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察
新华社:明月寄相思家国总关情——诗词引出的中秋故事
中秋,是千百年来,花好月圆人团圆的温暖期盼,但总有一些人无法与家人团聚,依然奋斗在岗位上。中秋,是千里万里,仰望同一轮明月,把无尽的相思,送给最亲爱的人、最'...
中秋,是千百年来,花好月圆人团圆的温暖期盼,但总有一些人无法与家人团聚,依然奋斗在岗位上。
中秋,是千里万里,仰望同一轮明月,把无尽的相思,送给最亲爱的人、最眷恋的家、最古老的国。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吟唱着代代相传的诗词,走近他们…… 海外游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人中秋博饼!”23日晚上,新加坡华源会会长王泉成在微信里分享当地华人博饼的欢乐场景。 对王泉成来说,小时候,中秋是一群闽南乡下孩子,提着灯笼到处跑。兄弟姐妹十个,能吃块月饼,就开心得不得了。青年时,中秋是一个人在新加坡打拼,一天干活10多个小时,想家了,就找几个老乡聊聊天。现在,中秋是海外华侨华人的“狂欢”,大家热热闹闹过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的词句,正适合游子中秋思乡。王泉成说,华源会2001年成立,名字寓意就是希望在海外打拼的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能饮水思源。 1987年,年仅20岁的王泉成离开福建安溪一个小村庄,怀揣20元人民币“下南洋”,从建筑工地打小工到自己开办企业,渐渐闯出一片天。 华人足迹遍布全世界。以福建来说,闽籍华侨华人约1580万,分布在全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年,随着中国日益繁荣发展,海外华侨华人地位不断提高。华源会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移民,得到新加坡各界认可。王泉成他们的中秋活动,也从早期老乡圈子的“小打小闹”,变成推广中华文化、融入当地社会的“大联欢”。 中秋节前,王泉成在厦门参加了“一带一路”贸易畅通高级研修班。4年前,他把一个高科技生态养殖项目引入到福建漳州。他说,“现在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 “每一个海外谋生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我们的中秋,都少不了浓浓的家乡味。”与王泉成一起参加研修班的菲律宾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许克宜说。 对许克宜来说,舌尖上的中秋是柚子配月饼,是从闽南传到东南亚的五香卷、肉丸子。伴随着古老南音,这个节日的况味,在李白的诗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千里万里,根在这里。”祖籍福建晋江的许克宜说,无论走多远,我们都念着中华故土。千山万水,隔不断中华情。 “第一书记”: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迷彩服、解放鞋、扎紧的裤腿。中秋假期里,审计署派驻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甲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姜海泉和往常一样起个大早。他惦记着返乡创业村民养殖的黑斑蛙、旧房改造进度、秋收稻田轮作食用菌选址…… 前一天晚上,他走村入户回来整理资料到凌晨,那情景恰如诗人元好问在《倪庄中秋》里写的,“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中秋假期第一天,是丹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百日攻坚冲刺阶段第一天。 藏在苗岭深处的排调镇甲石村山高路险,全村2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在这个距离县城32公里的深度贫困村里,脱贫攻坚队队员们走村入户,早晚忙碌。只有入村小货车的叫卖小广播喊着“月饼、月饼”的声音,提醒着节日的味道。 2016年过完元宵节第二天,姜海泉从两千多公里外的北京到甲石村,花了近3个月时间摸清全村情况,手绘了7个村民组地图。两年多的努力,村里路通了,白茶、吊瓜等产业发展起来了,还吸引了一些年轻人返乡创业。 这是姜海泉第三个不能和家人团聚的中秋。“有遗憾,但不后悔,我会在朋友圈发一些工作动态,让家人看看村子里的变化,他们慢慢能理解。”他说。 一起驻村的左亚丽是丹寨县审计局干部,家就在30公里外,仍抽不出身陪伴家人。“驻村后每到星期五,父亲就打电话问我回不回家,一直到星期天,每天问一次。” 近年来,贵州每年有近5万名干部驻村帮扶。2012年以来,贵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70.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7.75%。