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汉高祖刘邦的贵妃戚娘娘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工书善画,兼通音乐,还懂点军事,深得刘邦的欢心和器重。
常言道“挠挠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正像史上所有的名人志士一样,他的才华不但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还受到部分人的嫉妒和排斥,这部分人往往是他的同事、朋友、甚至同胞兄弟。因此,成名之日,就是“大难”即将来临之时。
战国中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少年时代,曾与好友庞涓一起学习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自以为能不及孙膑”,秘密召孙膑来魏,借故施以膑刑(去盖骨),并加以软禁。唐朝宰相李德裕因才气过人,被皇帝从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凡此种种,不一而举
不学无术、阴谋多端的吕雉,却对戚娘娘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她依仗着皇后这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经常在刘邦那里吹“枕头风”,大讲戚娘娘的坏话。久而久之,刘邦听信了吕雉的挑拨,就把戚娘娘驱除出皇宫。凭着“夫妻一场”的交情,刘邦按照戚娘娘的意愿,在故乡沛县东北角秦王朝设立的广戚县一隅给她修盖了座小城,封了个小官,人们就称这小城为戚城。
据微山县一位老学究介绍,那时的戚城方圆4公里,城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与夏阳、部城连成一体。它东北靠鲁国的首府曲阜,东南倚薛国的都市滕县,紧往东便是兰陵(即现在的枣庄市)、琅琊(即现在的临沂市)等几个史上可与河北的邯郸相媲美的城市。西北和西南方位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三国儒将刘表的故里山阳县、湖陵县和一条发源于泗水的泗河,流向当年刘邦初次与张良会面的中等城池留城,再往南就是彭城。城墙用黄土夯实,髙达两丈,城外还有宽五十多米的护城河并在东西南北设有四座城门。
明末清初,微山湖形成后,它座落在湖东岸。由于城内,庙宇牌坊,造型不俗,城外,鹰飞鱼跃,泽国水乡,构成了城内八景和城外八景。先辈们串联成诗,流传民间。城内八景即:三绝高碑透玲珑,泗亭问渡汉家封。贤孝坟中葬贤孝,清风潭下见清风。姜肱故里戚城在,运河环绕碧霞宫。昭阳渔船千百艘,飞云桥下水喷龙。城外八景即:家后峻岭藏虎地,门前清风卧龙潭。一碑三孔夺锦绣,三十六对井温泉。古刹禅林七十二,九九重重十八弯。五经四书人人有,魁星贪杯误点元。
是的,戚城一是太小,二是没有发生类似于“玄武门之争”重大历史事件,历代地图上几乎看不到它的名字。在一些“旅行家“的心目中,它根本没有什么位置,偶尔见几个游客千里迢迢赶来,他们有的泛舟微山湖,有的去朝拜殷微子、目夷君、张良陵园,很少有人问津这座小城。
如今的戚城早已与夏阳、部城连成一体,通称夏镇,为微山县政府驻地。
那年阳春的一个星期天,我怀着“瞧一瞧”的试探心理,光顾了这座小城,果真是“到了微山湖,看看戚城,方不虚此行”。
城中央就是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城北春秋战国时期王刘崇指挥军万马开挖的一条东西古薛河,像一只胳膊似的搭在微山湖的胸膛上。城内,深巷回曲,石墙青阶,葱笼绿树、重重灰瓦,古色古香。商店、旅社、照相馆、餐馆等等,一律用戚城命名。据说散布在城区和市郊的名胜古迹有20多处,因历经战事,风雨剥蚀,加上近些年无序野蛮的开发,剩下的屈指可数。但它仍不减那山青水绿、景色宜人之姿容。
打开沛县、微山县志,历代文人骚客为这小小的城池泼过不少墨。“屋角参差漏晩晖,黄头闻缉绿蓑衣。倦来枕面无人唤,鹅鸭如云解自归。”“城里人家无赖秋,门前水长看鱼游。当窗莫晾西风网,时有行人来览舟”。可见,古时候这里就是一个风景游览圣地。只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它这颗珍珠被沙丘深埋在地下,很少有人去理会它罢了。
自古以来,有古迹就有传说,有了传说,也会有古迹。城东南面就是华祖阁,即为纪念神医华佗而兴建的庙宇。周围的院墙全是用大方块砖砌筑的墙壁上嵌满了历代石碑。院内,古柏参天,树木葱幽,浓荫复盖,一尘不染。当你踏着青石板小路,朝重檐飞甍、画栋雕梁的楼阁缓缓迈进,迎面有一块檀木匾额横立其中,上面是乾隆皇帝亲笔题词“神医华佗阁"5个苍劲大字。阁内正厅,华佗和衣而坐,神态自然,栩栩如生。
