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飘着雪”的刀郎,在沉寂多年后,终于又登上了热搜。事情的原因,要从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说起。
这首7月19日发行的新歌,竟然被网友解读成“歌词一口内涵了那英、汪峰、高晓松、杨坤四位娱乐圈明星”。
《罗刹海市》的歌名,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章节,主要讲述了一个以丑为美的颠倒世界,内容非常具有讽刺性,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阴阳怪气”。
如果单从歌词来看,除了借用小说文字构建了一个有点荒诞的世界,其他并没啥不妥之处,但就是有网友一一对号入座,品出了所谓“影射”的人物。
这样的解读,或许还要从多年前刀郎和其他几位的恩恩怨怨说起。
2010年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评选十年影响力歌手时,那英说刀郎的歌虽然销量很高,大街小巷都在传唱,但是没有美感,去KTV点刀郎歌的都是农民,因此不能入选十大歌手。
汪峰也表示:“我不认为刀郎是一个好歌手,也不认为他是一个好词作者。我认为他只是一个会抓住时机、会利用网络平台、会迎合大众心理的商人。他的歌曲没有任何的艺术价值,只是一种低级的娱乐。他的歌词没有任何的深度和内涵,只是一些肤浅的感情表达。他的旋律没有任何的创新和突破,只是一些老套的模式和公式。他的声音没有任何的特色和魅力,只是一种平淡的嗓音。他不配被称为一个音乐人,更不配被称为一个艺术家。”
作为那英好友,杨坤也跟着开腔:“刀郎的歌是音乐?他那叫音乐吗?”自己的32场演唱会却人影稀落,还都是在二三四五线城市开的。高晓松的话更难听:“刀郎的专辑?我会直接扔进垃圾桶里。”
理清了曾经的江湖恩怨,再来看歌词,某些网友的解读好像就真那么有鼻子有眼了。
歌词开头的“丘河”,丘为峰,河为水,这里网友就解读出了“汪峰”来。后面那句“未曾开言先转腚”,不就是中国好声音的转椅吗?加上紧随其后的“那又鸟”,不少网友自然品出了那英的名字。至于歌词里说的“马户”和“公公”,也分别跟杨坤和高晓松对上了号……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这纯粹是好事者吃饱了没事干的“生搬硬套”,“好不容易时隔多年发新歌,刀郎完全没必要一下子得罪这么多人”、“人家只想好好做音乐,看热闹的人赶紧散了吧”。
当然,除了这些争议外,刀郎新歌《罗刹海市》也带火了一则聊斋故事。《罗刹海市》因与《聊斋志异》的一篇故事同名,引来网友纷纷查阅典籍,带火了《聊斋志异》。
与刀郎以前的歌曲相比,近日网上流传的《罗刹海市》无论歌词与风格都显得不同。这首名为《罗刹海市》的歌词写道:“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过苟苟营,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歌词显得晦涩。网友说,没点文化还看不懂。
《罗刹海市》引发热议。(来源:视频截图)
有知情网友称,这首歌的灵感源于《聊斋志异》的一则故事,于是,网友纷纷查阅《聊斋志异》的同名篇章,试图解读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的“弦外之音”。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引发关注。(来源:视频截图)
据介绍,《罗刹海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国家,那里的人以丑为美,越是狰狞怪异,越以之为美,越显荣富贵。
据介绍,“此篇乃愤世嫉俗之文章”。蒲松龄在此篇文末写道,“花面逢迎,世情如鬼。”据分析是蒲松龄在科举制度下怀才不遇,指桑骂槐的产物。
《罗刹海市》引发网友议论。(来源:网络截图)
网传刀郞的同名歌曲刚好拾取了聊斋小说中的部分元素,歌中不乏“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之类的表述。网友怀疑是在指桑骂槐,借歌浇心中块垒,有某种隐喻含义。
网传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因此引来众多转发与热议,目前尚未见来自刀郎方面的回应。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潮新闻、极目新闻、都市快报、网友评论等
责编 | 吴瑕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