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李杠精家喝得醉醺醺的,宋老头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床。喝了杯牛奶吃了块蛋糕,宋强就陪他到小河边散步了。
“昨晚跟李博士掰扯得怎么样?”
“嗬,我准备了三招才出了两招他就趴下了,对我佩服得那叫一个五体投地啊。”宋老头吹嘘起来。
宋强直在肚子里发笑,表面上还一本正经地问:“您准备了哪三招?”
“第一招,我指出他那本书的硬伤。通篇被洋人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自己的东西。那还叫什么学术研究?”
“第二招呢?”
“哈哈哈……”宋老头得意起来,“他不是研究文学隐喻吗,我把我的两篇隐喻小说给他看。我量他根本看不懂,没准今天就要来请教我。”
手机响了。
“是你的?”宋老头问。
宋强低头一看:“是您的。”
宋老头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瞧,让我说着了吧?李博士的,来请教我了。”宋老头按下了免提,“喂,李博士啊,找我有事吗?”
“宋老您好。您的小说我拜读了。第一篇的隐喻是不是说其实我们自己才是乞讨者?”
宋老头对着宋强指了指手机,笑了笑,然后回答:“见仁见智吧。”
“那《砸我一块狗头金》呢?这一篇我只是觉得有意思,可究竟是什么隐喻,还没看出来。”
“你看这样好不好,你跟你爸说,让他今晚再准备一瓶好酒。我专门去给你掰扯掰扯?”
“那感情好。谢谢宋伯伯。”
宋老头挂了电话:“就这水平还博士呢,我看我都可以当博导了。他爸不是喜欢叠摆我吗,今晚我得还回去!”
“第一篇隐喻李博士说的对吗?”宋强问。
宋老头把手机递了过去:“小说就在我的手机里,你先看一遍。”。
宋强看完以后,说:“我认为李博士说的对。我也是这么看的。当我们同情乞丐时,其实我们自己也是乞丐。是这意思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来理解作品的。也不能说完全不对。”
“那您是不是这个隐喻呢?”
“我肯定不是。”
“您的隐喻是什么?”
“我是说小说总是反映着作家的影子。从小说中就可以看到作家的真面目。”
“可是,别人怎么才能理解到您的隐喻呢?”
“这就需要一些文学的知识了。阅读作品要抓住关键词和写作背景来理解。脱离了这些,就只能根据读者的自我来理解了。你看。我小说的第一个人物是novelist,作家。这位乞讨者也在写小说。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关键词:作家、小说和乞丐。镜子是主题。照自己。”
“哦——”宋强恍然大悟,“您是说这个作家其实才是个乞讨者!”
“然也。”宋老头笑了。
“那《砸我一块狗头金》隐喻什么?我怎么一点也看不出来呢?”
“这篇说起来就话长了。2000以后,网络上出现了一股舆论,要把前后两个30年对立起来。他们用一个饿字概括前30年,用一私就灵来概括后30年,甚嚣尘上,来势汹汹。毫无疑问,他们遇到强劲了阻击。两种不同的观点在网络上火并起来。当时还没有实名制注册,我也披了件马甲上网了。老爷子当年都80多了,还雄壮着呢,没事也坐在我身边和我一起上网。”
宋强笑了:“一对老顽童。”
“我当时也有点上火,老爷子说,舆论战也是一场战争。你要讲究战略战术。我来教给你克敌制胜的方法。”
“老爷子身经百战,肯定是经验丰富啊。他都教给了您什么方法呢?”
“引蛇出洞,诱敌深入之法。时不时刺激对手一下,让他们把所有的招数都亮出来。然后逐个加以分析,抓住对手的命脉一击。”
“您找到对手的命脉了吗?”
“那还用说,他们翻来覆去就是一个字‘饿’。无限夸大、现身说法。”
“您怎么应对呢?”
“简单啊。摆事实,讲道理。民国时期举国上下反饥饿,此起彼伏。新中国团结奋斗学雷锋,风起云涌。新中国方方面面的成就还都摆在那呢。这是他们最无法逾越的事实,岂是一个‘饿’字所能推翻的?”
“我还是没明白《砸我一块狗头金》的隐喻。”
“呵呵,”宋老头点着宋强的脑门,“这就是智商问题了。”
“您不要再打哑谜了,就直说吧。我承认我智商没您高。”
“我的隐喻就是,他们总是把自己的想象当成客观的现实,自鸣得意地向自己虚幻的对象进攻。没有一点杀伤力反而给我提供了最好的反驳的武器。把宝砸给我了。”
宋强眨巴眨巴眼睛,似懂非懂:“那您今天晚上准备给李博士讲什么呢?”
“我要给他好好上一课,小说入门课。他呀,其实还没入门呢。”
2022年6月30日星期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