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深圳新能源汽车发展率先“双超”

字号+作者:本报记者 杨阳腾 来源:经济日报 2024-09-1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深圳新能源汽车发展率先“双超”'...

□ 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便利充电服务的同时,深圳着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地方标准出台,以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安全水平。qDZ品论天涯网

□ 截至今年6月,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426.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达108万辆。今年上半年,深圳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0.9万辆,新车渗透率提高到72.6%,其中,6月新车渗透率达77.4%。qDZ品论天涯网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深圳市超充站已达550座,充电桩超过37万个,率先实现充电站和充电桩数量超过加油站、加油枪数量的“双超”。qDZ品论天涯网

在深圳,车主打开“i深圳”手机App,就可以查看附近的充电站分布情况,包括距离远近、是否空闲、停车是否收费等。深圳还布局一批“一电多车、按需租电”的换电站,多元化布局的便利充电设施和便民服务网络共同构成全场景的补能方式,为车主带来补电自由。qDZ品论天涯网

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山充电站经过改造升级,近期将正式对外运营。这里混合部署着超充、快充和传统慢充桩,可提供全系充电服务。“该站是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电力鸿蒙’多元综合示范站,可同时满足46台电动汽车充放电,整站最大放电功率可达2160千瓦,单桩最大充放电功率达600千瓦。”据南方电网深圳福田供电局客户经理张佳森介绍,使用传统慢充桩,一辆家用车,充满电通常要7小时至8小时,使用快充桩则需1小时至2小时,使用超充桩则可以在15分钟或更短时间内充满电,极大提升了充电效率。qDZ品论天涯网

“深圳还积极探索车网互动示范应用实践,让新能源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变身为‘移动充电宝’,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参与削峰填谷、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应用场景。”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新兴产业部业务拓展专家邱凯翔表示,车网互动有效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为新型电力系统高效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qDZ品论天涯网

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便利充电服务的同时,深圳着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地方标准出台,以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安全水平。今年4月份,深圳实施《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分级评价规范》和《电动汽车集中式公共充电站设计规范》两项超充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个发布超充设备分级评价和超级充电站设计地方标准的城市。其中,《评价规范》对超充设备充电服务能力、噪声、效率、防护等级等各项技术指标建立分级评价指标体系,从体验、能效、可靠性、可维护性、信息安全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以指导企业科学开展超充设备选型、高质量建设超充设施、提升运营管理水平;《设计规范》对电动汽车集中式公共充电站选址、充电站布置、电能质量要求等方面设置了具体标准规范。今年8月份,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单位联合编制的《住宅小区充电设施建设规范(送审稿)》和《长期失效充电桩认定及评价规范(送审稿)》两项地方标准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以期推动住宅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朝更加安全可靠、可调可控、规范统一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长期失效充电设备退出机制,引导充电设施运营商强化充电设备管理,减少充电设施潜在运行风险。qDZ品论天涯网

作为最早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深圳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电动化率达到100%,公共交通领域电动化水平居全国第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426.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达108万辆。今年上半年,深圳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0.9万辆,新车渗透率提高到72.6%,其中,6月新车渗透率达77.4%。深圳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集聚着超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产业上下游企业,在新能源整车、充电设施、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qDZ品论天涯网

“深圳正在加速构建广泛覆盖、均衡合理、安全高效、协作服务多样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超级网络,发力打造超充之城和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表示,今年7月份,深圳入选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目前正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增强配套监管和公共服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丰富车、路、网、云、图等高效协同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为汽车产业数字化、无人化、平台化发展再探新路。(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qDZ品论天涯网

 qDZ品论天涯网

(责任编辑:刘朋)qDZ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