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成为世界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
胡文辉介绍,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100万件分别用时31年、4年和2年左右,而突破第四个100万件仅用时一年半。在这400多万件有效发明专利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所占比重四成以上,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储备加速。此外,在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超七成,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要力量。
分地域看,重点地区创新龙头带动作用显著。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有效量分别为130.8万件、70.3万件、67.2万件,合计占国内总量的65.6%,分别同比增长21.1%、21.0%、23.2%。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5.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未扣除价格因素),占GDP比重升至12.7%。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指发明专利密集度、规模达到规定的标准,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创新发展导向的产业集合,是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的重点领域。
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全部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达到48.6%,较2018年提高3.8个百分点。2018年至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65.1万件,占国内(不含港澳台)总量的69.0%。
此外,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为社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7%。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由2018年的22.8万元/人提高到2022年的31.3万元/人,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的2.1倍。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表示,总的来看,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以不到全社会7%的就业人员,集聚了全国企业近五成的研发经费投入,产出了国内七成左右的发明专利,贡献了全国1/8的GDP。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表示,今年是《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签署生效的第3个年头,越来越多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进入欧洲市场,产品出口效益逐年增高。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推动协定第二批350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清单尽早落地生效,推进中欧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殷俊红)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