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二道幕。侍卫甲上,巡视。过一会儿,白起上。)
侍卫甲:大将军!(施大礼)参见大将军。
白 起:免礼。我今天是不是来早了。
侍卫甲:(双手礼)回大将军,离上朝还有小半个时辰,将军您今天来早了。
白 起:那我就在这里歇会儿吧。(散步)看看,这花儿开的,多好看……
(回头发现侍卫拱手紧随)
侍卫甲:末将在这里伺候着将军。
白 起:哎——?!你是大王的侍卫,我怎能让你伺候我呢?!不必拘礼。
侍卫甲:谢大将军。
(垂手,半躬)
白 起:你的口音不像此处的,府上是……?
侍卫甲:小人祖籍临潼。
白 起:家里还有什么人啊?
侍卫甲:回将军,小人父母已经过世,本来有个兄长,上次伐楚的时候阵亡了。家中只有一个嫂子,带着两个侄儿。
白 起:到了应征的年纪了吗?
侍卫甲:大侄子去年应征了,小侄子还差两年。
白 起:嗯……
侍卫甲:将军,最近还能够歇兵吗?
白 起:歇兵?这话听谁说的?
侍卫甲:乡下盼着歇兵呢?好让人腾出手来种地打粮,哪怕就两年也好,现在地里的活儿太缺人。
白 起:地得种,粮得收,兵嘛还得征。天下哪个国家不是如此?不然要我们这帮子人干什么呢?
侍卫甲:将军说的是!……(自言自语)唉!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天平!
白 起:老乡,和平和发展不是什么人念叨两句就能来到的,这个可比种地打粮食要难得多!我们这帮人追随着大王每天闲不住,东征西战,这些年来咱们秦国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我心里有数,当然了咱们大王心里更有数。这些都是为什么呢?不就是想早一天统一天下,只有到那个时候,你想的那个“太平”才能真正到来啊!……
(号角声)
侍卫甲:大王临朝了。将军,咱们……
白 起:你头前带路!
(二人下,二道幕起。秦王正殿。二侍卫快上,各官员陆续上。白起上,分别于其他人等行礼)
侍卫甲:秦王驾到。
(号角声。秦王出场,众官员行礼,至座位,侍卫乙近前整理秦王的腰带,然后退下。)
侍卫甲:秦王陛下问候各位大人。
众官员:参见陛下。
秦王:众位爱卿平身。
(众人站起到各自位置上,秦王落座)
秦王:诸位爱卿都到了。(环视)范大夫到户部去了,这个我知道。咱们今年的钱粮又够紧张,他得忙些日子。咱们先说咱们的,一边说一边等他。谁先来?
官员甲:启奏陛下,微臣这里有个好消息。
秦王:(笑)那你先说,什么好消息?
官员甲:臣负责修缮的章台已经整修一新,静等大王驾临。
秦王:喔——!这真是个好消息。下次咱们的《山丹丹》歌舞团再有节目,诸位爱卿都能随寡人一同观赏了,到时候都去啊!
众官员:谢陛下!
秦王:别人……别的事先等等。白将军……
白起:臣在。
秦王:说一下你的事吧!我等了好几天了。
白起:回陛下,这几天臣把这次细作报上来的阳晋之战的详细情报,从头到尾研究了一下,看得出,廉颇打的真好,齐国完败,赵国完胜。从动兵的时机、双方兵力的对抗和调配、粮草物资的补给,廉颇没有出现失误。说到齐国方面采取的各种应对之法、应变之策也不能说不好、不对,有些还是非常得力的,但是都在廉颇的掌控之中。齐国在阳晋一点儿胜算也没捞到,所以廉颇——哦——赵国打了一个大胜仗。这是臣汇总的双方的各种兵力对阵图形和整个战役过程详注,请大王过目。
(掏出一个册子,侍卫接过,转交秦王。秦王大致看了看,放在案上)
秦王:廉颇真有这么厉害!?这么说来是名不虚传了?
白起:廉颇用兵十分得法,确实名不虚传!
秦王:(思考)嗯……白将军,你看咱们秦国哪位名将可与廉颇相比?
白起:这……微臣不敢妄言。
秦王:你的意思是秦国没有这么个人。白将军,要是让你和廉颇对阵,你觉得怎么样?
白起:……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纸上谈兵,比不出什么,再说,兵者,国之大事……
秦王:哎——,咱们不妨假设一下,你和廉颇各领兵十万,粮草充足不限,双方会猎郊野,你有几成胜算?
白起:这……(思考),微臣只有三成胜算。
(众臣互相交流眼色)
秦王:噢?!按你这么说,如果廉颇领着赵军攻来,咱们岂不是要亡国了?
白起:如果我固守坚城,廉颇十倍攻于我,我也有九成胜算。
(众大臣互相示意)
秦王:要是让你攻他守呢?
白起:那样的话,臣连一成的胜算也没有。
(沉默片刻)
秦王:……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官员乙:微臣不通兵法,但也常闻“知彼知己”。白将军留有余地,不轻言胜,实是“知彼知己”“胸有成竹”。有白将军驾前护国,实乃我秦国之幸。
官员丙:白将军“常胜将军”之名实至名归。
白起:列位过奖,白某愧不敢当。陛下视廉颇为我秦国的心腹大患,还望各位群策群力,多想良策为佳。
秦王:白将军不必过谦。你说的很对,两国之争战,并非一将一战之役,一劳永逸之功,不必和他争一时之胜负,这个意思朕心里也明白。至于廉颇、至于赵国……还需从长计议,另谋良策。这个事先这样吧。
(示意白起,白起回班)
秦王:计爱卿。
官员丁:臣在。
秦王:你的工作进展如何?
官员丁:陛下,这次微臣到赵国微服私访,亲见赵国民风古朴。男男女女,不分贵贱,皆有豪侠之气。互帮互助,习以为常;路不拾遗,自然而然。且继承祖先遗志,做的非常好。私塾开蒙,皆诵读《武灵王训》;幼童学语,即吟唱《与子同袍》。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很高涨。
秦王: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最不好办的。……(思考)你刚才说:“男男女女,不分贵贱”,听你的意思,赵国贵贱等级还是挺分明的吗?
官员丁:正式的朝闻当中,都回避这个问题。但街谈巷议、口口相传中,看的出贵贱之分还是很分明的,和其他国家,和咱们这儿大同小异,贵族的钱帛和子女要比贱民来的更容易。
秦王:唔……,这样的话咱们就有机会。上次定的计划执行到哪儿了?
官员丁:找到了一个女伎,挺合适,艺名叫麦杰娜。按计划正准备把她包装成最流行的艺术家,去到赵国的边境上表演,只要肯露肉,总能吸引一些人。
秦王:这个肯定会有些效果,但是毕竟是软措施,什么时候有效果、能有多大的效果看情况吧。
(挥手示意,官员丁退班)
秦王:胡爱卿。
官员乙:臣在。
秦王:你来替朕拟一道函,给赵国的赵王。
(官员乙到案前,摊开信卷,开始写)
秦王:前面的客套话你就看着写几句吧,(停顿片刻,看写的差不多了),听我说主要的:“我国与贵国都是当今天下有信用、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两国之间应按照和平新思维发展两国的今后的关系,最基本的双方应互相开放商品交换的市场,互利互惠、实现共赢。由此,久闻贵国物华天宝、奇珍无数,特别是“和氏璧”一宝,天下驰名,我秦国君民心仪久矣,特望贵国能慷慨割爱。我秦国愿意遵守商品交换的原则,决定拿出十五座城来和贵国交换,以示诚意……。写呀?怎么不写了?”
官员乙:请陛下恕罪,刚才臣下没听清,您是说“拿出四、五座城”?
秦王:不!是“十五座城”!别愣着。十五!三五一十五的十五!
(众大臣惊异、不解、困惑……互相交换表情)
官员乙:(擦汗)臣下写完了。
秦王:我看看(递上。拿起。看。)对!(递回)接着写:和氏璧乃天下至宝,当值此价。最后你再写上点儿客气话。(略微停顿)好了,誊写清楚,即可着使臣送走。
官员乙:陛下,此事是否等范大夫上朝再做商议?
秦王:哎——?不用。抓紧去办吧!越快越好。
官员乙:是。容臣告退。
(下场,摇头。其他大臣面面相觑,默不作声。)
秦王:今天先到这儿吧。
侍卫甲:各位大人辛苦了!
众官员:(施礼)谢大王。
(秦王还礼,秦王和两侍卫退下场,众大臣各自走下大殿,互相使眼色)
官员丙:(凑近白起)。白将军,今天这件事非同小可,其中玄机还请白大人明示我等。
其他官员:是啊。
白起:各位大人,在下也是刚刚从外地回来,事先并不知道,更不知道什么内情。也许见到范大人,咱们向他请教,看看他……
(后台):范大人到——
(范雎上)
(诸官员迎上):范大人,范大人……
范雎:(施礼)列位大人,范某告罪,有事耽搁了,诸位见谅。
(官员甲凑近范雎低语)
范雎:(惊讶)噢?有这等事?……不不,在下确实不知道。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户部,没怎么上朝,你们几位都清楚。我今天要是不来,还不知道呢!
白起:范大人,你看这事——?
