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察
国资报告:中国宝武挺起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脊梁
钢铁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性产业,号称“工业的粮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落后的钢铁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瓶颈。如何提高我国钢铁工'...
钢铁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性产业,号称“工业的粮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落后的钢铁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瓶颈。如何提高我国钢铁工业水平,满足各行各业发展面临的钢铁需求缺口,成为改革开放伊始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尽管当时我国面临外汇和资金缺口巨大的困难,但中央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考虑到国民经济建设对钢材的刚性需求,于1978年8月正式批准了建设宝钢工程,宝钢项目也成为当时我国建设四个现代化的象征之一。 40年来,宝钢(2016年与武钢集团重组为中国宝武)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中央赋予的使命,以引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为己任,体现了国有企业应有的担当,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脊梁。 走出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1978年12月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也正式拉开了序幕。翌日上午,东海之滨,吴淞口,宝钢一期工程打下了第一根桩,开启了我国钢铁工业现代化的新征程。 作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决策的第一个特大型建设项目,系统引进式发展方式是否正确?庞大的进口设备是否运转良好?是否具有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宝钢兴建之时,这方面的质疑声就一直不断。 对于这些问题,宝钢的建设者们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在建设过程中,宝钢把握了开放环境下自主创新的规律,既没有关起门来搞建设,又没有简单照搬照抄,而是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实现了钢铁工业的现代化。 宝钢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套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在建设初期,宝钢由于对当代冶金设备、工艺了解不够,没有设计制造和生产能力,只能够老老实实引进。除了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以新日铁为代表的先进的现场管理经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包括新日铁的生产、技术、设备、物资、能源、运输和组织等7项管理方式。宝钢将引进的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逐步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即“集中一贯式”管理方式,纵向生产集中管理、上下工序一贯制衔接。 1985年,宝钢一期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移植了当时世界钢铁工业的重要文明成果,把钢铁工业的装备水平、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缩短了20年左右,跟上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当年在贺电中指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这对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宝钢建设的第二阶段,是实现部分引进技术的国产化,成功消化吸收国外技术。比如,二期工程冷轧是中外合作制造,热轧、连铸依托中外合作设计和合作制造,高炉、烧结、焦炉则基本立足国内设计、制造,设备国产化率由一期工程的12%提高到61%。 宝钢建设的第三阶段,是逐步形成自主集成创新机制阶段。在宝钢三期工程建设中,工程设备以国内设计和制造为主,对国外技术不是照单全收,而是采取“按需点菜”的方式,将设备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到80%以上,从而实现了“以我为主、兼容全球先进技术”的工程建设模式。 经过三期工程的建设,宝钢成为国内第一家具有千万吨级产能的钢企,跻身于世界特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行列。此后,经过不断发展,宝钢实现了从精品到“精品+规模”的战略转变,基本建成了钢铁精品基地和钢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综合竞争力位居世界同行前列。 实现核心技术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曾几何时,我国在高端钢铁产品受制于人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芯片等高科技产品进口,甚至离开进口钢材连一枚硬币都生产不出来,而高端钢铁产品进口价格则居高不下。 面对上述问题,宝钢勇于创新,生产了很多国家急需、替代进口的精品钢材,实现了我国钢铁工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上世纪80年代,国内钢材市场有一句顺口溜——桑车遍地跑,浑身进口料,海尔满商场,没有国产钢。时任宝钢集团董事长黎明说,如果大众所需的高等级钢板都需要进口,那么建设宝钢意义在哪里?所以当时的宝钢将目光投向汽车板国产化,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企业产量、质量和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在黎明带领下,宝钢克服重重困难,1990年6月8日,中国第一块高档汽车面板O5板在宝钢问世,打破了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才能生产的局面。今天,宝钢汽车板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半壁江山,每两辆车就有一辆是用的宝钢钢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像这样突破核心技术的例子,宝钢还有很多。1990年,宝钢成立了以陈钰珊为首的攻关小组,经过不断的试验,成功生产出了国外垄断的管线钢产品。1991年10月,经过对比实验,宝钢管线钢的力学综合性能与日本、德国的水平相当,并相继中标1994年的塔里木油田油气输送管线和1996年的陕西—北京管线工程,改变了我国管线钢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现状。 2008年5月15日,宝钢取向硅钢第一卷成品下线。