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等方面,还有巨大的有效投资空间,对民间投资而言,既有挑战更有机遇。要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提振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的积极性。
1月8日,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迎来开通运营两周年,累计客流量超2000万人次。据统计,杭台高铁日均发送旅客量已由开通初期的0.89万人次增至2.14万人次,单日最高达4.6万人次。2023年客流量达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0%。
杭台高铁是国家首批8个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之一。在该项目资本金中,以复星集团牵头的民营联合体占股51%。杭台高铁全长266.9公里,连接杭州、绍兴、台州三地,其开通运营结束了浙江嵊州、新昌及天台等地不通铁路的历史,有力促进了区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杭台高铁运营两年来,对绍兴和台州沿线旅游业的贡献率约为4%,对沿线地区新增就业人口的贡献率约为3%,对GDP贡献率约为2%。
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大、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效应强。杭台高铁的按期高质量建成和两年的运营检验,为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成功探索了新模式,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具有标志性意义。
近年来,民间资本参与过去具有垄断性质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第二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杭温高铁,是国内首条兼具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资本投资示范的“双示范”高铁项目,预计2024年6月建成通车,届时杭州到温州将实现1个小时通达。在核电这一重要关键基础设施领域,浙江三澳核电项目是首个允许民营资本参股的项目,创造了核电企业混改的新模式。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间投资工作,近年来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但从客观上看,由于重大项目普遍具有较强公益性,投资回收周期相对较长、收益水平相对较低,民间资本对能否获得长期稳定回报信心不足。有些民营企业参与投资意愿较强的项目,还存在有形或无形的壁垒。再加上近年来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一些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的意愿和能力存在不足。当前,我国在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还有巨大的有效投资空间。对于在整体投资中占大头的民间投资而言,既有挑战更有机遇。
2023年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持续发力,积极信号密集释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新年第一会”便聚焦民营经济,在福建晋江召开“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表示将疏堵点、提信心、破壁垒、解难题、抓落实。
地方层面也是举措频频。例如,上海提出,支持民间投资与国有资本联合,通过合资共设、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共同参与重大项目投资建设。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的设计、施工、原材料、设施设备供应等,在招投标中一视同仁,坚决破除隐性壁垒。江苏今年创新建立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库,入库项目200个。山东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及相关站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放力度,除国家明确的条件要求外,不得提高门槛。
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切实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工作力度,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通过更多像杭台高铁这样的标志性案例,进一步提振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佟明彪)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