相传古时候亳州人的华佗就在这一带行医,深受黎民百姓的尊重爱戴。他被曹操杀害后,人们怀念他,选了这个僻静、优美的地方为他塑了一个像。为了避免日晒雨淋,还搭了一个凉棚。有一秋天,乾隆皇帝带着皇后、太子及随从,乘龙船下江南巡视来到这里,天已擦黑,停船夜宿时,8岁的皇太子不幸得了急病,还没得及御医医治就咽气了。乾隆皇帝好不悲痛,寝室不安。谁知翌日黎明,太子竟奇迹般的复活了,与往常一样又说又笑。乾隆皇帝对此感到奇怪,询问皇太子才知深夜有一个姓华的老翁给治好的。于是,他放弃了当天启航的念头,带着皇太子和文武大臣下船寻找华先生,以报答救子之恩。可是,他们跑遍了戚城所有的角落,别说有个华先生,连个华姓的都没有。下午,当他们扫兴回来路过华佗像时,皇太子一眼认出这塑像正是夜里为他治病的老翁,便告诉了父王。就这样,乾隆皇帝拨了款请当地的能工巧匠修盖了这个楼阁。虽然,这是唯心的说教,“神医华佗阁”是乾隆皇帝手笔,有人也曾提出质疑,但它仍不失为一个值得瞻仰的文物古迹。
由此向西,约摸走1公里路,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黑水坑,无论久旱无雨,还是洪涝成灾,坑内的水总是这么多,这么黑。传说八国联军人侵那年,附近渔村有个武艺高强,纯朴善良的白莲姑娘,她不忍洋人抢杀奸淫,年方14就参加了义和团组织,当上了红灯照的小头领。一天,她带着师姐师妹没有用一顿饭工夫,就一举攻进了被洋人占领的戚城。洋鬼子不甘心失败,组织兵力进行反扑,由于兵力悬殊太大,义和团的姐妹们一时失守,十几个洋鬼子顺着梯子爬上了城墙。在这危急关头,白莲姑娘扬起小脚一跺,只听轰隆声城墙坍落了20多米,洋鬼子一个没剩全被砸死了。待到烟土散了,白莲姑娘却不见了,在她跺脚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两亩地大的坑,刹时溢满了黑水。这个传说虽然十分荒谬、离奇,但这黑水坑的确实存在。水坑旁,经常可见持竿垂钓的,说吃了在这里钓的鱼,可以长命百岁。怪不得这里成了老者的天下。我想,这大概是那个智叟愚弄人的吧!
戚城的北面有座小山,叫扇山,人们也称为“李谷堆”。相传是王母娘娘用扇子扇来的。近西面的一个漫洼里,立着一座三官庙。追溯它的来历,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买卖人带了很多钱回家去。当他走到这里时,突然,从路边树林里窜出一个强盗,向他要钱花,扬言如不给就把他杀了。买卖人为了保命,便将一包袱银钱全部给了他。正在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跑来三个骑马的武官,见此情形,举起大刀把那个强盗脑袋分了家,救出了买卖人。这个买卖人万分感激,一再问这三个人的姓氏大名和住址。可那三个武官只是微微一笑,策马离去了。后来,这个买卖人为了报答那三个无名英雄的救命之恩,就在他遇险的地方修了这个三官庙,以作纪念。因此,戚城四周全被名胜古迹和神话传说包裹着。出三官庙,沿着城后路没走多远,就拐进戚城路,不一会儿就到了戚城最高处,夏镇八大景之一:三绝碑遗址。游目聘怀,心旷神怡,不由地使人思绪绵绵:自人类进人封建社会以来,历代帝王将相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制定了一系列刑法,对一些积极变法、革新的人,对一些才华超群的英雄豪杰则采取“五马分尸”或贬到小地方做官,等等。有多少志士忍受耻辱,默默走完了一生的道路啊!旧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泪史!
社会在发展,人类要进步。新中国成立后,伟大领袖毛主席再三表明,对党内历次路线斗争中犯了错误的领导干部及一般干部,比如陈独秀、王明、张国焘等,“一个不杀,大部不抓”,只是“靠边站”了,但仍享受原来的一切待遇。尤其对他们的家人,坚决不搞“灭九族”封建社会那一套。然而,毛主席仙逝后上演的那一幕幕经不起历史检验的闹剧、丑闻,令世人震惊、心寒、唏嘘……
凝视着这座古斑苍然的戚城,我禁不住呐喊:人类应朝着高度文明的社会迈进,人和人的关系应更加和睦、更加亲密无间;人和人的矛盾应合为一体,向大自然作斗争,向科学文化高峰进军,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当然,现在不可能出现修建“戚城”,贬人到那里做官的现象,但像戚城这样的历史古城,只能供人们参观、游览,万万不能仿效。仿效就意味着倒退!复辟!
【文/陈延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