范雎:哎呀——,此事确实非同小可。请白将军相信,我也和大家一样,蒙在鼓里,事先一丝一毫也未曾有耳闻。(思考)这样吧,我这就单独的觐见大王。
白起:那就有劳范大人。我等去殿外静候,请。
范雎:请。
(众大臣陆续下场,范雎上殿)
范雎:(行大礼)有劳通报,大夫范雎求见。
侍卫后台:范大夫求见——。
(秦王上,身后跟着两个侍卫。落座,两个侍卫在两旁整理秦王的腰带,然后站好。)
范雎:臣范雎参见大王。
秦王:爱卿免礼。
范雎:谢大王。(起身)
秦王:(苦笑)范爱卿啊,你早不来晚不来,我这刚进厕室,你就来了。
范雎:微臣谢罪。
秦王:你呀你呀!怎么?是不是钱粮有了大的亏空?
范雎:不不,今年钱粮虽紧,但是大王你自己带头削减开支,连后宫的脂粉钱都减了一半,消息传出后,上上下下都很有感动,所以没有太多抵触,到现在没有出现亏空。
秦王:那就好!告诉大家,为了早日统一天下,眼下还得过些苦日子,有钱有粮还得为打胜仗做准备,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范雎:大王所言极是(观察秦王并不提起十五座城的事。)呃——大王,微臣进殿之际,听同僚们说,陛下给赵王致函,要拿秦国的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此事当真?
秦王:确有此事。
范雎:收割土地之事,按惯例应该提前公示户部,在钱粮上也好有所谋划安排,以分侧重。这一次,户部并无见到和收到一点消息。不知为何没按照惯例行事呢?现在再重新分配已来不及了。我国钱粮本来就吃紧,如果再随土地割让出去一部分,岂不是添了大大的亏空。另外官员的安置……
秦王:哈!哈!……哈!这件事朕还真是没想到,欠考虑了。哈!哈……
范雎:陛下,但不知打算把哪十五座城换出去给赵国?
秦王:(止住笑)。这——,我还没想好。你看呢?
范雎:自然是边境上地贫人稀之处,从中筛选。臣冒罪想进一言,还望大王见谅。
秦王:说来听听。
范雎:大王中意和氏璧,想拿土地交换,本来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但微臣觉得十五座城,未免太多了。
秦王:噢!(示意侍卫)你等退下。让外面的人等退出一射之地。
两个侍卫:是!
(二人退下。秦王离座,到门口左右远近查看,确定无人。回来走进范雎。)
秦王:范大夫,你看我拿几座城换这块和氏璧不多不少正合适呢?
范雎:以微臣愚见,多则五城,少则三城便可。
秦王:噢!?换做是你,赵王给你一块和氏璧,换你五座城,你就挺满意,是吗?
范雎:这……,国与国之间互相割地纳贡,你来我往,并不少见。大王如果同意我的建议,恳请追回信使,重写招函……
秦王:(拍案)住口!
范雎:(跪倒)大王息怒。
秦王:我看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走进范雎,压低声音)你听好,我一砖一瓦,一片草叶,一寸土地,都不会交给别人,不管是赵王还是别的什么王,不管他拿着和氏璧还是什么壁,都不换!!听明白了吗??!!
范雎:(大惊)微臣明白。微臣有罪。微臣该死。
秦王:(凑近,进一步压低声音)咱俩人刚刚说的话,要是有第三个人知道了,我就诛你满门!
范雎:微臣知道。请大王恕罪。
秦王:起来吧!
范雎:谢大王。(起身)。微臣愚蠢之极,没有领悟陛下妙计。陛下您是想用计白赚这块和氏璧?
秦王:范爱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心中谋划的这件事能否成功,无法断言。如承蒙列祖列宗保佑,侥幸成功,到那时候,不用我多说,你等自然就会明白。现在时机未到,我也不便多讲,多言无益呀!
范雎:是是。微臣明白,微臣记住了。容臣告退。
秦王:来呀!
(二侍卫上)
秦王:范大人要走了。
侍卫:范大人辛苦了。
范雎:谢大王。
二侍卫:大王退朝。
(侍卫拥秦王下场。范雎起身,缓缓退出大殿,众大臣上。)
官员甲、丙:范大人,范大人,大王是否收回呈命?
范雎:……(摇头)。
白起:范大人,大王还是要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吗?
范雎:(沉吟)这……,大王心意已决。我等同僚也是已尽臣子之道,还是……啊,静待后事吧。
白起:那……有劳范大人了。
(各位大臣互相交换眼色,分别退场。范雎躲避着白起和众人的眼光,也退场。白起压制着愤怒,最后一个退场)
(第一幕完)
第二幕
(地点:白起的军帐。时间:石城之战一年后。白起免冠,站在案前,一手拿一卷册,另一只手按在桌上——应是在查看地图。)
副将:(上场,施礼)报。
白起:讲。
副将:大将军,探哨来报,由后方来了一支队伍。
白起:哦,看来是辎重和粮草来了。没说来了多少新兵吗?
副将:看上去,没有辎重,只有粮草,也没有新兵。
白起:(略一沉吟)我知道了,去吧。
副将:是(施礼,下场)。
(白起继续低头。过一阵儿。)
后场:范雎范大夫到。
白起:(抬头。惊讶)噢?说我帐外迎接。
(副将上场,帮助白起戴上冠盔。二人下场。过一会,笑声中,白起引着范雎,副将引着范雎的随从一并上场。双方落座,副将倒茶。)
白起:范大人,真没想到你能来前方。您自己亲自给我送粮草,白某真是惭愧。
范雎:白将军在前线流血牺牲,范某为战士做这点事有什么不可呢?其实这次来主要还有另一件事,传大王的旨意。大将军白起听旨。
(范雎站起,掏出一个册子)
白起:(跪倒。副将随跪倒)末将在。
范雎:(开始读)大将军白起听旨:朕得知白将军在前线殚精竭虑,战功显赫。这一次又歼敌两万,扬我军威,扬我国威,特此嘉奖。朕念前方将士连日征战,鞍马劳顿,着命白起即日停战,就地安营,休养士卒,安顿车马,准备下一次更艰巨、更光荣的任务。钦此。
白起:谢大王。末将接旨。
(接过卷册,起身,转身交给副将)
白起:(对副将高声)你领远路来的客人们下去好好歇息歇息。(小声低语两句)。
副将:得令。(转身对着范雎的随从)各位请跟我来吧。
范雎:你们去吧。
随从:谢白将军。(跟着副将下场)
(白起送出帐外,观察一下四周,回身,二人入座)
白起:范大人,这次大王叫我停战,事先并无计划。其中是否有什么机密大事,范大人能否告诉白某呢?此时此刻就你我二人,但说无妨,不怕走漏消息。
范雎:据范某所知,没有什么机密大事。倒是有件事,算不上机密,在下也正要告诉将军。
白起:请讲。
范雎:大王传旨给将军停战,同时已致函给赵王,请赵王到渑池相会,把酒言欢。现在这个时候大概已经启程了。下官从你这儿也要直接去渑池和大王汇合。
白起:噢?这……?(不解)这是何意呀?在战场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占了廉颇一点上风,末将正在想一鼓作气,扩大战果,这下恐怕要前功尽弃了。给大王出谋献策的这个人,难道不知道战场上机会稍纵即逝,电光火石之间胜负就可以逆转吗?!
范雎:(冷笑)哼!哼!白将军不必转弯抹角,你是怀疑我给大王献的计,因为嫉妒,为了让你白将军的军功不要太大,是不是?
白起:在下不敢。
范雎:白将军,你我同殿为臣,共食君禄。你为国为君出生入死,难道范某日夜操劳,就是为己为私吗?现在天下群雄并起,边境四周虎视眈眈,我们在盯着别人,别人也在盯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不会在背后射你冷箭的。你要是这么想,也太小瞧范某了。战场上用兵之道,我望不了你的项背。不是客气,你白将军人称“常胜将军”,天下皆知。大王拜你为将,可谓慧眼识珠。但是我知道一点:兵者,国之大凶也。你去年打下了个石城,居功至伟。但是,打完仗的石城还剩下多少百姓?这些百姓有多少还能打仗?有多少还能种田?有多少是孤儿寡母?现在,他们可都已经是秦国的百姓了!你刚刚又消灭了两万赵军,大王肯定又给你记大功一件,但是我们秦军阵亡了多少?伤残了多少?多少家庭需要抚恤?这些我每天都在考虑,大王肯定也在考虑,他考虑的恐怕更多……
白起:范大人不要再说了,这样说下去,白某岂不是要无地自容了吗?范大人你为国家呕心沥血,秦国上下有口皆碑,白某既不聋又不瞎,怎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只是近来一系列的事端十分诧异,白某愚钝,百思不解呀!就说前次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秦国,本来只要大王点一下头,人壁俱获,易如反掌。不知大王因何故特命我不要有任何举动,只好看着蔺相如和和氏璧,大摇大摆的来了,又大摇大摆的走了。蔺相如还大闹王殿,嚣张之极。这口恶气,我等护国之臣岂能就这么咽到肚子里?!
范雎:哼哼!白将军,你是不是以为只有你派细作在监视蔺相如和那块和氏璧呢?我告诉你,派人监视赵国使团的除了你,最少还有两个人,甚至三个人!
白起:还有谁?
范雎:一位是王将军,还有一个人就是在下!至于第三个人吗,我不敢十分确定,就是……(高拱手)。
白起:(吃惊。手势。)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蔺相如和和氏璧本来已入天罗地网,难道是大王有意放他们走了?!这样的话,白某更加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了!