当前,贵州仍还有65个贫困县、280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 三秋之半,明月皎洁。无论家在千里之外,还是几十公里外,驻村扶贫干部继续坚守在贵州脱贫第一线,为着更多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忙碌工作着。 C919科研人员: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从2013年底试验室开始建设以来,我的中秋节基本都在试验室度过。”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动力环控试验2级IPT工程经理屈元元说。 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飞机燃油和惰化系统地面试验室,工程师的工作时间被概括为“611”:一周工作6天,一天工作11小时。遇到重大试验项目随时待命。 “飞机的供油系统比较复杂,涉及很多子系统。它们组合后的可靠性,需要我们通过各种试验进行验证。”屈元元说,飞机试飞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地面验证,故障不排除团队的小伙伴们绝不休息。 屈元元的孩子刚过两岁,最近在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屈元元百感交集。 “每到中秋节晚上我爸会给我发一条短信:儿子,中秋快乐,吃月饼了吗?这时候,我特别能体会什么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屈元元说,好在现在我们的大飞机屡创佳绩,所以我把这首诗改了一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飞机稳起落,捷报更暖骨肉心。 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铁鸟实验室内,王伟也在为飞机研制的重要科目忙碌着。作为试验验证中心电气系统试验技术室主管,他记不清这些年来不能团聚的次数有多少,但他记得,“每到中秋节,媳妇总会为我准备半块月饼。” 新婚那年,王伟带媳妇回江苏老家过中秋节,由于高速拥堵,两人开车在长江南岸一路绕行,坐上过江的船已经半夜。江上升起一轮明月,王伟拿出一个月饼掰开,一人一半,那一刻感觉长江的风也是温柔的。 10年来,王伟一直在做飞机电气系统的集成试验验证工作,加班是家常便饭。每次中秋王伟和媳妇说:“多希望陪你去江上赏月,但工作离不开”。媳妇总笑笑说:“去忙吧,给你留半块月饼”。 “虽然过节加班,但共有一轮明月。家人和我们有同样的愿望,就是国产大飞机翱翔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王伟说。 “一带一路”建设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明星稀,芬兰湾畔,一艘中国商船,静静等待起航。 清点货物、加固绑扎、检修机舱……白天活儿刚干完,中远海运“天恩”轮轮机长何发述默默回屋,透过不大的舷窗,望着海上的月亮。 “想老婆孩子,挂念家中老人。”在船上跟机器设备打了30几年交道的何发述,说完这句话,陷入沉默。 “家中大小杂事插不上手。嘴上不说,心里难受。”许久后,他补了一句。 闫凤祥,“天恩”轮政委,河北衡水人。自打2005年从部队转业上船当政委,他就再没和家人一起过中秋。 “习惯了,总得有人在船上吧。”54岁的闫凤祥憨笑道,“话说回来,今年我们这个中秋过得不一般,因为我们今年走的是‘冰上之路’,从北极来的啊。” 他的眼神里,满是自豪。 抵达芬兰前,“天恩”轮由江苏连云港出发,经白令海峡进入北极东北航道,造访法国、荷兰和瑞典。 “天恩”轮厨师石金亭原先干机工,后因岗位所需,“半路出家”当了大厨。节日里,他给大伙儿准备加餐。闲下来就打开微信,与四川南充的妻子和孩子通会儿视频,告诉他们一切都好,不要担心。 大部分船员,就像何发述、闫凤祥、石金亭一样,在忙碌中度过中秋节,与家人分享“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今年1月,我国首次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提出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俄罗斯、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国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纷纷表态支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远海运特运公司党委书记张莉说,广大船员长年奋斗在“一带一路”建设前沿,经受离家的孤独、风浪的侵袭,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记者许雪毅、肖艳、贾远琨、刘红霞) 【责任编辑:司强】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