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气候适应挑战艰巨基建技术革新应对"房中象"

字号+作者:王婧涵 郑萃颖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4-09-0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气候适应挑战艰巨 基建技术革新应对"房中象"'...

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增加,使得旧有基础设施安全性、适应性承压。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454.5亿元,专家认为,其中约95%由气象灾害引发。K2d品论天涯网

“气候适应”是人们显而易见、必须应对的问题,但由于牵扯范围广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被认为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房中巨象”。我国为适应气候变化,正加快海绵城市、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此举可以帮助规避气候损失,并带来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但须迈过技术、资金、标准三道坎。K2d品论天涯网

王婧涵 郑萃颖K2d品论天涯网

基础设施气候适应性亟待加强K2d品论天涯网

气候变化给全球不同地区带来了低温冻害、极端高温、极端降雨、干旱、飓风等气候灾害,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性,已成为迫切任务。为应对气候变化,今年5月,全国公布39个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到2030年,全国试点城市将扩展到100个左右。多个城市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9月1日起,《秦皇岛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实施。《大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也将于10月1日起施行。全国已有90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K2d品论天涯网

“近几年频繁发生城市内涝,在城市可以‘看海’,说明城市防雨防洪的基础设施严重不到位;道路、桥梁被冲垮,路基损坏,这样的事件不断增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面临很大挑战。”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中心主任王元丰对记者表示,面对气候风险这头“房中巨象”,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性问题须摆上桌面。K2d品论天涯网

MSCI测算,以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ACWI IMI)成分股公司为样本,在全球升温1.5摄氏度的气候情景下(指按照该升温幅度来模拟),公用事业行业平均会因气候物理风险面临约7.5%的市值损失。中国处在对气候变化相对敏感的地区,在1.5摄氏度、2摄氏度和3摄氏度的全球升温气候情景中,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受到由物理风险造成的潜在损失加权平均值分别约占市值的9%、10%和13%。其中,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受到冲击最大,造成最大损失的物理风险类型是沿岸洪水和极端高温。K2d品论天涯网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应急科普智库专家孔锋对记者表示,气候变化对我国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影响较大。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如气温升高、多年冻土退化,以及土地沙漠化加剧等,引起铁路沿线风沙危害,影响路基稳定;暴雨、洪水等冲毁公路,甚至导致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公路的通行安全。水利工程方面,如气候变化造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突出,给水资源管理带来挑战;黄河流域降水趋于集中,增加了上游水利水电工程防洪防汛难度。能源基础设施方面,大风、雷电、强降雨、低温冰雪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电力设施造成灾害性破坏。此外,还有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油气管道和储存设施的影响等。K2d品论天涯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和评估,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K2d品论天涯网

“随着未来五年人口城镇化率升至接近70%,服务如此庞大人口体量的城镇基础设施,在升级气候韧性基础设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田永英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K2d品论天涯网

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建设催生新应用K2d品论天涯网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在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等各环节为基础设施增加额外的韧性,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这样的基础设施称为气候韧性基础设施。气候韧性基础设施不但可以承受或降低恶劣气候灾害造成的破坏,并可以在灾后迅速恢复。K2d品论天涯网

MSCI亚太区ESG与气候研究部分析师何思瑶告诉记者,随着气候变化造成的财务损失不断上升且难以避免,气候适应与气候韧性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方向。相关产品和服务包括灾害早期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更好抵御热浪的空调和农产品、节能和气候适应性相关建筑材料以及天气灾害保险等。K2d品论天涯网

MSCI可持续发展中心和全球适应性和复原力投资工作组通过AI大语言模型LLM识别到目前有800多家上市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气候适应和复原力,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亚太地区。未来,市场对以气候韧性和气候适应性为导向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长。K2d品论天涯网

从事节水灌溉的上市公司大禹节水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慧图科技的经营业务主要有水旱灾害防御和水文监测,在2024年1-6月订单同比增长85.5%,达到3.86亿元,有望提前四个月完成本年目标。慧图科技的防汛抗旱指挥平台已在全国20个省、2000余个县应用,其中包括西安市水旱灾害防御可视化系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旱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北京城市防汛综合指挥系统等。K2d品论天涯网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二五所在桥梁、轨枕产品上增加了气候适应性,如双瑞特装在港珠澳大桥服役的158个特种减隔震耐蚀桥梁支座,在深中通道应用的新型减震耗能弹性抗风支座等装备。而可替代传统木枕、混凝土枕的双瑞橡塑复合轨枕,具有轻质高强、防腐绝缘等特性,如今已经应用于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并出口至韩国、越南、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家,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3亿元。K2d品论天涯网

