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察
电建基金:小资本撬动大变革
经历一轮高增长过后,很多企业规模上去了,负债也随之攀升。尤其对于重资产运营的建筑央企来说,此前高负债经营已是常态。在中央推动降杠杆、减负债的大背景'...
经历一轮高增长过后,很多企业规模上去了,负债也随之攀升。尤其对于重资产运营的建筑央企来说,此前高负债经营已是常态。
在中央推动降杠杆、减负债的大背景下,不少央企通过开展金融业务,推进产融结合,以融促产。 以中国电建为例,2016年底,中国电建携手中国建设银行共同组建中电建(北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电建基金”),广泛并创新运用基金这一灵活的工具,推动主业发展,促进市场开拓和补短板,支持成果转化,助力中国电建用小资本撬动了大变革,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推动主业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企业规模越做越大,更加需要金融发挥作用。在重资产的建筑行业,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更加需要实体结合金融。 近年来,中国电建相继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理公司等,围绕集团的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电建基金在此背景下成立。 相比其他受到严格限制的金融公司,基金有着很大的创新空间。电建基金最初的定位是中国电建的产业基金归口管理平台。近两年多的发展过程中,又拓展为金融创新的实践平台和产融结合的驱动平台。 电建基金总经理杜明在接受《国资报告》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基金公司的使命很简单,就是服务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服务集团公司及其成员企业重点工作、市场开拓和项目执行。” 改革之难,难在解放思想,进而落实和行动。 2016年12月21日,中电建(北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电建基金并没有急于宣传业务,而是广泛和中国电建成员企业沟通——产业基金是什么,能够做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利用产业基金开展业务。中国电建旗下80多家成员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实体企业对金融工具的认识也参差不齐,仅此一项工作,电建基金耗时近半年。 经过对接,中国电建成员企业对电建基金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和技术解决方案畅通了渠道。 “‘统一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这12个字真不容易。”杜明感慨。 中国电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和领军企业,其海外营收多年高于四分之一左右。目前,中国电建在11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46个驻外机构,执行2470份项目合同。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重点国别中的44个国家设有173个驻外机构,项目合同1524份。近年来,中国电建将国际优先发展战略升级为全球化发展战略,提出“国际业务集团化、国际经营属地化、集团公司全球化”的“三步走”发展路径。 作为金融平台公司之一,电建基金紧跟中国电建战略布局,2018年在香港设立了中国电建香港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集团全球化战略的金融支持平台,对离岸产业基金进行统一管理。 杜明介绍,其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募集境外相对成本较低的资金,支持集团境外投资项目、承包项目和资本并购项目等落地,同时有效管控汇率风险及外汇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这支母基金旗下成立了绿地新能源基金和返程投资基金。 “中国电建有很多境外合作伙伴,他们希望投资中国这样有发展前景的国家,电建基金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投到境内相应的产业,即叫做返程投资。”杜明透露,返程投资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内利用外资的需求,第一支5500万左右美金的资金已经募集完毕,待相关手续完成即可投资。 促进市场开拓 传统的建筑企业多是单纯的施工企业。近年来,随着政府债务的不断攀升,以PPP为代表的政企合作模式广泛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更加需要企业提供项目的综合解决方案,企业逐渐从工程承包商转变为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面对国内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的资金收紧,电建基金主动对接中国政企合作基金,成功的推荐了5个项目进入中国政企合作基金的备投名录,并实现了“亚运场馆及北支江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和“南阳月季园及周边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的出资。 杜明表示,2018年,电建基金和电建成员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策划投标方案,投了80多个项目,有力的支持了成员企业的市场开拓。“有了电建基金参与以后,现在提供给甲方的是技术加投融资解决方案,整合了集团实体和金融两方面的力量。” 电建基金将这一模式称之为“B+A”业务,即“电建基金公司+成员企业”,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依托集团公司全产业链的优势为政府提供项目策划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目前,公司“B+A”业务已经初具成效,已与十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紧密的工作联系,并在济南、苏州等地实现了具体业务的前期工作。 国企往往“生下容易退出难”,但基金的出现让市场开拓更为灵活,可以做到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比如,在新能源领域,除了风电主机和光伏主板生产企业外,中国电建布局完善。依托这一优势,由电建基金整合业内风机、光伏主板生产厂商,以及电建旗下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搭建了新能源产业基金,进行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造运行管理,以相应的电费作为投资回报,要退出则可以卖给第三方。杜明表示,“科创板出来以后,我们也在考虑未来把项目打包,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退出。这些新能源项目建设周期为一年左右,风险可控,收益稳定,获得了各投资方的好评。” 补短板的新工具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补短板,对企业来说同样如此。 建筑央企普遍规模巨大,但发展质量有待改善,中国电建亦是如此。