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牺牲时的场景,不止被一位战友看在眼里。
63年来,这些英雄伟大时刻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一次次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向世人传承着黄继光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共同冲锋战友见证黄继光英勇堵枪眼
到2007年去世时,肖登良的一生做过200多次报告。
他常说,就像打仗一样,只要还有最后一口气,就要让人们知道这段历史。
肖登良是黄继光的战友、老乡,也是黄继光牺牲时那英勇一幕的见证人。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
部队前进的脚步在一处阵地前停了下来。连续3次爆破均未奏效。
时任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带领肖登良、吴三羊两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敌人碉堡。
战斗异常惨烈。“吴三羊头部中弹,壮烈牺牲,肖登良身负重伤,奄奄一息,黄继光多处负伤,弹药用尽。”肖登良的女儿肖冬梅说,为了战斗的胜利,黄继光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
此后的几十年中,肖登良一直坚持为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厂矿企业做报告,向人们讲述那场难忘的战斗,传承黄继光不怕牺牲的精神。
堵枪眼为后续部队赢得有利战机
不过,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对黄继光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提出了“疑问”,甚至有人以“从人体构造上看,肉体挡不住子弹射击”为理由,来证明“黄继光的事迹是不可能出现的”。
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军事、历史专家,他们表示,单纯从军事战术上看,黄继光堵枪眼,有其合理性。黄继光牺牲的上甘岭战役,是一场典型的山地作战。在山地作战中,防御方可采用地堡类的工事,全方位保护己方火力点。在黄继光牺牲的战斗中,美军就构筑了碉堡。
不过,地堡类工事虽然防护性强,缺点也明显,就是视野有限。即便在四面都有观察口和射击口的地堡类工事内,作战人员也只能通过工事上的开口对外观察敌情,而开口方向上的视野相对有限。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相当于在敌人碉堡的机枪射击方向上,挡住了敌军的视界和射界。这对敌军的战斗干扰很大。即使敌人通过持续射击打穿黄继光的身体,也无法恢复整个射击口的观察视野。如果敌军想正常射击,就必须推开黄继光。而不管是用工兵铲等器械从内部推,还是从工事中走出搬动尸体,敌人都需要时间,射击也要停止。这样看,黄继光舍生忘死的牺牲,为志愿军后续部队冲上阵地、拿下美军火力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最关心连队荣誉 最担心为连队抹黑
在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战士展示了一组两周前拍下的照片:一位耄耋老人,坐在黄继光的床铺前抱着被子哽咽。另一张照片上,老人举着右手,向黄继光铜像敬军礼。
据连队战士转述,这位老人名叫李继德,来自山东淄博,与黄继光是同班战友,也是那场惨烈战役的亲历者和幸存者。老人说,自己亲眼目睹了黄继光牺牲的过程,现在有人造谣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这绝对是抹黑。
在“黄继光英雄连”连队荣誉室,挂满了各种锦旗,摆满了奖杯和奖牌。近10年来,在连队任过职的37名干部个个是军、师、团的各类标兵,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官兵们平时最关心的是英雄连的荣誉,最担心的是给英雄连抹黑。
“这些年来,不管社会上流行什么思潮,官兵们学英雄、追英雄的热情不减!”马广欣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