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舒嫄
民政部网站5月10日消息,民政部等七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指导意见》,对预收费用收取要求、使用用途等进行规定。
近年来,一些养老机构采取预收养老服务费、押金和会员费等形式运营。这种方式让老年人及家属享受了优惠的价格,节省了逐月交费的时间成本,但也有一些养老机构预收大额费用后,出现了不按合同履行义务、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等情况,亟需做好规范。
为强化多元监督管理,《意见》要求实行银行存管和风险保证金方式管理,加强日常监管和风险监测,分类处置问题隐患。
《意见》明确,加强部门协同。民政部门要依法规范、监督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牵头做好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公安机关要加强与民政、人民银行、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依法打击养老机构以预收费为名实施的非法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
《意见》要求,做好政策衔接。养老机构预收费应当全额纳入监管范围,包括《意见》发布前已收取但未完成服务的预收费资金。省级民政部门要设置合理过渡期,《意见》发布前已收取押金、会员费的养老机构,应当在过渡期内督促其完成开立专用存款账户、信息报送等手续。已经出台预收费管理办法的地区,要做好政策衔接适用。养老机构预收费属于所在地单用途预付卡管理相关规定调整范围的,还应当遵守其相关规定。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各级民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明确各方责任分工,定期通报问题线索、研判重大风险隐患,协同做好存量攻坚;加强与存管银行协同配合,实现存款银行与民政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形成行业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双向发力的管理模式。
李邦华还特别提示老年人及家属,面对低价、打折、优惠时,要保持谨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交费方式。
(责任编辑:王婉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