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 鹏 实习生 李昊轩
8月27日晚,禾川科技发布公告称,基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为推动资源整合,完善公司业务布局,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公司拟与王志斌先生共同出资设立子公司浙江禾川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
近年来,具身智能成为AI领域关注的焦点,海内外众多厂商纷纷推出人形机器人新品,并积极探索商业化路径,禾川科技也仅是诸多公司“掘金”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一个缩影。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8月28日,年内有12家A股公司宣布设立人形机器人相关公司或增加对相关项目投资,涉及资金投入合计达10.60亿元。
随着上市公司的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中金公司研报表示,具身智能未来有望在各行各业中落地,发展前景广阔。预计至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35万台,市场空间有望达581亿元人民币。
上市公司“跑步”入场
人形机器人作为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载体、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相关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正日益凸显。
上市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8月28日,A股市场共计有54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市值合计达7189.37亿元。
以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与驱动技术的佼佼者汇川技术为例,其工业机器人产品在国内销量领先。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于2023年组建人形机器人技术团队,逐步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
除了直接增资人形机器人有关项目外,更有不少上市公司选择设立相关子公司,以进一步加速资源整合,完善公司业务布局。
例如,豪森智能发布公告称,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豪森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暂定名,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名称为准)(以下简称“豪森机器人”),以实施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的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应用项目,重点发展人形机器人集成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以下简称“AMR”)的软硬件产品在公司主营业务智能产线领域应用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业务,并进一步拓展人形机器人和AMR智能生产设备和测试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业务。
得益于上市公司的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加速驶入“快车道”。中科创达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将自主研发的AMR移动机器人底盘与机械臂完美结合,打造了复合型智能机器人。该机器人不仅能够通过大语言模型理解复杂的自然语言指令,还能借助智能视觉技术实现精准的环境感知与物体识别,从而自主完成物体拾取等复杂任务。
算法等方面短板尚待补齐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动力,但也要看到,当前人形机器人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
市场人士表示,国内在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为具身智能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但当前相关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难点,比如,训练数据量和丰富度不足,在核心算法、基础框架、芯片以及高端人才培育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产业链上下游均处于发展早期,成熟度和协同性仍有提升空间。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行业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我国在很多关键硬件上还存在技术短板,产业生态尚不完善。
展望未来,盘和林建议,一方面,相关公司应加大研发投入,专注于突破核心算法和基础框架,提升芯片和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弥补关键硬件技术短板。另一方面,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通过建立产业联盟等方式,促进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链的成熟度和协同性,提升产业整体实力。
(责任编辑:王婉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