范雎:这其中的缘由范某也是没有参透。本以为是大王使得诓骗之计,不费一兵一卒而得这块天下的奇珍异宝,但是后来人和壁都完璧归赵!这和大王以往的做派完全不是一回事。
白起:是啊,本来兵者诡道也。以往这种事都是咱们秦国占别国的便宜,像这次让他国占上风的情形还从没出过。
范雎:所以,在下这次压粮草来前线,也想借此机会和白将军私下探讨一下。白将军,你还记得是什么时候,接到大王的指示不要轻举妄动的吗?
白起:这……,应该是蔺相如来到咸阳的前四天。
范雎:噢——我也是。想必王将军也一样。那几天,我正忙于钱粮的事,没怎么上朝。那一天,朝堂之上又有什么特别的吗?
白起:那天……那天……(思考,回忆)。那一天就是日常的朝廷的琐碎杂事,没有什么异动啊!
范雎:赵国方面的异动呢?
白起:赵国方面……?没有!要是有我肯定会记得。噢,按行程推算,那天应当是赵国使团刚刚进秦国边卡不久,那天大王还问在朝的几位大臣:“谁知道这个蔺相如啊?”结果在场的并无一个人答言。大王还自言自语:“这个计大夫啊,工作不到位呀!”
范雎:蔺相如原本一介贱民,计大夫没有搜集到他的资料,也是情理之中。大王肯定是收到边境的加急快报才知道蔺相如这个名字的……(恍然,站起)难道就是因为他?
白起:(起身)大人,你说的“他”是……?
范雎:白将军有所不知,就在给你传旨停战之前,大王也是在问计大夫,说:“那个蔺相如现在赵国是个什么官职啊?”计大夫回答:“是个上大夫。”大王笑着说:“赵王还真是知人善任啊。”说完,就吩咐我传旨让你停战。看来,这次让你停战和蔺相如有关,上次的网开一面……
白起:(手势)嘘……,(两人交换眼神)咱们还是不要妄测君意吧!
范雎:噢,是!是!
(双方各怀心事,分别落座)
范雎(出神。又像自言自语,又像对白起):看来蔺相如也成了大王的心腹之患了。
白起:大人,这次你随大王去渑池,是否能再碰上蔺相如呢?
范雎:十有八九啊。
白起:那大人你可不能轻视他,提前得做好准备啊。
范雎(还在出神):也许早就准备好了。
白起:什么?
范雎:(回过神来)噢,将军所言极是,在下一定好好准备。
(号角声)
白起:(起身,对方也起身)大人这次远途颠簸,辛苦了。帐下已经备好薄酒,为大人洗尘,略表在下一片心意。
范雎:到了军队上,我也得爽快一些,是吧。恭敬不如从命,请吧。
白起:请这边。
(二人前后下。)
(第二幕结束)
第三幕
(时间,渑池会后,大约一个月。秦王殿前。范雎上。)
范雎:殿前哪位将军在呀?
(侍卫甲上)
侍卫甲(施礼):参见范大人。
范雎:有礼有礼。请问,大王今天能临朝吗?
侍卫甲:回范大人,没有传出信儿来。今天应该还是不临朝。
范雎:那有没有回批的奏章传出来呢?
侍卫甲:也没有。
范雎:大王是否圣体欠安呢?
侍卫甲:回范大人,大王圣体没什么不好。要是真的圣体欠安,早就传太医了,这几天并未传太医进后宫,请范大人放心。
范雎:不错。这几天后宫有什么口信儿吗?
侍卫甲:这个吗……,昨天后宫传出话儿来吩咐在下:要是计大夫有消息及时通报。
范雎:噢。是这样。好吧,有劳你了。
侍卫甲:那小人告退,请范大人您自便。
(侍卫甲退下。范雎一人低头,沉思。片刻,白起等众大臣上)
白起:范大人(施礼)。
范雎:大将军。诸位大人(施礼)。
官员甲:范大人,大王今天还是……?
范雎:(点头)嗯。看来,计大人不到,大王就会一直在祖先堂等下去。
官员甲:这几天正逢雨季,据赵国偷跑过来的难民讲,赵国也是大雨滂沱,太行山那边多处发洪水。要是不幸计大人在路上凶多吉少……,是否请大王另派人员接应。
范雎:哎——?!计大人久经凶险,阅敌无数。大王都在等,我们也应该相信他,能够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官员丙:(偷偷用眼撇着白起)范大人,最近秦国和赵国并无刀兵之事,大王为何对赵国方面的消息如此牵肠挂肚,以致一连几日不理朝事。
范雎:这……?大王心中之事,范某也是难料圣意。
官员丙:大王的心思臣下实在难以领会。渑池赴会,看上去让蔺相如占了些上风。可是,回来后却感觉大王无动于衷,反而有些喜形于色。却不是是何缘故。
官员乙:在下也是觉得不解。前一阵子,计大人送回来很多消息。别的消息,大王听了,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反应,可是说道蔺相如在赵国官至上卿。这是个很平常的消息,算不得什么重大机密,可是大王听说后,那是击案叫好啊,欢欣之色溢于言表。难道蔺相如升官以后,还能给我们秦国出力办事吗?
(范雎、白起互相交换眼色)
白起:列位大人,我看计大人最近也该回来了,到时候自然……
(后台):计大人到——!
(官员丁上场,身着便衣。疲惫,脚步软弱无力)
众大臣:(施礼)计大人,计大人。
官员丁:(勉强施礼)。众位大人,下官这厢有礼。
范雎:计大人不必拘礼,你一路奔波,辛苦了。你身体无恙吧?
官员丁:在下是有些劳乏,并无大碍。是否容我回府更换朝服,再来觐见大王?
白起:事关紧要,大王和我们都等了你十天了,这一套这回就免了吧。
官员丁:那容在下通报。(有气无力)微臣回朝见驾,微臣……
白起:你歇着,我来。(高声)烦劳通报,计大人回朝见驾。
(后台):计大人回朝见驾。
(众人垂手等待。过一分钟,号角声起。)
后台:大王临朝(众人施大礼)
(秦王急匆匆上,坐好,抬手,二侍卫近身整理衣服、腰带。)
二侍卫:秦王陛下问候各位大人。
群臣:谢陛下。
秦王:平身吧。
(众人起身,各自回班。秦王落座。官员丁出班,行大礼。)
官员丁:微臣延迟归期,布衣上殿,向大王告罪。
秦王:免了免了,都免了。爱卿请起。快说,情报拿到了吗?
官员丁:拿到了。微臣派去的细作在十天前送情报时,路遇山洪,已经牺牲了。微臣这次亲自前去,来去途中也是险象环生,加上重新汇总,延误了几日,所以,这次带回来的是十天前和五天前的情报。前后两次一起到的,请大王治臣延误军机之罪。
(掏出两份卷册。侍卫上前接过,转交给秦王。)
秦王:(接过卷册)计爱卿,你没有贻误军机,你的任务完成了,完成的很好。辛苦你了。看看把你累的,朕准你退班,回去好好安心休息两天,好吧。
官员丁:(行礼)谢大王,微臣告退。
(起身。转身。向周围同僚施礼。随即下场。)
秦王:诸位爱卿,这几日朕在祖先堂天天拜祭祖先,也不上朝,你等是否心存疑惑?可以告诉你们,朕就是在等赵国来的消息。既然大家都赶上了,咱们就一块儿看看吧,看完了也就自然就都明了了。(拿起一份,递给范雎)范爱卿,你来读一下。
范雎(接过卷册):一,这几日邯郸城里广传蔺相如在渑池和秦国作斗争的故事,官方的朝文连篇累牍,民间传说更是神乎其神。加上前番完璧归赵之壮举,百姓奉之如神人下凡,读书人都拿蔺相如做榜样,很多学堂竟开办口辩之课程,许多学子,趋之若鹜。现在蔺相如出入的仪仗和车马是官员中配置最高的,仅次于赵王。据坊间不太可靠的消息,廉颇等武将老臣,对此颇有异议,在朝堂之上和蔺相如一派文官多次分歧,双方关系日渐离析。廉颇更是私下里抱怨“弓马步战,难及口舌之利”。公开可靠的是:茶坊酒肆、市井码头,拥护廉颇的一党民众和拥护蔺相如的一党民众双方经常言辞辩论,互相指责,气氛很是激烈。(抬头,看看秦王)
秦王:嗯——!争论都波及到民间了,看来双方的矛盾已经快捅窗户纸了。好!好哇!后边。
范雎:二,打前年起,赵国的上山挖宝之风渐盛,赌石之风渐起。即使农忙之时,也有人上山,毁林一亩,挖地三尺,以图挖到宝石。因有传言,秦国国君爱玉如命,未得和氏璧不肯罢休,谁能献上和和氏璧一样的宝贝,重奖巨大。于是很多人上山寻宝,再有奸商左右两手,倒买倒卖,哄抬市价。现在,“上山挖宝”风靡赵国,太行山上盗坑随处可见,青山绿水,多遭破坏。今年多处爆发山洪,冲毁农田人畜,时有耳闻,和此不无关联。虽然,赵王已近下了封山禁伐的旨意,但是“人为财死”,偷挖之事,一时难禁。(抬头)
秦王:(大笑)哈!哈!……,这群不长眼的家伙!我说和氏璧值十五座城,他们还真信!哈!哈!让他们信吧!让他们挖吧!都去挖,都别种地了!都别当兵了!哈!哈!……
(众大臣互相使眼色,有人明白八分,有人明白五分)
官员甲(对乙):原来陛下当初提出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难道是……?!
