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排一科订一套,有些老师还会另外增订,不为教学只为拿回扣;教辅推荐订购层层加码,有地方8年间教辅征订人均费用翻番;教辅材料背后利益深度捆绑,一名教育局一把手落马牵扯到多所学校,多名教育部门和学校干部职工涉案……发挥着辅导学习、辅助教学作用的教辅材料,为何成为教育领域贪腐“重灾区”?江西的教辅改革又带来怎样的变化?
“我推荐课外读物,主要考虑哪种回扣多”
刚识字的一年级学生,也要统一征订两种课外文字读物,这种离奇的教辅征订现象,让办案人员都大跌眼镜。
“我推荐课外读物,主要考虑哪种回扣多。”近期被查处的中部某县教体局一名教育股长,曾连续4年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征订两种教辅材料,共收受回扣上百万元。
近期,多地查处的一些涉及教辅领域违规征订、行贿受贿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一直是教育领域整治重点的教辅材料过多过滥问题,依旧屡禁难止。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多次出台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规范管理的相关规定。许多地方明确规定,一门科目最多订一本教辅。但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中小学校等采取各种方式,超出“一教一辅”征订范围,使教辅越订越多,费用越来越高。
中部某县一所小学去年订购《语文作业》等6本教辅材料时,原本合计定价90元却按135元标准向学生收费。家长举报后当地调查发现,多收取的费用被学校用来征订不在目录中的其他教辅材料。
近期通报的相关案件中,东北某县教育局副局长组织全县中小学校按书商意见征订教辅材料,4年间先后9次收受回扣款共计204万余元;中部某县一家书商,为请托老师多推荐学生和家长来买教辅,5年共向67名教师支付14万多元回扣。
在教育“双减”背景下,一些地方教辅订购数量和金额却不减反增。半月谈记者在一个地区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当地中小学生教辅材料采购人均费用连年增长,去年人均达600多元,高中生人均采购费近1800元。
一本教材之外再统一订购两三本教辅材料,孩子的书包被塞得满满当当;有的教师过于依赖教辅,上课只讲教辅内容,课后只布置教辅上的作业;孩子作业越来越多,睡眠越来越少,学期结束了还有好些教辅材料没开封……
“教辅材料过多过滥,滋生教育领域腐败,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严重妨碍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江西省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副主任邓必晶说,这不仅是群众深恶痛绝的贪腐问题,也是教育异化的社会问题。
一名学生在书店内选购教辅资料 韩旭 摄
教辅背后,利益链条深度捆绑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本看似不起眼的教辅,背后有着深度捆绑的利益链条。
——教辅定价,一到两成是回扣。一本教辅材料刨去发行、税费等成本还剩不到三成收益,其中一到两成要用来给回扣,这是一名教辅代理商透露的所谓“行规”。虽然回扣比例高,但学生基数大,两三本教辅只要能覆盖一个地市的中小学,代理商每年就有数十万元纯利润。
在教辅代理商的各种“围猎”下,教育领域收受教辅回扣案件不时曝光。近期被通报的东部某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处原主任,每学期都根据学生订购教辅量,按订单总额10%左右大肆受贿。
——入选目录,不管优劣都能“躺赢”。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大多数省份采取省级教育部门推荐书目,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议、每科选定一两种教辅形成目录,县区中小学校按目录统一征订的模式。由于教辅材料背后的利益大,年级、科目多,有的地区甚至长达10年不调整征订目录。
对于教辅材料代理商而言,只要入围推荐目录,学校组织订购,就意味着不愁销路,多年“躺赢”,教辅质量和师生评价都无所谓。为抢夺教辅市场蛋糕,一些代理商“围猎”教育部门干部和学校老师无所不用其极:不仅明码标价最高给予售价30%的回扣,还陪吃陪喝,或者以捐赠名义提供回扣,形成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发福利、搞晚会、办球赛的开支“小金库”。
——暗箱评议,地方推荐存在交易。“哪些教辅能入围,虽得经专家评审,但基本上是教育局里两三个关键干部说了算。”在中部某市一处看守所内,该市教体局原局长向半月谈记者介绍了教辅征订目录产生的过程。“看上去程序都到位,实际上只要打点到位就能选上。”3年前他为4个代理商打招呼安排11本教辅进目录,从中收受大量回扣。
受访人士介绍,没纳入目录的教辅材料,个别地方通过“打点”学校领导后,安排班级统一订购,容易导致良莠不齐的各类教辅进入校园。
亮剑“教腐”,减负从源头抓起
下午放学时,江西崇仁县一中的孩子们不再像往常急着回家赶作业。操场上,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跳绳,还有的在打篮球,欢声笑语不断。初二学生廖婧菡说:“现在作业少了,在学校就差不多能写完。”
孩子的切身感受,来源于江西教辅改革带来的变化。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采取措施,规范教辅征订。江西全省部署开展基础教育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把教辅乱象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江西省纪委监委向教辅材料征订乱象“亮剑”,联合教育、发改、财政等多部门加强顶层设计,斩断腐败链条,推动教辅领域系统性、变革性整治。
今年秋季开学起,江西省相关部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不再统一订购各类教辅材料,严禁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校推荐、组织征订或代购教辅材料;省教育厅组织全省1000余名一线优秀教师,编写覆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各学段、各科目的学习辅导资料,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由省财政每年出资4400余万元,向全省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义务教育文字作业本、寒暑假作业等学习材料,与教材一起免费配送。
“过去孩子书包装满教辅,沉得像石头,现在书包轻了、作业少了,活动时间就多了。”江西省芦溪县第四中心学校四年级学生家长谭希豪说,孩子每晚能至少提早半小时睡觉。
“教辅改革后,学生减负了,对老师要求更高了。”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寨下镇中心小学校长韩富说,现在老师们更加注重回归教材,学校更加注重校本教研,对学生而言,“作业量比过去少一半”。
江西省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副主任朱桂敬说,全省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从源头上铲除教辅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让学校回归清朗校园,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老师和家长对教辅改革还有不适应: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作业少了,会不会影响考试成绩;有的教师面对部分孩子自行选择完成的作业,批改或解答起来不尽相同。
教辅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配套解决相关问题。针对部分学生“吃不饱”、农村学校自身教研能力较弱等问题,江西省教育厅在智慧教育平台增设“智慧加油站”栏目,增加不同难度梯次的作业题目,供师生按需选用;同时引导中小学校立足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年级组联合备课、开展校际合作、举办作业设计大赛等方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作业布置水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教辅过多过滥直接影响“双减”政策落实成效,标本兼治还需改变一些学校和家长“刷题式”的教育方式,同时对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改进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半月谈记者:李劲峰 黄浩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