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年前,宁化第一位共产党员徐赤生走进连岗中学(现为宁化一中),成立当地第一个地下党组织,点燃革命的火种。
徐赤生原名玉琅,1910年出生于宁化县曹坊根竹村地主家庭。“赤生”是他入党后从事地下活动时的化名。1927年,他在长汀省立七中读书,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决定投身革命,与自己的地主家庭彻底决裂。1928年春,经过在校教师、共产党员王仰颜、黄光亚推荐,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4月,受中共长汀县委的重托,徐赤生回到宁化开展革命活动。他在曹坊上曹村开展革命活动时,发现同学廖毓金在宗祠里设私塾,教了10多名学生,已故老红军冯义隆当年也是这里的学生。他就介绍廖毓金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计划组织曹坊农民武装暴动,后因计划泄密,行动受挫,便将革命活动的重心转向连岗中学。
连岗中学创建于1927年,又名连冈中学,1957年更名为宁化第一中学。时任校长马贻谦是徐赤生的亲戚,其子马树敏与徐赤生熟识,徐赤生以此为掩护,秘密宣传革命思想。1929年6月,他先后吸纳一批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7月,他派王子谦等青年团员到禾口、曹坊、泉上、县城等地,利用暑假组建秘密农会。8月上旬,宁化第一个地下党组织——连岗中学党团混合小组正式成立,隶属中共长汀县委,徐赤生担任小组负责人。
连岗中学在大革命时期闹过学潮,有革命基础。徐赤生在连岗中学发展青年团员15名、共产党员10名。党团员经常在连岗中学宿舍学习讨论,研究问题,布置工作。
三官庙坐落于今宁化革命纪念园西侧,毗邻连岗中学,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大门、下廊、天井、正厅组成,是连岗中学党团混合小组活动旧址,徐赤生经常在此召开秘密会议。三官庙后经多次修缮,仍旧保留着当年的建筑风格,200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8月下旬,徐赤生在曹坊三黄成立宁化农村第一个地下党支部——中共三黄支部。1930年6月,他组织领导了宁化西南五乡(半县)农民武装暴动。“爷爷认为革命就要先从自己‘革’起,率先将自家的田契当众烧毁,打开谷仓救济贫民。”徐赤生的孙子徐荣辉从小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爷爷在他心中就是英雄。
1934年4月,徐赤生带领中央工作团在建宁黄泥铺开展工作,遭到国民党匪特袭击壮烈牺牲,年仅24岁。“上世纪60年代,我的父亲多次到黄泥铺村寻访爷爷的遗骨,未能如愿。”徐荣辉感慨道,他现在的最大心愿就是找到爷爷的遗骨,让爷爷魂归故里。
宁化第二中学距县城20公里,创建于1941年,前身为道南中学。1948年初,中共福州城市工作部派遣邵敦、简印泉、雷臻新等5人到宁化开展地下党工作。邵敦来到道南中学,以教员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发展一批青年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宁化城工部缺少宣传工具,而道南中学有3台油印机,邵敦决定从中搞一套油印工具,以解燃眉之急。他私下找到正在道南中学念书的进步青年罗茂如,商讨如何巧取油印机。1949年2月,身材瘦削的罗茂如趁夜深人静之时,钻进学校办公室,成功“盗”走一套印刷工具,交给地下党组织。
“地下党组织有了油印工具,用它刻写、油印了《土地法大纲》《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革命宣传资料、传单,免费散发给群众。”家住淮土青平村的罗茂如今年88岁,谈起往事,仍旧十分激动。
“1948年我在道南中学念初二,邵敦是我的班主任,他经常带我参加张贴进步标语、抗丁抗粮、对抗伪自卫队、闹学潮等革命活动。”老游击队员王钦明今年91岁,他回忆说,他的堂叔王景池时任凤山伪乡公所乡副队长,手中握有枪,手下有一班人马。1948年寒假,邵敦找到他,希望他劝导王景池带兵投诚革命。他利用春节机会,安排邵敦在自家住下,并邀请王景池到家做客,介绍邵敦与他认识。1949年10月,王景池带兵10余人荷枪10支、子弹280发投诚起义,被编入闽宁游击大队第二分队。
1948年9月11日,邵敦、罗澄清在宁化淮土青平村后龙山树林里,秘密召开组建闽宁游击大队筹备会议。至1949年10月,闽宁游击大队辖1个中队3个分队6个班,共71人,为人民解放军432团进驻宁化,和平解放宁化起了重大作用。
为了纪念这段红色历史,2014年5月,闽宁游击大队纪念碑在宁化县淮土青平村落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明前后,健在的老游击队员都会相约前往纪念碑下,祭奠战友,重温历史,感受新生活。徐赤生故居也得到修缮。宁化一中在教学楼前立起徐赤生雕像,并将他的事迹编入校本教材,激励着客家儿女奋勇向前。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