官员乙:(对甲):上兵伐谋。陛下这一谋略,可谓是上上兵之谋啊!
秦王:(对范雎)还有吗?
范雎:(继续读)三,赵国现在流行秦乐。少年男女以唱秦腔、说秦音为时尚。有些女伎故意模仿麦杰娜之台风,之中有个典型艺名叫静语的,台风诲淫之态比麦杰娜有过之无不及。臣依计已经对其大肆吹捧,如今邯郸内外百姓人等尽知此人之大名。本期奏报至此,下官时刻留意敌情,不敢遗漏。(读完抬头)
秦王:看来这几天我在祖先堂里没有白等,这两三年没有白等,等来的都是好消息!给赵国钉下的几个钉子都起作用了!列祖列宗保佑啊!(转向白起)白将军……。
白起:臣在。
秦王:知道了赵国当下是如此之民风,下一次再对阵赵国军队的时候,心里有点儿底了吧?
白起:逐蝇头小利,听靡靡之音,这样哪能建成有战力的军队呢?真是有这种队伍,有上几十万对我秦军来说也不足为惧,定能战而胜之。
秦王:好极了。有你这句话,朕的心里也有底了。(转向众臣)众位爱卿,你们怎么样,也不是也有底了。
官员甲:(施礼)大王英明。本来秦赵两国本属两峰对峙,但是此消彼长,敌消我长,赵国朝堂之上文武相互掣肘,乡野之中民风腐化颓废,这样下去秦国要对赵国成压倒之态。
官员乙:(施礼)大王明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现在赵国毁林弃田,舍本逐末。将来一旦天灾战祸加之,恐其难以自保。届时我秦国正好进而渔利。
官员丙:(施礼)大王英明。价值连城之计无声无形,却伤敌之厉害要害。只是臣等愚钝,一直不明就里,至此才茅塞顿开。
秦王:(笑)戏法儿说出来就不灵了!是吧。哈哈哈哈。(拿起另一册,递给范雎。)再看看五天前的这个说些什么。
范雎(展开):急报。(众人紧张)近几日邯郸城里十分紧张,御林军白天加岗巡逻,夜里倒班戒严。街头巷尾谣言频频。有的说蔺相如要在赵王面前弹劾廉颇;也有的说廉颇要带兵进城清君侧。据可靠探报,城外的军队调动频繁,廉颇府的门前天天车水马龙、宾客不断,夜里也是秉烛达旦;蔺相如的府门却已经是一连三天没有开门,蔺相如没走出府门一步,也没上朝议事,他府上的仆从有几个人正在四处寻门路,似有辞职之意。一般平民百姓也有出城投亲靠友之举,唯恐城中哗变,殃及无辜。奏报至此,不敢遗漏。(抬头。又像对秦王又像自言自语)如此说来,赵国朝廷之上要起内讧。
秦王(拍案,兴奋,高声):好!好!太好了!(向天高拱手)列祖列宗保佑,让我的这一计划进展顺利。(激动。离开座位来回踱步)五天前,五天前……,现在怎么样了呢?要是有个千里眼顺风耳就好了!(停步,转向白起)白将军,依你看现在邯郸城里情形如何?
白起:(思考)最好是赵国萧墙之内自起干戈。一旦文武相争,必然两败俱伤,那样的话赵国就是自断双臂,我秦国消除了两个心腹大患。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以我这些年对廉颇的分析,他对自己的敌人那可真是秋风扫落叶,毫不留情,至于蔺相如吗?……
秦王:(转向范雎)范爱卿,你看呢?
范雎:(思考,掂量)蔺相如也是大勇之人。章台之上、渑池会前大王不也是亲眼得见吗?如果蔺相如真的和廉颇成水火之势,廉颇也未必稳操胜券。微臣同意白将军所言,很有可能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这也正是我秦国渔人得利之际。
(秦王,沉默。目光远望。随后又看看左右臣工。群臣也静等不语。)
秦王(过一大会儿):看来天意如此,那好吧!众位爱卿,一旦邯郸城内刀兵互见,就是我秦国大军进伐赵国之时。到时候还望诸位爱卿团结一心,上下同力,吞并赵国。赵国一平,天下其余的各个诸侯,便尽在我秦国股掌之间,统一天下,指日可待,万世基业,自我等开创。
众臣(施礼):大王英武,扫平赵国,统一天下。
秦王:白将军。
白起:臣在。
秦王:你回去后,马上着手制定攻赵计划。这次举全国之兵、全国之力给你,攻其一役,一定要十足的胜机。
白起:微臣遵旨。
秦王:范爱卿。
范雎:臣在。
秦王:你回去以后,着手安排粮草军需等物资,筹办运输供应、伤亡救护安置之事,一定要保证后勤充足。需要多少钱,尽管提出来。
范雎:微臣遵旨。
秦王:胡爱卿。
官员乙:臣在。
秦王:宣传、动员、征兵之事等交给你去办,一定要把全国全军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前方的将士在士气上压倒赵国……
后场:报——,计大人上朝。
(官员丁急匆匆上朝。更换了新朝服)
官员丁(施礼):微臣参见大王。
秦王:免礼。计爱卿,你不在家中休养身体,有何……
官员丁:陛下,臣安排在邯郸的细作飞鸽接力传书,紧急情报。
秦王(眼睛一亮):快说!
官员丁:据探报,就在昨天,廉颇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赔罪。他二人冰释前嫌,将相和好了!
秦王(大惊失色)什么??!!!你再说一遍!
官员丁:他二人冰释前嫌,将相和好了!
(众官员面面相觑,表情凝重。秦王走下王座,走进官员丁,盯住眼睛。)
秦王:你可知谎报军情,贻误军机,该当何罪吗?!
官员丁:大王,我的情报也是多点打探,互相印证的。这一次廉颇他赤膊、肉袒,身背荆仗,未乘车马,徒步走至蔺相如的府门,长跪报门。蔺相如开门跪迎,两人并肩携手,推心置腹,已和好如故。臣虽未亲眼得见,但邯郸城内,沿街军民,成百上千,俱得目睹。此事已轰动全城,绝不会错。
(秦王失神。挥手示意。官员丁退回班列。秦王呆如木鸡,双手握住腰带,半晌一动不动。过了许久,缓缓向王座走去。众人屏住呼吸,不发一声。)
秦王(走至王座,并不坐,仰头朝上):列祖列宗,我苦心经营好几年,这次又诚心祭拜十天,难道就是这么一个结果?怎么会是这样?(双手发力,扯开腰带)怎么会是这样!
(侍卫乙上前,欲整理。秦王猛转身,一脚踢开。)
秦王:滚开!
(侍卫乙摔倒。)
后台:拿下!(上来两个武士按住侍卫乙。秦王猛醒,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挥手示意。两个武士搀起侍卫乙,下场。秦王踱至侍卫甲处,背对群臣,示意侍卫甲给自己整理腰带。
群臣有的惊异,有的刚刚缓过神来,有的在互相交换眼色。)
秦王(背向众人半晌,缓缓的)我失算了!(回过身来,神志已经恢复)我失算了!
范雎(出列。瞥着秦王的脸色):大王未必失算。事虽至此,赵国君臣也未必识破大王之计。只是未料廉颇、蔺相如有如此之举,确非常人所能。看来恐怕是天意如此,赵国未到亡时。
白起:(出列)陛下,臣等愿追随大王扫平天下,此路受阻,再谋良策。何况我秦国未失一地、未折一卒。陛下也不必过于懊恼。
群臣:我等愿追随大王,共谋天下。
秦王:众卿家好意好言,朕心领了。(坐下。闭眼,片刻)计爱卿留一下,其余你等先行退朝吧,朕有些累了。
群臣:(施礼)我等告退。
侍卫甲:秦王陛下问候各位大人辛苦了。
群臣:谢陛下。
(群臣起身,互使眼色,依次退场。范雎和白起互相点头示意,先后退场。)
(秦王仍闭眼思考,官员丁施礼中。片刻)
官员丁(见秦王始终不语):陛下……
秦王(挥手制止,继续闭目思考,又片刻):范大夫他说的不错,这几步棋还没到最后呢。(睁开双眼)计爱卿……
官员丁:臣在。
秦王:你回去以后,以周天子的名义把今年教坊的天下最杰出成就奖,给上次你提过的那个赵国的那个叫什么?什么……
官员丁:回陛下,那个女伎艺名“静语”。
秦王:对!就是他。把大奖给她,还要在赵国广泛宣传,要让赵国国人都知道这件事。明白了吗?
官员丁:微臣明白,一定办好。
秦王:好了,你也先退下吧。
官员丁:(施大礼)微臣告退。(起身,下)
秦王(等走远后,示意侍卫甲):来呀,退朝吧。
侍卫甲:大王退朝——
(秦王离座,侍卫甲跟随走至一半)
秦王(停步):哦,你不用护驾了。去到内务,去拿五两银子给你的同事,就说是朕赏给他的。如果无大碍,赶紧上班儿。
侍卫甲(跪倒):小人替他谢大王。
秦王:行了,快去吧。(扭身,下场)
(侍卫甲等秦王走远,起身,圆场。二道幕落)
侍卫甲:(停步,回头片刻,转身对观众)唉——!这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
(侍卫甲下场,大幕落)
(剧终)
第一幕
(二道幕。侍卫甲上,巡视。过一会儿,白起上。)
侍卫甲:大将军!(施大礼)参见大将军。
白 起:免礼。我今天是不是来早了。
侍卫甲:(双手礼)回大将军,离上朝还有小半个时辰,将军您今天来早了。
白 起:那我就在这里歇会儿吧。(散步)看看,这花儿开的,多好看……
(回头发现侍卫拱手紧随)
侍卫甲:末将在这里伺候着将军。
白 起:哎——?!你是大王的侍卫,我怎能让你伺候我呢?!不必拘礼。
侍卫甲:谢大将军。
(垂手,半躬)
白 起:你的口音不像此处的,府上是……?
