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进一步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新能源车产业为例,汽车企业需要融合多种变革性技术,着力筑牢长板、锻造新板,特别是在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双智”技术,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融合创新,同时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国车企善用新质生产力,凭借技术上的优势,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累积起了向上新动能。
在新能源换电领域“独树一帜”的蔚来汽车,继长安和吉利之后,又与奇瑞、江淮达成了合作,凭借规模和网络效应获得了广泛支持,共同推动我国换电网络和标准体系建设向前迈进。智能制造方面,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在全链智能化、工艺柔性化、设备先进性、高效产业链、低碳可持续等方面达到全球先进水平。无独有偶,新兴造车势力小米汽车,在最新的SU7车型上也融合应用一系列变革性技术。此外,小米汽车自研一体化电池技术,并首发电芯倒置技术,实现了目前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电池全球最高的77.8%电池集成效率……
当前,新质生产力正在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众多生产经营领域加速孕育成熟,其发端于“新”,关键于“质”,落脚于“生产力”,笔者认为,宜从三个方面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
向“新”方面,聚焦前瞻颠覆性技术研发,做“难而正确”的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我国关键领域“卡脖子”困境,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建议构建以国家级实验室为引领,跨领域、跨地区集智攻坚的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加强汽车、头部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驱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创新发展。
提“质”方面,畅通融资渠道,强化金融支持,加强资本“源头”供给。创新提质意味着技术迭代快、资金消耗大、产业化风险高。资本市场则可发挥独特优势,一方面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另一方面,为科技创新营造具有包容性的环境。建议畅通信贷、债券、股权三种融资渠道、利用国际国内两类资源、形成正向引导和激励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鼓励企业开辟新赛道,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提升竞争力和抗压性。
促“生产”方面,搭建高效协同的产业体系,实现良性循环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产业新赛道相伴而生,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汽车行业要畅通科技与人才的良性循环,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氛围,打破同质化“内卷”竞争,更好满足消费者诉求,从而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提质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殷俊红)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