读之,也会令人潸然泪下。
“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春风早已温暖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有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民新生活。
怪石山下,一条由山泉汇聚而成的小溪蜿蜒而去。山因水而更显灵气,水依山而愈发妩媚。难怪,千万年来,怪石山任凭风霜雷电的袭击,狂风骤雨的敲打,依然纹丝不动,初心不变,守着自己的信念,坚守在大漠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保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这是何其令人喜爱和敬仰的怪石呀!
回程路上,路经一大片金色的向阳花地,漫漫无际,开得如火如荼。相邻的是一大片红色的万寿菊,也开得云蒸霞蔚。旁边还有一片青绿绿的高粱地,高大阔密的高粱,齐刷刷地伸向蓝色的天空。
多么奇妙的组合,一边是花岗岩石形成的各种奇特造型的凝固的石头群,因有灵性而千年不朽;另一边却是金色的向阳花、红色的万寿菊、青绿的高粱,远古和近代,静止和灵动,石头和花叶,组成了一幅何等优美、何等绚丽的生机勃勃的油画啊!
“大壑松不凋,高山石不朽。”壮哉,怪石峪!
(作者:刘建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