侍卫甲:小人祖籍临潼。
白 起:家里还有什么人啊?
侍卫甲:回将军,小人父母已经过世,本来有个兄长,上次伐楚的时候阵亡了。家中只有一个嫂子,带着两个侄儿。
白 起:到了应征的年纪了吗?
侍卫甲:大侄子去年应征了,小侄子还差两年。
白 起:嗯……
侍卫甲:将军,最近还能够歇兵吗?
白 起:歇兵?这话听谁说的?
侍卫甲:乡下盼着歇兵呢?好让人腾出手来种地打粮,哪怕就两年也好,现在地里的活儿太缺人。
白 起:地得种,粮得收,兵嘛还得征。天下哪个国家不是如此?不然要我们这帮子人干什么呢?
侍卫甲:将军说的是!……(自言自语)唉!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天平!
白 起:老乡,和平和发展不是什么人念叨两句就能来到的,这个可比种地打粮食要难得多!我们这帮人追随着大王每天闲不住,东征西战,这些年来咱们秦国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我心里有数,当然了咱们大王心里更有数。这些都是为什么呢?不就是想早一天统一天下,只有到那个时候,你想的那个“太平”才能真正到来啊!……
(号角声)
侍卫甲:大王临朝了。将军,咱们……
白 起:你头前带路!
(二人下,二道幕起。秦王正殿。二侍卫快上,各官员陆续上。白起上,分别于其他人等行礼)
侍卫甲:秦王驾到。
(号角声。秦王出场,众官员行礼,至座位,侍卫乙近前整理秦王的腰带,然后退下。)
侍卫甲:秦王陛下问候各位大人。
众官员:参见陛下。
秦王:众位爱卿平身。
(众人站起到各自位置上,秦王落座)
秦王:诸位爱卿都到了。(环视)范大夫到户部去了,这个我知道。咱们今年的钱粮又够紧张,他得忙些日子。咱们先说咱们的,一边说一边等他。谁先来?
官员甲:启奏陛下,微臣这里有个好消息。
秦王:(笑)那你先说,什么好消息?
官员甲:臣负责修缮的章台已经整修一新,静等大王驾临。
秦王:喔——!这真是个好消息。下次咱们的《山丹丹》歌舞团再有节目,诸位爱卿都能随寡人一同观赏了,到时候都去啊!
众官员:谢陛下!
秦王:别人……别的事先等等。白将军……
白起:臣在。
秦王:说一下你的事吧!我等了好几天了。
白起:回陛下,这几天臣把这次细作报上来的阳晋之战的详细情报,从头到尾研究了一下,看得出,廉颇打的真好,齐国完败,赵国完胜。从动兵的时机、双方兵力的对抗和调配、粮草物资的补给,廉颇没有出现失误。说到齐国方面采取的各种应对之法、应变之策也不能说不好、不对,有些还是非常得力的,但是都在廉颇的掌控之中。齐国在阳晋一点儿胜算也没捞到,所以廉颇——哦——赵国打了一个大胜仗。这是臣汇总的双方的各种兵力对阵图形和整个战役过程详注,请大王过目。
(掏出一个册子,侍卫接过,转交秦王。秦王大致看了看,放在案上)
秦王:廉颇真有这么厉害!?这么说来是名不虚传了?
白起:廉颇用兵十分得法,确实名不虚传!
秦王:(思考)嗯……白将军,你看咱们秦国哪位名将可与廉颇相比?
白起:这……微臣不敢妄言。
秦王:你的意思是秦国没有这么个人。白将军,要是让你和廉颇对阵,你觉得怎么样?
白起:……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纸上谈兵,比不出什么,再说,兵者,国之大事……
秦王:哎——,咱们不妨假设一下,你和廉颇各领兵十万,粮草充足不限,双方会猎郊野,你有几成胜算?
白起:这……(思考),微臣只有三成胜算。
(众臣互相交流眼色)
秦王:噢?!按你这么说,如果廉颇领着赵军攻来,咱们岂不是要亡国了?
白起:如果我固守坚城,廉颇十倍攻于我,我也有九成胜算。
(众大臣互相示意)
秦王:要是让你攻他守呢?
白起:那样的话,臣连一成的胜算也没有。
(沉默片刻)
秦王:……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官员乙:微臣不通兵法,但也常闻“知彼知己”。白将军留有余地,不轻言胜,实是“知彼知己”“胸有成竹”。有白将军驾前护国,实乃我秦国之幸。
官员丙:白将军“常胜将军”之名实至名归。
白起:列位过奖,白某愧不敢当。陛下视廉颇为我秦国的心腹大患,还望各位群策群力,多想良策为佳。
秦王:白将军不必过谦。你说的很对,两国之争战,并非一将一战之役,一劳永逸之功,不必和他争一时之胜负,这个意思朕心里也明白。至于廉颇、至于赵国……还需从长计议,另谋良策。这个事先这样吧。
(示意白起,白起回班)
秦王:计爱卿。
官员丁:臣在。
秦王:你的工作进展如何?
官员丁:陛下,这次微臣到赵国微服私访,亲见赵国民风古朴。男男女女,不分贵贱,皆有豪侠之气。互帮互助,习以为常;路不拾遗,自然而然。且继承祖先遗志,做的非常好。私塾开蒙,皆诵读《武灵王训》;幼童学语,即吟唱《与子同袍》。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很高涨。
秦王: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最不好办的。……(思考)你刚才说:“男男女女,不分贵贱”,听你的意思,赵国贵贱等级还是挺分明的吗?
官员丁:正式的朝闻当中,都回避这个问题。但街谈巷议、口口相传中,看的出贵贱之分还是很分明的,和其他国家,和咱们这儿大同小异,贵族的钱帛和子女要比贱民来的更容易。
秦王:唔……,这样的话咱们就有机会。上次定的计划执行到哪儿了?
官员丁:找到了一个女伎,挺合适,艺名叫麦杰娜。按计划正准备把她包装成最流行的艺术家,去到赵国的边境上表演,只要肯露肉,总能吸引一些人。
秦王:这个肯定会有些效果,但是毕竟是软措施,什么时候有效果、能有多大的效果看情况吧。
(挥手示意,官员丁退班)
秦王:胡爱卿。
官员乙:臣在。
秦王:你来替朕拟一道函,给赵国的赵王。
(官员乙到案前,摊开信卷,开始写)
秦王:前面的客套话你就看着写几句吧,(停顿片刻,看写的差不多了),听我说主要的:“我国与贵国都是当今天下有信用、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两国之间应按照和平新思维发展两国的今后的关系,最基本的双方应互相开放商品交换的市场,互利互惠、实现共赢。由此,久闻贵国物华天宝、奇珍无数,特别是“和氏璧”一宝,天下驰名,我秦国君民心仪久矣,特望贵国能慷慨割爱。我秦国愿意遵守商品交换的原则,决定拿出十五座城来和贵国交换,以示诚意……。写呀?怎么不写了?”
官员乙:请陛下恕罪,刚才臣下没听清,您是说“拿出四、五座城”?
秦王:不!是“十五座城”!别愣着。十五!三五一十五的十五!
(众大臣惊异、不解、困惑……互相交换表情)
官员乙:(擦汗)臣下写完了。
秦王:我看看(递上。拿起。看。)对!(递回)接着写:和氏璧乃天下至宝,当值此价。最后你再写上点儿客气话。(略微停顿)好了,誊写清楚,即可着使臣送走。
官员乙:陛下,此事是否等范大夫上朝再做商议?
秦王:哎——?不用。抓紧去办吧!越快越好。
官员乙:是。容臣告退。
(下场,摇头。其他大臣面面相觑,默不作声。)
秦王:今天先到这儿吧。
侍卫甲:各位大人辛苦了!
众官员:(施礼)谢大王。
(秦王还礼,秦王和两侍卫退下场,众大臣各自走下大殿,互相使眼色)
官员丙:(凑近白起)。白将军,今天这件事非同小可,其中玄机还请白大人明示我等。
其他官员:是啊。
白起:各位大人,在下也是刚刚从外地回来,事先并不知道,更不知道什么内情。也许见到范大人,咱们向他请教,看看他……
(后台):范大人到——
(范雎上)
(诸官员迎上):范大人,范大人……
范雎:(施礼)列位大人,范某告罪,有事耽搁了,诸位见谅。
(官员甲凑近范雎低语)
范雎:(惊讶)噢?有这等事?……不不,在下确实不知道。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户部,没怎么上朝,你们几位都清楚。我今天要是不来,还不知道呢!
白起:范大人,你看这事——?
