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案办成!
起底“职业闭店”金蝉脱壳术
不良商家圈钱跑路,征信“白户”成法定代表人顶债
美容院内只剩零散物品 受访者供图
10月22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办成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查处了涉及“艺术伞”和“木艺艺术”的两起典型案件,罚没款共计65.58万元。
近年来,各地频发职业闭店现象,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记者以“闭店”“跑路”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了大量类似的消费者投诉,发生在健身房、美容院、教育培训等预付费模式的行业。近日,佛山一家美容院突然停业,其八个月前就开始停发员工工资,同时更换法定代表人,并在停业前大搞促销诱导充值,个中操作手法与此前许多职业闭店案例如出一辙。
记者暗访发现,“职业闭店人”通过更换法定代表人和顶债手段,帮助企业负责人逃脱法律责任,甚至会在闭店前联合商家推出金融产品进行资金套现。而被招募为顶包人的“职业负债人”往往是在征信系统中无信用记录的“白户”,他们被高额回报诱惑,成为新的法定代表人来担责。招募者声称顶债操作只会影响征信,没有其他风险。但专家提醒,若是在明知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与商家合谋圈钱,顶包人可能涉嫌诈骗等犯罪。
不良商家敛财跑路,“职业闭店人”操盘顶包,这种套路俨然已成灰色产业链。此次全国首案,正向社会传递了打击“职业闭店人”的明确信号。
现象频发
佛山一美容院停业 套路形同职业闭店
在一家号称连锁的宠物店充值了1000元,去了两次后店就全关了;给孩子报了小主持人培训班,缴纳30000元学费后,培训班突然失联……近年来,预付式消费领域频发职业闭店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商家在跑路前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辙:更换法定代表人、诱导充值、停发工资,然后突然关店。近日,佛山一家美容院突然停业,又是一起疑似案例。谢女士(化名)告诉记者,这家医疗美容公司已经营多年,10月18日还在营业,10月19日她再去时发现大门紧闭,门口贴着一张通知:“因企业经营困难,本公司即日起停业整顿,对不起!”店里的美容设备一夜之间被搬空,只剩下几张桌椅和垃圾桶等零散的物品。
李女士(化名)是该美容院的长期客户,这些年来累计消费达数万元,目前会员卡里还剩2000多元。在她看来,这家美容院的突然停业和之前一些公司跑路的手法非常相似,就在今年9月,商家还通过直播大搞低价促销,吸引了大量客户充值,“显然是有计划地进行最后的圈钱。”
李女士还提到,该美容院在吸引客户充值时声称公司有三家店,卡内余额和所有美容项目可以在三家店通用。然而在10月19日其突然闭店后,消费者前往其他两家门店时,却被告知余额不可使用。李女士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其他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当时两边是合作状态所以才可以通用。但是现在发生这个事情,合作是中断了。”
记者了解到,该美容院闭店后,受影响的消费者组建了维权群,群成员近百人。
不仅是消费者,员工也受到了影响。李女士表示,该美容院一护士告诉他们,自己从2月份之后便未收到工资,且直到10月18日下班前都没发现公司有任何异样。就在员工下班后,所有设备才被连夜搬空。目前,被拖欠工资的员工也正通过法律途径寻求维权。
记者通过企查查平台发现,在该医疗美容公司停止支付员工工资的同一时期,公司发生了重大的管理层变动,原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首席代表、合伙事务执行人等关键职位均从刘某某变更为杨某。
操盘手段
更换法定代表人逃债,跑路前还集资捞一把
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不少“职业闭店人”公开提供服务。记者电话联系了一名自称“职业闭店人”的黑龙江赵先生,并以经营不善的连锁超市法定代表人身份与其沟通,表示自己欠员工工资和货款等多笔债务,询问是否有办法不偿还这些债务,并在短期内全身而退。
赵先生听完后,推荐了一套职业闭店的操作方案。他表示,只需将法定代表人的身份换给一个“职业负债人”,这样一来,企业的所有债务,包括未付的员工工资等都被转移到“职业负债人”名下。这个“职业负债人”是专门替债或担债的人,替代原商家承担所有法律责任。“您本人不会有任何法律责任了。”赵先生说,最终的责任由“职业负债人”承担,“他会面对所有法律诉讼,但通常他的资产已通过职业律师的操作变得无从追偿,最后只能有‘终本判决’,他会成为失信人员(老赖)。但对他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失信就失信了。”
为何更换法定代表人就不用偿还债务了?广东南方福瑞德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文文解释称,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其债务原则上仅由公司自行承担,法定代表人一般不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只是当公司因未履行债务被强制执行时,法定代表人也会被限制高消费。
面对记者提供的“拥有四家连锁超市且总面积上千平方米”的公司情况,赵先生进一步建议记者在更换法定代表人后,利用金融手段进行融资,以补充亏损甚至获取利润。具体来说,会创建一个与超市挂钩的金融产品,通过融资形式吸引投资者,融资所得金额由商家与“职业负债人”对半分。“比如融资做成的这个产品最终筹集了800万元,那么400万元给你,另外400万元归‘职业负债人’,利息给投资众筹的人员。”整个过程周期在一到三个月之间。如果金融产品需要较大金额的融资,他们的团队还会进驻当地进行操作。
赵先生进一步解释称,金融产品最初通过高额回报来吸引投资者,并用后来投资者的资金支付早期投资者的回报。随着新投资不足以覆盖承诺的利息,资金链就会断裂,项目就会破产。破产后,“职业负债人”会承担所有法律责任。经过这一轮操作后,商家通过融资套现,避免了法律追究,并保留了所获得的资金。