更耐久的材料、科学的设计结构,加上辅助监测设备,可使新一代基础设施更安全。湖北宜昌夷陵长江大桥8月刚完成236根钢绞线斜拉索的更换,项目进行过程中,全桥测点布置数量多达300余个,可以对主梁线形、相邻斜拉索索力、主梁体外索索力、主塔偏位、关键部位应力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动态监测。K2d品论天涯网

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进步催生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新技术,丰富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手段。世界资源研究所在《加速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建设》报告中分析了中国投资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可获得的回报,主要包括规避未来损失、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三方面。结果表明,在气候韧性基础设施上每投资1元,在30年内可获得2-20元的回报。K2d品论天涯网

以干旱风险较高的宁夏为例,当地两个气候韧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总投资约143亿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营维护费用。渠系改造和田间节水灌溉项目预计每年可分别避免粮食作物减产价值0.3亿-1.5亿元和0.2亿-1.2亿元,此外还带来节水效益、增产效益、节地效益,以及社会环境效益。据测算,渠系改造项目的效益成本比为20.3,即每投入1元可获得20.3元的效益;而田间节水灌溉项目的效益成本比为5.6。K2d品论天涯网

面临内涝威胁的武汉市,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中,气候韧性基础设施总成本约为152亿元,投资回报比为1:2.09。而饱受风暴潮灾害困扰的深圳大鹏新区,当地的灰绿结合海堤项目在2021年至2050年间可带来的效益成本比超过2。K2d品论天涯网

根据《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要求,我国计划到2025年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新城区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到203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K2d品论天涯网

基础设施更新须跨三道坎K2d品论天涯网

推动气候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更新,需要迈过技术、资金和标准三道坎。K2d品论天涯网

技术方面,基础设施的风险监测、韧性提升都需要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田永英表示,气候变化对基础设施的影响尚未形成常态化科学统计和研究应用机制,需要建立高精度城市气候变化监测、预测和预估数据集,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监控薄弱环节和风险,形成“实时监测—信息传递—风险评估—动态调度—效果分析”的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K2d品论天涯网

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对技术应用的需求广泛。孔锋介绍,这些技术包括:智能材料,如能在出现裂缝后自动修复的混凝土,增强结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如在城市地下管网中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流、水压以及管道变形情况,及时预警;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如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利用BIM模型结合气候数据,分析不同线路和站点在暴雨、高温等气候条件下的潜在风险;地理信息系统,可在山区公路建设中,评估边坡稳定性、山体滑坡风险等。K2d品论天涯网

此外,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可以帮助预测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基础设施可能受到的影响。分布式能源与储能技术,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在能源供应方面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另外,还有应用于危险区域巡检的无人机和机器人,减少能耗、提升气候韧性的绿色建筑技术等。K2d品论天涯网

在资金问题上,孔锋认为,基础设施改造和长期维护投入巨大。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测算,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每年至少需要对基础设施投资6.9万亿美元。K2d品论天涯网

今年5月,住建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提到资金保障机制。其中,四川省、山西省、湖南省等地开展省级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省级财政给予资金支持;贵州省、江西省、陕西省、江苏省将符合条件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和项目收益票据等;潍坊市、芜湖市等则建立了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机制,采取赋予经营性收益权、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K2d品论天涯网

基础设施领域一个关键指挥棒是工程建设标准。“由于气候变化,过去气候情景下的设计、施工、运维标准,都满足不了未来气候的要求,所以需要更新标准。”王元丰称。K2d品论天涯网

“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基础性、系统性、前瞻性不足。在治理体系方面,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尚未全面纳入相关部门、地方工作重点,治理体系有待完善;在技术体系方面,城乡基础设施相关理论研究与技术装备研发相对薄弱。”田永英说。K2d品论天涯网

(责任编辑:刘朋)K2d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