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各项展览展示更加凸显新质生产力特征。其中,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服务贸易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新优势。
服务化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众所周知,制造业的附加值更多体现在“微笑曲线”两端,即研发和市场。有测算显示,服务环节所创造的价值占整体价值的三分之二,生产所创造的价值仅占三分之一。一个典型的代表是苹果公司,虽然不直接生产手机,却凭借核心技术、工艺设计、品牌运营和销售服务等,获得高额利润。高端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决定制造业竞争力和盈利水平的关键因素。
制造业服务化是大势所趋。除了获取更多利润,制造业服务化也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服务化可以降低制造业对资源、能源等要素的投入依赖,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更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加大在制造过程中的服务要素投入,激发技术、模式、管理等创新,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不少跨国制造企业巨头正是实现了以生产为主向提供高端服务为主的转型,才能保持在产业领域的主导优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差距明显。服务收入占比不高、高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原因在于,不少行业、企业对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性和发展路径还缺乏深入认知和能力积累。企业与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龙头企业转型较好,中小企业还只能提供安装、维修等基本服务;东部沿海地区服务型企业成长迅速,中西部则明显滞后。支撑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人才队伍、公共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生态体系不够完善等。
服务型制造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场景。部分制造企业不愿或很难向服务化转型,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提供增值服务时往往面临缺乏运行数据、用户信息、关键人才等问题,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而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能有效扫平这些障碍,降低服务成本。同时,数字化技术支撑的远程支持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催生了更多服务型制造模式。
由此可见,数字化是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夯实筑牢发展基础,引导制造业企业稳步提升数字化技术水平,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制造业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打造高效协同、弹性安全、绿色可持续的智慧供应链网络,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
还应重视健全服务制造公共服务体系。聚焦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协同,整合研发设计、系统集成、检测认证、市场开拓等服务资源。培育发展一批服务型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咨询服务机构,推动建设面向服务型制造的专业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尤其是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支撑。
制造业服务化在我国仍有广阔空间。完善政策和营商环境,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将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作者:黄鑫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刘朋)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