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资本的力量》,于1月14日-1月18日晚20点档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这部专题片共五集,每集三十分钟,内容结构紧紧围绕“力量”这个词展开。本片以改革开放40年为背景,讲述28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诞生、成长、改革、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助力。
15日晚,电视专题片《资本的力量》播出第二集《成长之路》。
打不开?点这里>>>
△三分钟速览:专题片《资本的力量》第二集精彩片段第二集《成长之路》,聚焦资本市场诞生和改革发展的历程。
本集主要讲述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历程,包括中国第一只股票的诞生,股份制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的过程和背景,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和重大意义,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期货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投资者队伍的发展和投资理念的成熟,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形成。
八十年代的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主导的时代,市场经济刚刚萌芽。一些企业为了摆脱经营困境,它们自发地实行股份制,发行股票。此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相继涌现出各种股份制企业。大量股票的出现,推动了转让、交易和买卖股票的需求。当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已有上千家时,创办一个规范的股票集中交易的市场,又摆到了决策者的面前。
1988年9月8日,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了著名的“万寿宾馆会议”,随后起草了《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俗称白皮书。它为中国资本市场奠定了理论基础。
1990年,是浦东大开发元年。中央政府提出,要把上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设立一家证券交易所。同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正式开业。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回忆道,当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到中午休市,或者到下午闭市的时候,满街都是红马甲,最高峰时会有三四千人。
这一年的12月1号上午,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开始集中交易。
两个交易所的成立,拉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帷幕。当时已经恢复发行十年的国债市场,总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资本市场蓬勃发展。
到1999年底,中国上市企业已达949家,投资者开户数4800余万户,股票总市值超过2万6千亿元。这一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万亿,是1992年的三倍。
资本,有力地支持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但是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也开始显现出来。
中国资本市场诞生初期,国有企业为了融资,开始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但因为“姓资姓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为此设置了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所有公开发行的股票可以上市流通,而企业的存量股票,也就是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从此形成了上市公司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格局,这就是所谓的股权分置。
2004年,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到2007年年底,沪、深两市共有超过98%的上市公司完成或进入了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宣告完成。
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成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制度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消除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质量,塑造了股权文化,并成功地解决了诸多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难题,也让资本市场释放出更大的潜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的助力。
自1990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中国资本市场的帷幕拉开。28年,中国资本市场由小到大,应改革开放而生,应改革开放而长,为了更好地助力中国经济的成长,更充分地发挥资本的力量,它在改革中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前行。
该片于1月14日-1月18日晚20点档在央视财经频道首播,次日0点档、15点档重播,敬请关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