赵先生表示,他们在多个城市都有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北京和广州。”此外,金融产品必须与公司的原有业务挂钩,超市类项目他们较少操作,此前多次成功操作过饭店、酒店、洗浴中心和健身房项目,因为这些项目体量大,操作性更强。例如,酒店可以声称创建投资基金用于购买和翻新,提升盈利能力;健身房可以预售会员卡集资,提供折扣吸引长期会员。
对于“职业闭店人”套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尹旭指出,这种更换法定代表人的行为明确违反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职业闭店人”采取恶意骗取预付款、吸收公众存款等措施,直接违反刑法相关规定,涉及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顶包风险
征信“白户”背债,涉嫌虚假登记甚至诈骗
在职业闭店流程中,“职业负债人”通常会被引入顶债,成为公司的新法定代表人。这些人往往没有偿还能力,不在乎被限制高消费或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职业负债人”多是那些在征信系统中没有信用记录的“白户”,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中老年人成为了首选,这类人往往缺乏相关的法律和金融知识,容易被说服成为顶包者。
例如,此前跑路的北京美吉姆一些门店的运营方将法定代表人更换成辽宁沈阳某村的70多岁村民李震。北京金宝贝、天津金宝贝、上海金宝贝的运营主体都在今年1月相继变更法定代表人为广东惠州惠东县某村53岁的男子陈雄生。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白户”是如何被招募以及如何顶债的,记者以“白户”为关键词在社交媒体、二手购物平台等进行搜索,发现了不少相关招募信息,甚至有广告直接标明“寻找公司背债人”“安全,不判刑”。记者给多名招募者发送了私信,其中一名叫徐先生(化名)的招募者不久后回复了记者。“缺钱想赚钱的来,安全靠谱……”徐先生的招募信息声称“一手资源”,并开出高额资金回报。
随后,徐先生给记者介绍了一通关于不良资产的包装运营手法,招募的“白户”需要承担债务责任,类似于一个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顶包人”。他表示,这种操作对“白户”来说没有风险,只是征信会变“黑”,但“征信‘黑’五年后就没事了,其他没任何影响”。
招募人声称的“没有风险”“安全,不判刑”是否属实?
刘文文指出,“职业负债人”及类似的“白户”操作实际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如果“职业负债人”在明知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还与经营者联合吸收更多预付款并转移挪用,可能涉嫌虚假登记被行政处罚,甚至可能涉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或挪用资金罪等多项犯罪。
这种风险也在现实中得到印证。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背债的“白户”黄平被判贷款诈骗罪,获刑四年十个月,除房贷外,还需与主犯等人共同偿还169万元的债务。
专家说法
职业闭店钻企业登记及预付费空子,市监公安应协力严打
职业闭店、职业背债的操作何以可能?钻了什么空子?
刘文文介绍,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只需要提供公司相关决议,由公司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即可。黄尹旭指出,“职业闭店人”正是利用了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制度中审核门槛相对宽松的空当进行操作,背债人往往对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一无所知。
此外,黄尹旭表示,预付费管理模式本身也存在一些监管漏洞,“职业闭店人”通过虚假宣传、夸大优惠力度和设置不合理的退款条件等手法,诱使消费者提前支付大额费用。
“职业闭店人”正是利用公司法程序中相对宽松的空当和预付式消费模式的监管不足,帮助不法商家逃避债务。对此,相关部门正逐步采取严厉打击措施。专家指出,此次“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的成功查处,展现了执法部门的决心和能力。
此外,消费者在预付式消费中的权益保护也得到了政策性规范。黄尹旭介绍,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预付式消费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经营者决定停业或迁移服务场所的,应提前告知消费者并退还预付款。此外,202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将清算义务人和帮助逃债人纳入责任主体的范畴。
黄尹旭建议,针对“职业闭店人”的行为特点,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其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等应加强协作,建立联动机制,对涉嫌职业闭店的企业和中介机构进行严厉打击。
如果消费者遇到企业预付款后跑路的情况,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呢?中消协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当地消协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记者 罗清峣 实习生 刘思语 杜婉瑜)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