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察
国资报告:【国民共进新生态③】中国国新能投会管“国民”共进
2019年,中国国新资产超过4200亿元,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双双破百亿元。基金总规模超7000亿元,投资科创板项目14个。这是2016年中国国新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
2019年,中国国新资产超过4200亿元,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双双破百亿元。基金总规模超7000亿元,投资科创板项目14个。
这是2016年中国国新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以来,其利润第四年高速增长:2016年利润总额为49亿元,2017年为68亿元,2018年76亿元,2019年103亿元。四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8.53%。 不过,在接受《国资报告》记者采访时,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强调,“国新并不刻意追求增长速度,不刻意追求提升在央企中的利润排名,而是要把提升发展质量化解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周渝波表示,试点四年来,中国国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运营公司的要求,在国资委的直接领导、支持下,把试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我们要更好地总结经验,完善流程,把试点的价值发挥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否则我们试点的工作就是没有完成好。” 在周渝波看来,中国国新试点的过程中,一方面以实际行动服务了国企改革,一方面又展现出了对民营企业投资的独特优势,很好地实现了“国民共进”。 在投资民企方面有两大独特优势 一直以来,坊间总有一种论调,将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对立起来。近两年来,“国进民退”的声音再次出现。 对此,周渝波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中国今天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国民共进的成果。”周渝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制度自信,很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周渝波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国新始终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并且将其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具体过程中。” 在融资渠道上,中国国新注重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国资报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国新试点以来,累计债权融资规模达到1600多亿元,通过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2200多亿元。 在投资去向上,中国国新注重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效应,投资了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截至2019年底,国新基金系共投资民营企业项目36个,决策金额379.15亿元,占决策金额总数的29.76%。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 投资有风险。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如何平衡国家战略需求与市场导向的关系?对此,周渝波表示,一个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从一个角度很难评价,必须多维度考虑。他说,第一个维度是技术和产业,即是否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创新水平如何?第二个维度是财务和风险,要考虑投资收益、评估风险和退出周期等;第三个维度是战略层面,要考虑是不是符合国家需求,是不是符合国新投资的生态圈?“具体到每一个项目,我们会对这三个维度进行匹配,匹配度越高的,当然投资价值越高。”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般是项目组画出投资图谱,把好第一关,财务、法律把好第二关,投委会把好第三关。投资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由中国国新按治理结构进行综合考量。周渝波说,“这一套流程梳理清楚之后,我们投资就更有底了。” 比如,2020年1月2日,国风投基金开会讨论的6个项目中,其中有一个用基因技术治疗肿瘤的项目风险比较明显,考虑到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战略价值的项目,最终的投资方案是将投资拆分为几个部分,针对项目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步推进,前一阶段完成了,就启动后一阶段投资。 强大的风险把控能力,是中国国新面向民企投资的一大优势。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民营企业对待国有资本的心态很复杂,既希望得到国有资金支持,又不希望被控制之后丧失原有的机制灵活等优势。”周渝波说,中国国新在这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中国国新是中央企业,又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有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国新的投资以财务性投资为主,一般不追求控股。我们很多项目是跟产业央企一起去调研的。但一般民企都不愿意被控股,此时产业央企可能就会放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项目确实很有价值,国新往往会单独投资。” 尽管不追求控股,但周渝波表示,中国国新一定要做负责任的投资人。他介绍说,中国国新坚持依托法人治理结构对所投项目进行投后管理,充分利用中国国新的央企资源优势,通过投融资、资源整合、市场对接等方式,打造内外部、上下游一体化产业发展生态圈,促进被投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显然,扎实的投后管理能力,是中国国新的另一独特优势。 比如,孚能科技专注于动力电池领域20年,是全球极少数掌握具有最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技术的制造商之一,技术水平全球领先。2018年初,中国国新通过旗下国风投基金投资35亿元,成为孚能科技单一机构投资第一大股东(低于两位创始人合计股份)。 孚能科技是所在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中国国新投资孚能科技后,围绕其上游原材料企业进行协同投资,确保了孚能科技供应链稳定及成本优势;并帮助其对接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奔驰、大众等知名车企,获得了充分的市场认可,也助推央企国企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推动其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深入合作,快速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迅速扩大产能,及时满足不断扩张的市场需求。 2018年10月,孚能科技与德国戴姆勒-奔驰成功签订18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独家供货协议。周渝波说,“当时签约奔驰坚持邀请中国国新参加,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国新能够为孚能扩大产能提供主要保障。” 2018年孚能科技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位列全国第一。目前,作为江西省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孚能科技正在积极推进科创板上市。 正是因为国新公司开明而负责任的投资态度,吸引了大批民营企业的关注并期待与国新合作。