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察
人民日报: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
在我国航天领域,提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可谓无人不知。在我国已成功发射的航天器中,502所承担了90%以上型号的研制工作。从东方红一号到载人'...
在我国航天领域,提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可谓无人不知。在我国已成功发射的航天器中,502所承担了90%以上型号的研制工作。
从东方红一号到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再到以月球探测等重大专项为代表的型号任务,502所都勇挑重担,贡献卓著。其中,无论是嫦娥三号月面精准避障实现软着陆、巡视器月面巡航,还是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二号“万里穿针”上演“太空之吻”,都是502所技术攻关的结果。 风云六十年、光荣一甲子,成立于1956年的502所与中国航天同龄。60年来,502所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50余项。今年“七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502所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使命 用成功报效祖国 “使命因艰巨而光荣,人生因奋斗而精彩。”这是502所全体党员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为确保航天重大型号任务圆满完成,502所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制定《航天器发射场实验政治工作管理办法》,开展“发射场党员目标管理”“型号成功,党员先行”等活动,激励广大党员迎难而上,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每次发射任务,502所都在试验队组建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以“党员身份亮出来,工作质量干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先进形象树起来”为目标,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 一次,在某型号加电测试过程中,卫星某项遥测数据异常。发射在即,问题突发。危急时刻,电子中心党支部书记杨桦带头,迅速组织人员成立党员突击队,在所里开展故障分析工作,并在最短时间里带领相关人员携调试测试设备赶赴西昌。从北京到西昌,再从西昌到北京,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成功解决问题,突击队只用了60个小时! 2011年底,嫦娥三号首次软着陆地面点火试验进行到第三阶段时,原本进展顺利的外场试验碰上了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给着陆器GNC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带来极大挑战。 面对环境干扰,总指挥要求GNC分系统明确给出“实验是否可行”的答复。面对压力,青年党员突击队于下午4点冒着浓雾踏上前往朱辛庄的班车。由于雾大,汽车被困路上,队员们索性在车里展开热烈讨论。晚上10点,班车终于抵达朱辛庄。突击队员们连夜根据讨论的方案开始仿真与数据分析,最终确定了外界干扰阈值。第一次点火试验时,虽然外界环境仍有干扰,着陆器还是稳稳地下降到既定高度,GNC控制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 “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非常光荣,我们必须冲在最前面。”神舟十一号主任设计师、党员突击队队长李彬接过党委授予的队旗时激动地说。 创新 主题对标瞄准国际前沿 交会对接制导导航控制技术、月球软着陆制导导航控制技术、半弹道跳跃式返回控制技术、控制力矩陀螺、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近年来,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成功在轨应用。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502所党委在全所开展的“促科学发展,建国际一流”主题对标活动。 全所35个党支部被划分为7个小组,形成了所领导挂帅,党支部书记和部门行政正职为对标工作负责人,青年员工为主力的“雁阵模式”。截至去年初,502所共完成对标调研报告370余份,覆盖全所相关专业领域和管理工作,为创新发展注入“活水”。 成像事业部党支部将主题对标放在光学成像敏感器的研制上。茫茫宇宙中,两个航天器要经过几十万公里的追逐,以比子弹速度快约8倍的速度靠近,最终联成一体,完成交会对接任务。任务中,从二者相距150米到最终对接完成阶段被称为平移靠拢段,这是交会对接最关键的阶段,也是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阶段。在该阶段,光学成像敏感器是唯一同时具备位置和姿态相对测量能力的敏感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1年,天宫一号上使用的交会对接敏感器上演了首次“太空之吻”,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前列,完全可应用在天宫二号上。然而,502所设计师们主动请求研发新一代交会对接敏感器。“如果新型敏感器出现问题,我们就自讨苦吃了。但我们的设计师在对标国际的情况下,一定要将高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敏感器应用到此次交会对接中。”502所产品主任设计师龚德铸说。 被称为“天眼”的新一代交会对接敏感器最终被研制出来,实现了前不久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成功交会对接。 502所还先后开展“三比三带”创先争优活动和“星创+”青年创新大赛,加速创新发展步伐。目前,霍尔电推进技术、ADN无毒推进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中国高度”。 传承 以师带徒筑牢人才高地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一流的人才。 502所党委书记徐希悦介绍,全所党员队伍中,35岁及以下青年党员占比53%,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特点,“他们有思维活跃、善于学习的优势,也有一些短板,如严慎细实的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培养人才,就要从他们的特点出发,补齐短板、巩固优势。” 为此,502所党委选择既具有精湛技艺又有深厚专业理论基础的老航天人与新入职的青年党员签订《师徒协议书》,将师徒培养工作制度化、目标化、可量化,促进青年党员快速成长。 年逾花甲的白崑顺是502所双组元卫星加注人员,也是我国目前加注卫星最多的人。卫星推进剂加注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要把化学推进剂一次性加入贮箱中,必须“滴肼不漏”,否则就会有星毁人亡的危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白崑顺和剧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的卫星燃料打了22年交道。在旁人看来,白崑顺的工作是“和魔鬼打交道”。每次加注,他都要爬上两米高的大罐框架。有时候,加注管道长达几百米,有数百个接口,为确保万无一失,白崑顺都要仔细检查每一条管路、每一个接口,严格按照口令一丝不苟地执行。 通过“师徒协议”,白崑顺先后和4名青年党员结成师徒关系。他手把手地教弟子们如何加注,并把老航天人的严谨、敬业精神传递给他们。如今,在白崑顺的指导和关怀下,4个徒弟都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除了“师徒协议”,502所还通过“典型引路”“质量人生座谈”等多种方式培育、锻造人才。在党组织的精心培养下,一批党员技术攻关团队快速成长起来。如今,502所先后涌现机电中心控制力矩陀螺(CMG)党员攻关团队、研发中心“空间智能控制博士班组”等优秀人才团队,他们参与研发的一项项科研成果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