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电视剧《红十字方队》轰动一时,有评论者认为,该剧开创了军旅题材电视剧的青春叙事模式。进入新世纪后,以《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等为代表的军旅青春剧,在全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以塑造年轻士兵形象为题材的军旅青春电视剧,正成为电视剧创作中一个非常抢眼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军旅青春剧的创作延续了此前的良好势头,题材不断拓宽,在艺术创作上不断呈现新的亮点,为塑造新时代战士的艺术形象付出了诸多努力,也收获了众多好评。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评论认为,有的剧作与现实军营生活还是有些疏离;某些人物形象过于“典型”,与现实生活中的士兵形象相去较远;还有某些剧情安排,不符合基本的军事常识。出现这些问题,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创作者对当下基层部队生活不够熟悉的原因,也与创作者对新时代士兵形象的理解把握不够有关。这让人们看到,广大受众对军旅青春剧抱有很高的期待,军旅青春剧创作拥有广阔前景,新时代战士形象的艺术塑造,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军旅青春剧的优势是与青年官兵的距离足够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别是当前,新的体制编制、浓厚的练兵备战氛围、不断更新的武器装备等,让部队基层生活的样态,较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士兵正逐步成为部队主体,新时代士兵形象呈现出众多新的特点,所有这些都为军旅青春剧的创作提供了机遇。未来,在军旅青春剧中如何塑造好以大学生士兵为主体的新时代战士形象,是一个重要课题。综合此前优秀军旅青春剧的成功经验,结合当下部队生活实际,笔者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首先,要更加接地气。创作者应该“深扎”军营生活,从真实军营生活出发,真正从军营生活中挖掘素材、寻找灵感、精准提炼,从“入脑”到“入心”,感受真情实感、塑造生动形象。笔者曾在基层部队工作多年,在大山深处、在大洋战舰,近距离感受新时代大学生士兵的家国情怀与精神风貌。从与他们的接触中,笔者深深感到,对于这些“95后”“00后”新生代来说,他们一开始面对较为枯燥且艰辛的工作和训练,或多或少会有不适应,但他们在不断磨砺中成长,拼搏信念愈发坚定执着。对军旅青春剧创作者而言,只有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才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动人之处,也才能最终塑造出让人们信服的艺术形象。
其次,在人物形象塑造的方式上,可以更加丰富。可以看到,不少军旅青春剧都依托训练和演习架构整部剧作,并以此为背景塑造人物形象。这当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创作手法。但是,如果把这种方式“模式化”了,好像没有演习就没有看点,就难以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这就显得有些僵化了。实际上,创作者完全可以放眼部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广阔的部队生活空间里找到全新的创作视角。比如从军兵种岗位特征、地域特征等角度创作,也能获得足够多的创作视角,实现深度艺术开掘。在这一点上,此前出现的海军题材《深海利剑》、火箭军题材《号手就位》等,就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另外,创作者还应注意兼顾军营内外,兼顾新时代青年人的共通情感和审美习惯。军旅青春剧的一个关键命题,是展现新时代青年官兵的自信自强、使命担当。以大学生士兵为例。他们携笔从戎,要经历从普通大学生到一个真正军人的转变,他们的成长心路历程、对现实与未来的思考、对家国和使命的理解等,都为全社会青年人的成长提供了重要参考。所以,优秀的军旅青春剧不仅要思考士兵形象的塑造,更要考虑全社会青年人的思维特点和审美习惯,要努力让年轻士兵形象感染全社会更多年轻人。新时代的军旅青春剧,承载着塑造好新时代士兵形象的艺术使命,也承载着为全社会提供青春正能量的时代使命。
一部优秀军旅青春剧的热播,可以激发无数年轻观众从军报国的热血情怀。10多年前,看了电视剧《士兵突击》,很多年轻人开始向往部队生活,并最终融入火热军营,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制高点。未来,相信随着更多优秀军旅青春剧的涌现,这样的青春故事还将不断延续,也将有更多人从他们的故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制高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