“这也是国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巩固这一优势,保持好领先姿态。”周渝波表示,未来中国国新要在资本融合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必须紧紧围绕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的试点使命,在运营对象上拓展更大视野,继续广泛汇聚、撬动各类资本,不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助力央企改革发展,填补国有资本布局空白点 在投资民企、服务民企的同时,中国国新积极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平台作用,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以多种方式助力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具体手段包括参与央企市场化债转股、央企母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专业化资产整合、改革脱困等。 在推进中央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和混改方面,中国国新参与中国商飞增资扩股,参与国药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参与发起设立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努力形成运营公司参与央企母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设立运作“双百基金”支持“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参与投资国投高新等项目,助力实现“五突破一加强”。 在参与央企专业化资产整合和改制重组方面,中国国新参与中国航材组建,促进中央航空企业航材保障资源整合;参与国机重装增资扩股,有利于振兴我国重型装备业;参与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改制重组,理顺其股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参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在其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发挥关键少数股东积极作用,有力提升相关资产重组整合效果。 在投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方面,中国国新参与中金黄金债转股项目,有效降低其所属企业负债率,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投资国家电投所属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债转股项目,助力其打造成以所辖水电、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为核心资产的全国大型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2017年,国风投基金出资80亿元领投,带动各方资金支持中国重工市场化债转股,被国家发改委定性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债转股第一单,也是国家积极稳妥推进降杠杆以来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2019年,国新建信基金出资12亿元领投了中国船舶债转股项目,有力促进了中船集团形成造船、配套及科技各板块专业分工、协同配合的发展格局。 在设立专业化平台,支持中央企业改革脱困方面,中国国新先后参与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煤化工、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和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油气平台的改革脱困工作,助力有关企业提质增效,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尤其是中国国新联合中煤集团等央企牵头组建了煤炭资源整合平台国源公司,先后接收、整合了9家央企有关煤炭业务资产,涉及煤炭产能2.5亿吨、资源储量600多亿吨、员工6万人,较好地完成煤炭去产能阶段性任务。 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没有主业限制,理论上可以投资所有行业、所有项目。但是,周渝波提出,国新在选择投资领域和项目时不能四面出击,特别是要注意规避与央企既有的优势领域发生直接竞争,要按照国家战略要求着力打造国新投资生态圈。 当前,中国国新面向中央企业提供资本和资金支持超过“三个一千亿”,即通过基金投资,向央企提供了近1000亿元,有效支持央企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通过金融服务,向央企提供了超过1000亿元,有效支持央企压两金、降杠杆,增强资本流动性;通过境外投资,向中国企业提供超过1000亿元,有效支持企业“走出去”。 周渝波表示,“96家央企中,跟我们有合作的90家左右。中国国新就是在服务央企的过程中成长壮大的,离开服务央企想一枝独秀不可能。” 打造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升级版 中国国新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受到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认可,经常有企业找上门来要投资合作。在中国国新2020年工作会议上,周渝波提出,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试点的初心使命,加快打造国有资本运营升级版,以运营平台、运营模式、运营能力升级为抓手,努力推动公司经营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以运营平台升级为根本,进一步夯实资本运营基础。落实以管资本为主,适应国资监管职能转变,探索明确运营公司与国资监管机构、出资企业的权责边界和授权行权方式,既贯彻好国家出资人代表意志,也维护好出资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对此,周渝波表示,当前国资委正在开展授权放权,企业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好。周渝波举例说,“我上任之初,国新公司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进行风险排查,强化“三重一大”由公司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等规范要求,实际上是把更多权利上收到总部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查整改,尤其是通过2019年的风控深化行动,中国国新发展中积累的很多风险得以化解,流程得以规范,合规意识逐步强化。“现在我们可以探索放权、授权的问题了。”对此,周渝波强调说,“国资委的安排部署,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依据。但一定要结合公司实践,把战略性、原则性的要求细化为可以落地的具体措施,而且要有国新特色。” 二是以运营模式升级为核心,进一步拓宽资本运营空间。深入构建完善“资本+人才+技术”轻资产运营模式,力争在资本融合发展、资产结构优化、产业投资布局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是以运营能力升级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资本运营效率。重点提升专业投资、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三种能力。在项目评判中切实把好“三关”,即技术关、财务风险关和战略关,真正开发投资一批产业新锐企业、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始终在央企合作中做到“站好位、错好位、补好位”。 最后,周渝波表示,到国新上任以来,“感觉搞好国有企业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非常不容易。但我们对搞好中国国新很有信心。”他说,中国国新的信心来自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方向非常明确;二是国资委和央企的关心支持为国新提供了发展契机;三是国新的业务结构、管理体系、人才队伍、企业文化有了很好的基础,“大家的精气神很好,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国资报告》记者刘青山) 【责任编辑:赵艺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