此后,宝钢不断攻坚克难,生产出高磁感取向钢和激光刻痕产品,高端产品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并通过全球最大变压器制造商ABB的认证,打破了国际上对我国的垄断,并满足了三峡工程等国内大型水、火、核电工程和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需要。 宝钢还成功研发生产出了高温合金、钛及钛合金、高强钢、镀锌极薄板等产品,应用于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卫星、核电站、冶金装备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改变了我国在特殊关键材料受制于国外的被动局面。 在长期创新发展中,中国宝武科研实力的积淀也日渐深厚。目前,中国宝武拥有研发人员1300余人,拥有汽车用钢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3个国家级企业级技术中心,全球首发钢铁新产品30多项,拥有有效专利1.4万件,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7项。 把握市场规律提升竞争力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作为国有企业的宝钢,也开始了以市场化为方向的转型。 20世纪90年代初,宝钢就开始着手为用户提供贴身服务。1993年,宝钢与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合资建立了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剪切加工配送中心——上海申井,之后始终坚定进行地区销售公司和剪切加工配送中心的全国和全球布点工作,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网络体系。 今天的中国宝武,在全国51个大中城市共设立营销网点137家,基本形成了对重要用户的贴身服务全覆盖,有效支撑了战略用户的多基地发展布局。海外营销服务网络则遍及全球各大区域,在2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6个服务网点。 优良的服务保证了用户忠诚度,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之时,海尔集团对宝钢产品的采购比例不降反增,其关键原因正是宝钢在海尔工厂周边的剪切加工中心降低了采购成本,缩短了采购周期,增强了应对危机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宝武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着力在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上下功夫,2015年2月发起成立了欧冶云商。作为第三方钢铁供应链服务平台,欧冶云商把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钢铁供应链服务深度融合,促进钢铁行业从制造向服务转型、重塑钢铁流通领域新秩序,努力打造第三方产业互联网科技公司。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底,欧冶电商平台注册用户规模超过14万家,其中合作钢厂超过200家,合作仓库超过2000家,2018年GMV达到1.2亿吨。欧冶以交易服务为入口,物流服务为基础,金融服务为纽带,知识服务增值手段,技术应用为提效工具,为制造、交互、交易、交付各环节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以及生态圈高质量发展创造价值。欧冶通过平台化方式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重组交出靓丽答卷 2016年12月,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通过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宝武,并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 重组后,中国宝武制定了首轮战略规划(2016--2021),明确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公司的使命是“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明确公司的业务组合为“一基五元”6大板块,即:以钢铁制造业为基础,新材料产业、贸易物流业、工业服务业、城市新产业、产业金融业协同发展。 在首轮战略规划指引下,中国宝武陆续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化解过剩产能方面,中国宝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按照国务院“减量、增效、调整、发展”的方针,统筹钢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钢铁产业布局结构优化。2016年和2017年分别实际化解产能997万吨和545万吨,合计完成1542万吨,完成国资委核定目标的113.22%,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化解产能数占中央企业合计化解钢铁产能的95.54%,妥善安置职工37622人,在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钢铁行业去产能中,发挥了央企的带头作用和示范效应。 钢铁主业整合融合方面,宝武联合重组的显著特点是,集团层面与上市公司层面(宝钢股份与武钢股份)同步开展重组,上市公司层面采取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的方式开展。宝钢股份按效益提升、效率提升、客户价值提升、聚焦统一、共同责任、以终为始六项推进原则,分三个阶段推进整合。两年来已实现协同效益47.69亿元,完成信息系统对武钢有限(原武钢股份)的全覆盖,初步建立统一研发、采购、销售的一体化运营体系,积极探索多制造基地管理模式。 同时,中国宝武持续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完成关闭上海地区不锈钢产能和新疆八钢南疆钢厂,着手研究南京地区钢铁产能转移规划,明确福建罗源湾宝钢德盛精品不锈钢绿色产业规划,进一步优化湛江钢铁产能配置,实现与马钢集团重组,初步形成了沿海、沿江“弯弓搭箭”的空间布局。 此外,针对重组后集团范围内存在的多元产业,中国宝武按照“五个一批”策略持续推进聚焦整合,已实施4批24个专业化聚焦融合项目,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企一业、一业一企”业务布局,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分业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2018年,中国宝武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096亿元、4005亿元、438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9.6%;利润总额分别为70.3亿元、142.7亿元、33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19.9%。2019年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上升至第149位,创历史新高,连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给予全球综合性钢铁企业最高信用评级。 面向未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表示,中国宝武将坚守钢铁报国初心使命,致力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国资报告》记者原诗萌)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