范雎:哎呀——,此事确实非同小可。请白将军相信,我也和大家一样,蒙在鼓里,事先一丝一毫也未曾有耳闻。(思考)这样吧,我这就单独的觐见大王。
白起:那就有劳范大人。我等去殿外静候,请。
范雎:请。
(众大臣陆续下场,范雎上殿)
范雎:(行大礼)有劳通报,大夫范雎求见。
侍卫后台:范大夫求见——。
(秦王上,身后跟着两个侍卫。落座,两个侍卫在两旁整理秦王的腰带,然后站好。)
范雎:臣范雎参见大王。
秦王:爱卿免礼。
范雎:谢大王。(起身)
秦王:(苦笑)范爱卿啊,你早不来晚不来,我这刚进厕室,你就来了。
范雎:微臣谢罪。
秦王:你呀你呀!怎么?是不是钱粮有了大的亏空?
范雎:不不,今年钱粮虽紧,但是大王你自己带头削减开支,连后宫的脂粉钱都减了一半,消息传出后,上上下下都很有感动,所以没有太多抵触,到现在没有出现亏空。
秦王:那就好!告诉大家,为了早日统一天下,眼下还得过些苦日子,有钱有粮还得为打胜仗做准备,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范雎:大王所言极是(观察秦王并不提起十五座城的事。)呃——大王,微臣进殿之际,听同僚们说,陛下给赵王致函,要拿秦国的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此事当真?
秦王:确有此事。
范雎:收割土地之事,按惯例应该提前公示户部,在钱粮上也好有所谋划安排,以分侧重。这一次,户部并无见到和收到一点消息。不知为何没按照惯例行事呢?现在再重新分配已来不及了。我国钱粮本来就吃紧,如果再随土地割让出去一部分,岂不是添了大大的亏空。另外官员的安置……
秦王:哈!哈!……哈!这件事朕还真是没想到,欠考虑了。哈!哈……
范雎:陛下,但不知打算把哪十五座城换出去给赵国?
秦王:(止住笑)。这——,我还没想好。你看呢?
范雎:自然是边境上地贫人稀之处,从中筛选。臣冒罪想进一言,还望大王见谅。
秦王:说来听听。
范雎:大王中意和氏璧,想拿土地交换,本来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但微臣觉得十五座城,未免太多了。
秦王:噢!(示意侍卫)你等退下。让外面的人等退出一射之地。
两个侍卫:是!
(二人退下。秦王离座,到门口左右远近查看,确定无人。回来走进范雎。)
秦王:范大夫,你看我拿几座城换这块和氏璧不多不少正合适呢?
范雎:以微臣愚见,多则五城,少则三城便可。
秦王:噢!?换做是你,赵王给你一块和氏璧,换你五座城,你就挺满意,是吗?
范雎:这……,国与国之间互相割地纳贡,你来我往,并不少见。大王如果同意我的建议,恳请追回信使,重写招函……
秦王:(拍案)住口!
范雎:(跪倒)大王息怒。
秦王:我看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走进范雎,压低声音)你听好,我一砖一瓦,一片草叶,一寸土地,都不会交给别人,不管是赵王还是别的什么王,不管他拿着和氏璧还是什么壁,都不换!!听明白了吗??!!
范雎:(大惊)微臣明白。微臣有罪。微臣该死。
秦王:(凑近,进一步压低声音)咱俩人刚刚说的话,要是有第三个人知道了,我就诛你满门!
范雎:微臣知道。请大王恕罪。
秦王:起来吧!
范雎:谢大王。(起身)。微臣愚蠢之极,没有领悟陛下妙计。陛下您是想用计白赚这块和氏璧?
秦王:范爱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心中谋划的这件事能否成功,无法断言。如承蒙列祖列宗保佑,侥幸成功,到那时候,不用我多说,你等自然就会明白。现在时机未到,我也不便多讲,多言无益呀!
范雎:是是。微臣明白,微臣记住了。容臣告退。
秦王:来呀!
(二侍卫上)
秦王:范大人要走了。
侍卫:范大人辛苦了。
范雎:谢大王。
二侍卫:大王退朝。
(侍卫拥秦王下场。范雎起身,缓缓退出大殿,众大臣上。)
官员甲、丙:范大人,范大人,大王是否收回呈命?
范雎:……(摇头)。
白起:范大人,大王还是要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吗?
范雎:(沉吟)这……,大王心意已决。我等同僚也是已尽臣子之道,还是……啊,静待后事吧。
白起:那……有劳范大人了。
(各位大臣互相交换眼色,分别退场。范雎躲避着白起和众人的眼光,也退场。白起压制着愤怒,最后一个退场)
(第一幕完)
第二幕
(地点:白起的军帐。时间:石城之战一年后。白起免冠,站在案前,一手拿一卷册,另一只手按在桌上——应是在查看地图。)
副将:(上场,施礼)报。
白起:讲。
副将:大将军,探哨来报,由后方来了一支队伍。
白起:哦,看来是辎重和粮草来了。没说来了多少新兵吗?
副将:看上去,没有辎重,只有粮草,也没有新兵。
白起:(略一沉吟)我知道了,去吧。
副将:是(施礼,下场)。
(白起继续低头。过一阵儿。)
后场:范雎范大夫到。
白起:(抬头。惊讶)噢?说我帐外迎接。
(副将上场,帮助白起戴上冠盔。二人下场。过一会,笑声中,白起引着范雎,副将引着范雎的随从一并上场。双方落座,副将倒茶。)
白起:范大人,真没想到你能来前方。您自己亲自给我送粮草,白某真是惭愧。
范雎:白将军在前线流血牺牲,范某为战士做这点事有什么不可呢?其实这次来主要还有另一件事,传大王的旨意。大将军白起听旨。
(范雎站起,掏出一个册子)
白起:(跪倒。副将随跪倒)末将在。
范雎:(开始读)大将军白起听旨:朕得知白将军在前线殚精竭虑,战功显赫。这一次又歼敌两万,扬我军威,扬我国威,特此嘉奖。朕念前方将士连日征战,鞍马劳顿,着命白起即日停战,就地安营,休养士卒,安顿车马,准备下一次更艰巨、更光荣的任务。钦此。
白起:谢大王。末将接旨。
(接过卷册,起身,转身交给副将)
白起:(对副将高声)你领远路来的客人们下去好好歇息歇息。(小声低语两句)。
副将:得令。(转身对着范雎的随从)各位请跟我来吧。
范雎:你们去吧。
随从:谢白将军。(跟着副将下场)
(白起送出帐外,观察一下四周,回身,二人入座)
白起:范大人,这次大王叫我停战,事先并无计划。其中是否有什么机密大事,范大人能否告诉白某呢?此时此刻就你我二人,但说无妨,不怕走漏消息。
范雎:据范某所知,没有什么机密大事。倒是有件事,算不上机密,在下也正要告诉将军。
白起:请讲。
范雎:大王传旨给将军停战,同时已致函给赵王,请赵王到渑池相会,把酒言欢。现在这个时候大概已经启程了。下官从你这儿也要直接去渑池和大王汇合。
白起:噢?这……?(不解)这是何意呀?在战场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占了廉颇一点上风,末将正在想一鼓作气,扩大战果,这下恐怕要前功尽弃了。给大王出谋献策的这个人,难道不知道战场上机会稍纵即逝,电光火石之间胜负就可以逆转吗?!
范雎:(冷笑)哼!哼!白将军不必转弯抹角,你是怀疑我给大王献的计,因为嫉妒,为了让你白将军的军功不要太大,是不是?
白起:在下不敢。
范雎:白将军,你我同殿为臣,共食君禄。你为国为君出生入死,难道范某日夜操劳,就是为己为私吗?现在天下群雄并起,边境四周虎视眈眈,我们在盯着别人,别人也在盯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不会在背后射你冷箭的。你要是这么想,也太小瞧范某了。战场上用兵之道,我望不了你的项背。不是客气,你白将军人称“常胜将军”,天下皆知。大王拜你为将,可谓慧眼识珠。但是我知道一点:兵者,国之大凶也。你去年打下了个石城,居功至伟。但是,打完仗的石城还剩下多少百姓?这些百姓有多少还能打仗?有多少还能种田?有多少是孤儿寡母?现在,他们可都已经是秦国的百姓了!你刚刚又消灭了两万赵军,大王肯定又给你记大功一件,但是我们秦军阵亡了多少?伤残了多少?多少家庭需要抚恤?这些我每天都在考虑,大王肯定也在考虑,他考虑的恐怕更多……
白起:范大人不要再说了,这样说下去,白某岂不是要无地自容了吗?范大人你为国家呕心沥血,秦国上下有口皆碑,白某既不聋又不瞎,怎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只是近来一系列的事端十分诧异,白某愚钝,百思不解呀!就说前次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秦国,本来只要大王点一下头,人壁俱获,易如反掌。不知大王因何故特命我不要有任何举动,只好看着蔺相如和和氏璧,大摇大摆的来了,又大摇大摆的走了。蔺相如还大闹王殿,嚣张之极。这口恶气,我等护国之臣岂能就这么咽到肚子里?!
范雎:哼哼!白将军,你是不是以为只有你派细作在监视蔺相如和那块和氏璧呢?我告诉你,派人监视赵国使团的除了你,最少还有两个人,甚至三个人!
白起:还有谁?
范雎:一位是王将军,还有一个人就是在下!至于第三个人吗,我不敢十分确定,就是……(高拱手)。
白起:(吃惊。手势。)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蔺相如和和氏璧本来已入天罗地网,难道是大王有意放他们走了?!这样的话,白某更加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了!
