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2000多年前的“泥巴团”呈现大秦历史脉络

字号+作者: 卜松竹 来源:广州日报 2024-10-1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经济网,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日前,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大秦印迹——秦封泥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开展。展览精选了200件来自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的秦封泥进行展出,向观众讲述一个统一、严谨、艺术的大秦帝国。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13日。U3H品论天涯网

展览分为“统一的秦国”“严谨的秦国”“艺术的秦国”三个单元,通过秦封泥中的信息,追溯背后恢宏的历史,呈现秦朝郡县制度、官吏制度,乃至书法、艺术等文化成就。透过200件秦封泥,勾画出秦朝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生动画面,带领观众触摸大秦的历史脉络,感受大秦帝国的雄浑与细腻。U3H品论天涯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南越王宣U3H品论天涯网

图/南越王博物院提供U3H品论天涯网

封泥,是玺印抑按于泥上作为封缄凭记的产物。魏晋之前,纸张虽已发明,但尚未广泛使用,往来文书通常写在简牍上,为防止泄密、备检核,会在成捆扎好的简牍外表系绳置泥,并在其上钤抑印章。1995年,在西安北郊汉长安城遗址相家巷村,大量的秦封泥重见天日。这批封泥的发现地——相家巷村,据专家考证曾是秦时咸阳南宫遗址,也就是秦始皇办公的地方。这批秦封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级官职、各地名,是研究秦代政治体制、职官和历史地理的实物证据。U3H品论天涯网

“泥巴团”勾勒出的大秦疆域U3H品论天涯网

秦封泥的背后,反映了秦在统一六国中取地设郡的历史进程,这次展览展出了大量钤印“亭里郡县”的封泥,为人们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秦国疆域图。如本次展出带有“四川”“淮阳”“砀”“蕃”“恒山”“邯郸”等地名信息的封泥,它们反映了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划分,承载着土地归属权、管理权转移的故事。其中,“雍城之印”“栎阳丞印”“咸阳亭丞”更是见证了秦“九都(邑)八迁”的历史发展脉络。U3H品论天涯网

封泥是秦国各级官吏印章的历史证物,在已出土的众多封泥中,职官品类三百多种,与史籍记载秦国的“三公九卿”职官体系相吻合,这些官员各司其职,保证着中央政令的有效传达。观众可以透过展出的“左丞相印”“右丞相印”“祝印”“公车司马丞”“泰官丞印”“廷尉之印”“中尉”等带有官职名称的封泥,了解秦朝官僚的层级制度,它们完整地勾画出秦官僚机构的网络图。U3H品论天涯网

秦的苑囿众多,功能完善,是秦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还展出了一批见证秦统一前后大量修筑宫室、苑囿的封泥,如“南宫郎丞”“北宫工丞”“章台”“安台丞印”“具园”“康园”“鼎胡苑丞”“上林丞印”“杜南苑丞”等,这些封泥中出现了不少史书中未曾记载过的苑名,大大丰富了人们对秦苑囿的认识。U3H品论天涯网

“物勒工名”的历史见证U3H品论天涯网

秦朝历史短暂,文献资料较少,辽阔的疆域是如何实现高效运转?封泥中所反映的军事制度、工事管理、车马管理、安全管理,还原出一个治理严谨的大秦,揭示了秦朝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U3H品论天涯网

秦国军事实力强大,拥有先进的管理制度,特别体现在兵器的管理和制造上。封泥中的“武库”,即为秦军械的仓库,是专门负责管理国家兵器的机构;封泥中的“弩工室印”“铁兵工室”“铁兵工丞”反映了秦时弓弩和铁兵器的制造机构,而兵器上的“物勒工名”制度,可视作中国最早的生产责任制,保证兵器的标准化生产。U3H品论天涯网

秦人以马立国,成就背后是秦人车马管理的智慧。封泥中“寺车丞印”“小厩丞印”“中厩丞印”等反映出管理马的机构就有二十余种之多,展现了秦人严谨的车马管理制度。U3H品论天涯网

“泥巴团”上有不少书法高手U3H品论天涯网

秦朝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同样不可小觑。封泥,不仅是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是艺术欣赏的载体,展现了秦的音乐和书法。U3H品论天涯网

秦人自春秋起,吸收周人的礼乐文化,创立秦国特色的礼乐,形成了包容的礼乐文化。这次展出“乐府丞印”封泥中的乐府即为秦音乐艺术的管理机构。此外,还展出了“左乐丞印”“外乐”等乐府属官的封泥。U3H品论天涯网

中国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秦封泥展示出大篆到小篆的演变轨迹,尤其是小篆,是秦文化中鲜明的元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确立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封泥上的书法艺术,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趋势,还展现了秦人追求秩序和统一的精神。U3H品论天涯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U3H品论天涯网

(责任编辑:王婉莹)U3H品论天涯网

编辑推荐文商旅融合唤醒消费乡村游越游越诗意在日用家常中彰显文化推动数字文化产业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