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了!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1日晚间宣布: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这是自2012年7月以来的首次降息。《人民日报》今日(22日)刊文对此作出解读,称降息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一问:为何降息
■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客观上也有助于稳增长
此次降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央行有关负责人坦言,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但由于金融结构、监管制度、银行经营等因素,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已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资金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又连续下降,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受到较大挤压,严重挫伤了其扩大投资的积极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下调贷款利率能直接降低贷款定价基准,有利于使企业融资成本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
“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有望带来投资扩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调有望增加住房消费,因此此次降息客观上也有助于稳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还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连平说。
二问:政策是否转向
■不需采取强刺激,政策取向不会改变,未来不大可能进入降息通道
此次降息是不是强刺激措施?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要求宏观政策有大的变化”,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虽然经济增长速度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就业情况良好,结构调整也在取得积极进展,因此不需要对经济采取强刺激措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
马骏表示,由于国际国内的因素,最近一段时间的通胀持续低于预期,PPI环比持续下行,存在着推高实际利率的压力。“适当降低名义利率有利于保持货币条件的稳定(实际利率是货币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利率调整恰恰是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央行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态势,灵活运用利率工具进行微调,保持适当的实际利率水平,这是坚持和完善正常利率调整机制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稳健货币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
“不要把小幅降息、降准看成是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连平说,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没有偏向的,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在操作上总体偏松,前一段时间央行灵活运用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此次降息也是一种灵活微调。“宏观调控保持定力不等于货币政策工具在使用上僵化不变,而应在政策基调不变的情况下灵活运用。”
“如果货币政策转向,那就意味着很可能进入降息通道,但据我们分析,未来不排除再降息的可能,但不大可能连续、多次降息从而进入降息通道”,连平说,其一,目前的存款利率与理财产品等其他金融产品相比不高,此次央行在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同时也上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以保护存款人利益,说明存款利率已没有大的下调空间;其二,从国际上看,美国明年很可能进入加息通道,如果我们进入降息通道,可能会带来资本大量外逃的风险。
三问:为何不先降存准率
■降准的必要性、迫切性不足,对于解决“融资贵”问题也没有降息那么直接、有效
为什么不先降准而是降息?连平认为,首先,外汇占款没有持续减少,下调存准率不是很有必要。
其次,降准的直接效果是缓解银行的存款压力,而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我们认为未来可能会允许更多的负债加入存款范畴,从而明显减轻银行存款压力,这样一来会对降准有替代作用,降准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此外,此次降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降准对于解决“融资贵”问题没有降息那么直接、有效。
四问:为何上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
■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保护存款人利益
在降息的同时为何上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央行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央行仅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个重要步骤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将存款利率的上限从1.1倍的基准利率提高到1.2倍是往市场化方向迈出的积极而又审慎的一步”,马骏说,放宽到1.2倍之后,银行在存款利率的定价方面将取得更大的自主权,存款利率也会更加接近均衡水平,可以为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浮动区间扩大还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定价能力,为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创造条件。
央行有关负责人披露,下一步,央行将适时通过推进面向企业和个人发行大额存单等方式,继续有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由于当前存款市场供求关系偏紧,上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后,商业银行很可能大幅上浮存款利率,甚至上浮到顶。这样一来,上浮后的存款利率与降息前水平差不多,有利于维护存款人合理的实际收益、稳定银行的存款”,连平说。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1日晚18时发布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人民币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答记者问
1.问:此次政策调整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
答:当前,我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实体经济反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比较突出。今年7月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措施后,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融资难、融资贵”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呈现缓解趋势。但在经济增长有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处于爬坡时期、企业经营困难有所加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有所降低。解决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2.问:此次利率调整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的转变?
答: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涨幅总体呈回落态势,中央银行需要根据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态势,灵活运用利率工具进行微调,保持适当的实际利率水平。这是坚持和完善正常利率调整机制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稳健货币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尽管我国经济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阔,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回旋余地很大,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总体看,我国宏观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物价涨幅回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正从要素、投资趋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不需要对经济采取强刺激措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
3.问:此次政策调整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相结合,有哪些新举措?
答:实践表明,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发展,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促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人民银行仅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逐步健全,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自主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提升,我国已基本具备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基础条件。此次政策调整正是把货币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寓改革于调控之中,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方式,进一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具体的改革举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此次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基准利率,是对传统利率调整方式的改善,体现了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及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从贷款利率角度看,基准利率对于金融产品定价仍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此次较大幅度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将直接降低贷款定价基准,并带动债券等其他金融产品定价下调。在政策出台的同时,人民银行已要求金融机构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牢固树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贯彻落实好宏观调控导向,根据基准利率的调整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存款利率角度看,存款基准利率的小幅下调与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相结合,这有利于把正利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维护存款人合理的实际收益,扩大居民消费,提振内需。
二是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若商业银行用足上浮区间,则上浮后的存款利率与调整前水平相当。同时,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也进一步拓宽,有利于促进其完善定价机制建设、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健全市场利率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结合存贷款基准利率各期限档次的使用情况及其重要性等因素,此次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进行了简化和合并,不再公布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并将贷款基准利率简并为一年以内(含一年)、一至五年(含五年)和五年以上三个档次。这将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市场化定价能力;也有利于强化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健全利率政策传导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4.问:下一步如何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答:历经十几年的持续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放开利率管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等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此次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进一步扩大,不仅有利于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为未来全面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准利率期限档次的简并也有利于金融机构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方向培育和增强定价能力建设,这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密切监测、跟踪评估各项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并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改革所需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适时通过推进面向企业和个人发行大额存单等方式,继续有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不断增强央行利率调控能力和宏观调控有效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与其他改革统筹协调、协同推进。为此,要加强各项改革措施的统筹协调,形成改革合力,最终建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