范雎:这其中的缘由范某也是没有参透。本以为是大王使得诓骗之计,不费一兵一卒而得这块天下的奇珍异宝,但是后来人和壁都完璧归赵!这和大王以往的做派完全不是一回事。
白起:是啊,本来兵者诡道也。以往这种事都是咱们秦国占别国的便宜,像这次让他国占上风的情形还从没出过。
范雎:所以,在下这次压粮草来前线,也想借此机会和白将军私下探讨一下。白将军,你还记得是什么时候,接到大王的指示不要轻举妄动的吗?
白起:这……,应该是蔺相如来到咸阳的前四天。
范雎:噢——我也是。想必王将军也一样。那几天,我正忙于钱粮的事,没怎么上朝。那一天,朝堂之上又有什么特别的吗?
白起:那天……那天……(思考,回忆)。那一天就是日常的朝廷的琐碎杂事,没有什么异动啊!
范雎:赵国方面的异动呢?
白起:赵国方面……?没有!要是有我肯定会记得。噢,按行程推算,那天应当是赵国使团刚刚进秦国边卡不久,那天大王还问在朝的几位大臣:“谁知道这个蔺相如啊?”结果在场的并无一个人答言。大王还自言自语:“这个计大夫啊,工作不到位呀!”
范雎:蔺相如原本一介贱民,计大夫没有搜集到他的资料,也是情理之中。大王肯定是收到边境的加急快报才知道蔺相如这个名字的……(恍然,站起)难道就是因为他?
白起:(起身)大人,你说的“他”是……?
范雎:白将军有所不知,就在给你传旨停战之前,大王也是在问计大夫,说:“那个蔺相如现在赵国是个什么官职啊?”计大夫回答:“是个上大夫。”大王笑着说:“赵王还真是知人善任啊。”说完,就吩咐我传旨让你停战。看来,这次让你停战和蔺相如有关,上次的网开一面……
白起:(手势)嘘……,(两人交换眼神)咱们还是不要妄测君意吧!
范雎:噢,是!是!
(双方各怀心事,分别落座)
范雎(出神。又像自言自语,又像对白起):看来蔺相如也成了大王的心腹之患了。
白起:大人,这次你随大王去渑池,是否能再碰上蔺相如呢?
范雎:十有八九啊。
白起:那大人你可不能轻视他,提前得做好准备啊。
范雎(还在出神):也许早就准备好了。
白起:什么?
范雎:(回过神来)噢,将军所言极是,在下一定好好准备。
(号角声)
白起:(起身,对方也起身)大人这次远途颠簸,辛苦了。帐下已经备好薄酒,为大人洗尘,略表在下一片心意。
范雎:到了军队上,我也得爽快一些,是吧。恭敬不如从命,请吧。
白起:请这边。
(二人前后下。)
(第二幕结束)
第三幕
(时间,渑池会后,大约一个月。秦王殿前。范雎上。)
范雎:殿前哪位将军在呀?
(侍卫甲上)
侍卫甲(施礼):参见范大人。
范雎:有礼有礼。请问,大王今天能临朝吗?
侍卫甲:回范大人,没有传出信儿来。今天应该还是不临朝。
范雎:那有没有回批的奏章传出来呢?
侍卫甲:也没有。
范雎:大王是否圣体欠安呢?
侍卫甲:回范大人,大王圣体没什么不好。要是真的圣体欠安,早就传太医了,这几天并未传太医进后宫,请范大人放心。
范雎:不错。这几天后宫有什么口信儿吗?
侍卫甲:这个吗……,昨天后宫传出话儿来吩咐在下:要是计大夫有消息及时通报。
范雎:噢。是这样。好吧,有劳你了。
侍卫甲:那小人告退,请范大人您自便。
(侍卫甲退下。范雎一人低头,沉思。片刻,白起等众大臣上)
白起:范大人(施礼)。
范雎:大将军。诸位大人(施礼)。
官员甲:范大人,大王今天还是……?
范雎:(点头)嗯。看来,计大人不到,大王就会一直在祖先堂等下去。
官员甲:这几天正逢雨季,据赵国偷跑过来的难民讲,赵国也是大雨滂沱,太行山那边多处发洪水。要是不幸计大人在路上凶多吉少……,是否请大王另派人员接应。
范雎:哎——?!计大人久经凶险,阅敌无数。大王都在等,我们也应该相信他,能够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官员丙:(偷偷用眼撇着白起)范大人,最近秦国和赵国并无刀兵之事,大王为何对赵国方面的消息如此牵肠挂肚,以致一连几日不理朝事。
范雎:这……?大王心中之事,范某也是难料圣意。
官员丙:大王的心思臣下实在难以领会。渑池赴会,看上去让蔺相如占了些上风。可是,回来后却感觉大王无动于衷,反而有些喜形于色。却不是是何缘故。
官员乙:在下也是觉得不解。前一阵子,计大人送回来很多消息。别的消息,大王听了,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反应,可是说道蔺相如在赵国官至上卿。这是个很平常的消息,算不得什么重大机密,可是大王听说后,那是击案叫好啊,欢欣之色溢于言表。难道蔺相如升官以后,还能给我们秦国出力办事吗?
(范雎、白起互相交换眼色)
白起:列位大人,我看计大人最近也该回来了,到时候自然……
(后台):计大人到——!
(官员丁上场,身着便衣。疲惫,脚步软弱无力)
众大臣:(施礼)计大人,计大人。
官员丁:(勉强施礼)。众位大人,下官这厢有礼。
范雎:计大人不必拘礼,你一路奔波,辛苦了。你身体无恙吧?
官员丁:在下是有些劳乏,并无大碍。是否容我回府更换朝服,再来觐见大王?
白起:事关紧要,大王和我们都等了你十天了,这一套这回就免了吧。
官员丁:那容在下通报。(有气无力)微臣回朝见驾,微臣……
白起:你歇着,我来。(高声)烦劳通报,计大人回朝见驾。
(后台):计大人回朝见驾。
(众人垂手等待。过一分钟,号角声起。)
后台:大王临朝(众人施大礼)
(秦王急匆匆上,坐好,抬手,二侍卫近身整理衣服、腰带。)
二侍卫:秦王陛下问候各位大人。
群臣:谢陛下。
秦王:平身吧。
(众人起身,各自回班。秦王落座。官员丁出班,行大礼。)
官员丁:微臣延迟归期,布衣上殿,向大王告罪。
秦王:免了免了,都免了。爱卿请起。快说,情报拿到了吗?
官员丁:拿到了。微臣派去的细作在十天前送情报时,路遇山洪,已经牺牲了。微臣这次亲自前去,来去途中也是险象环生,加上重新汇总,延误了几日,所以,这次带回来的是十天前和五天前的情报。前后两次一起到的,请大王治臣延误军机之罪。
(掏出两份卷册。侍卫上前接过,转交给秦王。)
秦王:(接过卷册)计爱卿,你没有贻误军机,你的任务完成了,完成的很好。辛苦你了。看看把你累的,朕准你退班,回去好好安心休息两天,好吧。
官员丁:(行礼)谢大王,微臣告退。
(起身。转身。向周围同僚施礼。随即下场。)
秦王:诸位爱卿,这几日朕在祖先堂天天拜祭祖先,也不上朝,你等是否心存疑惑?可以告诉你们,朕就是在等赵国来的消息。既然大家都赶上了,咱们就一块儿看看吧,看完了也就自然就都明了了。(拿起一份,递给范雎)范爱卿,你来读一下。
范雎(接过卷册):一,这几日邯郸城里广传蔺相如在渑池和秦国作斗争的故事,官方的朝文连篇累牍,民间传说更是神乎其神。加上前番完璧归赵之壮举,百姓奉之如神人下凡,读书人都拿蔺相如做榜样,很多学堂竟开办口辩之课程,许多学子,趋之若鹜。现在蔺相如出入的仪仗和车马是官员中配置最高的,仅次于赵王。据坊间不太可靠的消息,廉颇等武将老臣,对此颇有异议,在朝堂之上和蔺相如一派文官多次分歧,双方关系日渐离析。廉颇更是私下里抱怨“弓马步战,难及口舌之利”。公开可靠的是:茶坊酒肆、市井码头,拥护廉颇的一党民众和拥护蔺相如的一党民众双方经常言辞辩论,互相指责,气氛很是激烈。(抬头,看看秦王)
秦王:嗯——!争论都波及到民间了,看来双方的矛盾已经快捅窗户纸了。好!好哇!后边。
范雎:二,打前年起,赵国的上山挖宝之风渐盛,赌石之风渐起。即使农忙之时,也有人上山,毁林一亩,挖地三尺,以图挖到宝石。因有传言,秦国国君爱玉如命,未得和氏璧不肯罢休,谁能献上和和氏璧一样的宝贝,重奖巨大。于是很多人上山寻宝,再有奸商左右两手,倒买倒卖,哄抬市价。现在,“上山挖宝”风靡赵国,太行山上盗坑随处可见,青山绿水,多遭破坏。今年多处爆发山洪,冲毁农田人畜,时有耳闻,和此不无关联。虽然,赵王已近下了封山禁伐的旨意,但是“人为财死”,偷挖之事,一时难禁。(抬头)
秦王:(大笑)哈!哈!……,这群不长眼的家伙!我说和氏璧值十五座城,他们还真信!哈!哈!让他们信吧!让他们挖吧!都去挖,都别种地了!都别当兵了!哈!哈!……
(众大臣互相使眼色,有人明白八分,有人明白五分)
官员甲(对乙):原来陛下当初提出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难道是……?!