据悉,截至2018年底,中国电建发电资产,包括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等近1500亿元,总装机超过容量1500万千瓦。由于部分地区出现弃风弃光弃水等现象,以及配售电体制机制变革等因素影响,这些资产有些达不到预期收益,如何盘活成了中国电建面临的新课题。 基金的进入让这些资产得以“流动”起来。据杜明介绍,电建基金2018年盘活规模近百亿元,参与了三种类型的资产盘活。对于低效无效资产,不符合电建发展战略的资产,通过相应程序出售。对于有阶段性困难的资产,比如项目运营初期,面临还本付息压力,账面出现亏损,但现金流不错,这类资产引入产业基金。对于全资控股的项目,转让部分股权,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运作,释放出来的资本用于支撑增量项目发展,同时资产负债也能保持相对稳定。 建筑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结算周期长,资金需求大。传统的间接融资则额度有限。为此,中国电建开始尝试资产证券化工具直接融资,电建基金以总协调人和财务顾问身份配合发行。 2018年12月,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成功发行两单资产证券化产品,包括工程应收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和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其中工程应收账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为22.46亿元,期限36个月,采取循环购买的方式;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为7.47亿元,期限18个月,采取储架发行的方式。 此次发行创下市场同期同类产品票面利率新低和认购倍数的新高。其中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是建筑类央企首单可再生能源补贴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中国电建股份公司首单资产证券化产品。 通过优先级次级的结构化安排,两单产品都实现了洁净出表。对电建基金来说,这一实践也有着重要意义。2018年,成立不满两年的电建基金面临严峻的外部监管形势,公司业务收到极大挑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也为电建基金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 杜明透露,资产证券化“既在一定程度上压降了‘两金’占比,又盘活了存量资产,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今年我们已经在总结去年的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加大这一块的推动力度,有关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电建基金参与投资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亚运场馆及北支江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 2018年,电建基金还把握政策窗口期,助力中国电建集团和成员企业补充权益资本。电建基金公司作为财务顾问设计了独具中国电建特色的引入战略投资人实施方案,首期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合作的95亿元引入战投协议顺利签约,85亿元权益资金到位。 这是建筑类中央企业首单成功实施的非直接对接资本市场的引入战略投资人业务,促进了中国电建资本结构优化和核心竞争力增强。杜明说:“85亿资金到位后全部用于归还带息负债,降低了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初步测算超过1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股权性质的资本进入,对完善公司治理也是很好的探索。” 2018年,电建基金与多家债转股实施机构以及多家保险资管公司沟通研讨,形成了独具电建特色的“中期持有”引入战略投资人实施方案。杜明表示,该方案让投资人有若干种选择退出的方式,在二级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投资效果依然良好,也得到了监管机构和投资人的认可。 支持成果转化和混改 中国电建共有8家国家级研发机构,82个省级研发机构,仅发明专利就有1890项。但技术储备很难转化为生产力,从成果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 近两年,中央企业不断完善投融资和创新发展机制,发起和参与设立创新发展基金超过200只,支持建立各类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网上众筹空间和技术服务平台,有效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潜能。 电建基金成立后,提出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初步方案。经过反复沟通、多方商讨,最终由集团决策,成立电建创新成果转化基金,培育转化集团创新成果,同时也可以引进公司需要的原创技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母基金引导一点,成员企业技术入股一点,团队投入入股一点,社会资本引入一点“四个一点”的原则,沟通构建完全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架构。杜明表示,目前首批四项原创成果正在子基金和项目公司搭建过程中。比如,其中一项智慧城市的原创技术,正在整合走产业化的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成果转化基金是中国电建内部的VC投资,有一定风险,但这还是值得的。”杜明表示,除了创新成果转化以为,基金也在与集团团委合作,鼓励团员青年创新创业,准备在母基金下搭建电建青年双创基金。 按照分类,中国电建属于完全市场竞争央企,适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混改和员工持股的落地,也是中国电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结合自身熟悉企业,熟悉政策的优势,电建基金目前正在给中国电建成员企业进行专业辅导,引入战略投资人。 杜明认为,未来若干年内,通过混改和员工持股这种产权制度的优化,是真正实现体制机制转变的有力抓手。今后的市场主体主要就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类,会淡化国有民营所有制标签,同向共进,同频共振,相互融合,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只要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这一逻辑只会加强,不会削弱。电建基金也正在此方向上做研究和铺垫。 成立时,电建基金注册资本很少,中国电建和中国建设银行所属建信信托各出资1500万元。截至2018年底,电建基金公司共设立了19支基金,总规模673亿元。2019年一季度末实现资金投放规模破百亿,在成立两年多时间内就跻身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头部序列。更为重要的是,电建基金用小资本撬动了整个中国电建的创新变革。“基金是增信器,是稳定器,是助推器,这恐怕就是基金公司独特的作用。”杜明说。(《国资报告》记者饶恒)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