官员乙:(对甲):上兵伐谋。陛下这一谋略,可谓是上上兵之谋啊!
秦王:(对范雎)还有吗?
范雎:(继续读)三,赵国现在流行秦乐。少年男女以唱秦腔、说秦音为时尚。有些女伎故意模仿麦杰娜之台风,之中有个典型艺名叫静语的,台风诲淫之态比麦杰娜有过之无不及。臣依计已经对其大肆吹捧,如今邯郸内外百姓人等尽知此人之大名。本期奏报至此,下官时刻留意敌情,不敢遗漏。(读完抬头)
秦王:看来这几天我在祖先堂里没有白等,这两三年没有白等,等来的都是好消息!给赵国钉下的几个钉子都起作用了!列祖列宗保佑啊!(转向白起)白将军……。
白起:臣在。
秦王:知道了赵国当下是如此之民风,下一次再对阵赵国军队的时候,心里有点儿底了吧?
白起:逐蝇头小利,听靡靡之音,这样哪能建成有战力的军队呢?真是有这种队伍,有上几十万对我秦军来说也不足为惧,定能战而胜之。
秦王:好极了。有你这句话,朕的心里也有底了。(转向众臣)众位爱卿,你们怎么样,也不是也有底了。
官员甲:(施礼)大王英明。本来秦赵两国本属两峰对峙,但是此消彼长,敌消我长,赵国朝堂之上文武相互掣肘,乡野之中民风腐化颓废,这样下去秦国要对赵国成压倒之态。
官员乙:(施礼)大王明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现在赵国毁林弃田,舍本逐末。将来一旦天灾战祸加之,恐其难以自保。届时我秦国正好进而渔利。
官员丙:(施礼)大王英明。价值连城之计无声无形,却伤敌之厉害要害。只是臣等愚钝,一直不明就里,至此才茅塞顿开。
秦王:(笑)戏法儿说出来就不灵了!是吧。哈哈哈哈。(拿起另一册,递给范雎。)再看看五天前的这个说些什么。
范雎(展开):急报。(众人紧张)近几日邯郸城里十分紧张,御林军白天加岗巡逻,夜里倒班戒严。街头巷尾谣言频频。有的说蔺相如要在赵王面前弹劾廉颇;也有的说廉颇要带兵进城清君侧。据可靠探报,城外的军队调动频繁,廉颇府的门前天天车水马龙、宾客不断,夜里也是秉烛达旦;蔺相如的府门却已经是一连三天没有开门,蔺相如没走出府门一步,也没上朝议事,他府上的仆从有几个人正在四处寻门路,似有辞职之意。一般平民百姓也有出城投亲靠友之举,唯恐城中哗变,殃及无辜。奏报至此,不敢遗漏。(抬头。又像对秦王又像自言自语)如此说来,赵国朝廷之上要起内讧。
秦王(拍案,兴奋,高声):好!好!太好了!(向天高拱手)列祖列宗保佑,让我的这一计划进展顺利。(激动。离开座位来回踱步)五天前,五天前……,现在怎么样了呢?要是有个千里眼顺风耳就好了!(停步,转向白起)白将军,依你看现在邯郸城里情形如何?
白起:(思考)最好是赵国萧墙之内自起干戈。一旦文武相争,必然两败俱伤,那样的话赵国就是自断双臂,我秦国消除了两个心腹大患。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以我这些年对廉颇的分析,他对自己的敌人那可真是秋风扫落叶,毫不留情,至于蔺相如吗?……
秦王:(转向范雎)范爱卿,你看呢?
范雎:(思考,掂量)蔺相如也是大勇之人。章台之上、渑池会前大王不也是亲眼得见吗?如果蔺相如真的和廉颇成水火之势,廉颇也未必稳操胜券。微臣同意白将军所言,很有可能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这也正是我秦国渔人得利之际。
(秦王,沉默。目光远望。随后又看看左右臣工。群臣也静等不语。)
秦王(过一大会儿):看来天意如此,那好吧!众位爱卿,一旦邯郸城内刀兵互见,就是我秦国大军进伐赵国之时。到时候还望诸位爱卿团结一心,上下同力,吞并赵国。赵国一平,天下其余的各个诸侯,便尽在我秦国股掌之间,统一天下,指日可待,万世基业,自我等开创。
众臣(施礼):大王英武,扫平赵国,统一天下。
秦王:白将军。
白起:臣在。
秦王:你回去后,马上着手制定攻赵计划。这次举全国之兵、全国之力给你,攻其一役,一定要十足的胜机。
白起:微臣遵旨。
秦王:范爱卿。
范雎:臣在。
秦王:你回去以后,着手安排粮草军需等物资,筹办运输供应、伤亡救护安置之事,一定要保证后勤充足。需要多少钱,尽管提出来。
范雎:微臣遵旨。
秦王:胡爱卿。
官员乙:臣在。
秦王:宣传、动员、征兵之事等交给你去办,一定要把全国全军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前方的将士在士气上压倒赵国……
后场:报——,计大人上朝。
(官员丁急匆匆上朝。更换了新朝服)
官员丁(施礼):微臣参见大王。
秦王:免礼。计爱卿,你不在家中休养身体,有何……
官员丁:陛下,臣安排在邯郸的细作飞鸽接力传书,紧急情报。
秦王(眼睛一亮):快说!
官员丁:据探报,就在昨天,廉颇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赔罪。他二人冰释前嫌,将相和好了!
秦王(大惊失色)什么??!!!你再说一遍!
官员丁:他二人冰释前嫌,将相和好了!
(众官员面面相觑,表情凝重。秦王走下王座,走进官员丁,盯住眼睛。)
秦王:你可知谎报军情,贻误军机,该当何罪吗?!
官员丁:大王,我的情报也是多点打探,互相印证的。这一次廉颇他赤膊、肉袒,身背荆仗,未乘车马,徒步走至蔺相如的府门,长跪报门。蔺相如开门跪迎,两人并肩携手,推心置腹,已和好如故。臣虽未亲眼得见,但邯郸城内,沿街军民,成百上千,俱得目睹。此事已轰动全城,绝不会错。
(秦王失神。挥手示意。官员丁退回班列。秦王呆如木鸡,双手握住腰带,半晌一动不动。过了许久,缓缓向王座走去。众人屏住呼吸,不发一声。)
秦王(走至王座,并不坐,仰头朝上):列祖列宗,我苦心经营好几年,这次又诚心祭拜十天,难道就是这么一个结果?怎么会是这样?(双手发力,扯开腰带)怎么会是这样!
(侍卫乙上前,欲整理。秦王猛转身,一脚踢开。)
秦王:滚开!
(侍卫乙摔倒。)
后台:拿下!(上来两个武士按住侍卫乙。秦王猛醒,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挥手示意。两个武士搀起侍卫乙,下场。秦王踱至侍卫甲处,背对群臣,示意侍卫甲给自己整理腰带。
群臣有的惊异,有的刚刚缓过神来,有的在互相交换眼色。)
秦王(背向众人半晌,缓缓的)我失算了!(回过身来,神志已经恢复)我失算了!
范雎(出列。瞥着秦王的脸色):大王未必失算。事虽至此,赵国君臣也未必识破大王之计。只是未料廉颇、蔺相如有如此之举,确非常人所能。看来恐怕是天意如此,赵国未到亡时。
白起:(出列)陛下,臣等愿追随大王扫平天下,此路受阻,再谋良策。何况我秦国未失一地、未折一卒。陛下也不必过于懊恼。
群臣:我等愿追随大王,共谋天下。
秦王:众卿家好意好言,朕心领了。(坐下。闭眼,片刻)计爱卿留一下,其余你等先行退朝吧,朕有些累了。
群臣:(施礼)我等告退。
侍卫甲:秦王陛下问候各位大人辛苦了。
群臣:谢陛下。
(群臣起身,互使眼色,依次退场。范雎和白起互相点头示意,先后退场。)
(秦王仍闭眼思考,官员丁施礼中。片刻)
官员丁(见秦王始终不语):陛下……
秦王(挥手制止,继续闭目思考,又片刻):范大夫他说的不错,这几步棋还没到最后呢。(睁开双眼)计爱卿……
官员丁:臣在。
秦王:你回去以后,以周天子的名义把今年教坊的天下最杰出成就奖,给上次你提过的那个赵国的那个叫什么?什么……
官员丁:回陛下,那个女伎艺名“静语”。
秦王:对!就是他。把大奖给她,还要在赵国广泛宣传,要让赵国国人都知道这件事。明白了吗?
官员丁:微臣明白,一定办好。
秦王:好了,你也先退下吧。
官员丁:(施大礼)微臣告退。(起身,下)
秦王(等走远后,示意侍卫甲):来呀,退朝吧。
侍卫甲:大王退朝——
(秦王离座,侍卫甲跟随走至一半)
秦王(停步):哦,你不用护驾了。去到内务,去拿五两银子给你的同事,就说是朕赏给他的。如果无大碍,赶紧上班儿。
侍卫甲(跪倒):小人替他谢大王。
秦王:行了,快去吧。(扭身,下场)
(侍卫甲等秦王走远,起身,圆场。二道幕落)
侍卫甲:(停步,回头片刻,转身对观众)唉——!这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
(侍卫甲下场,大幕落)
(剧终)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