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了,一个令考生和家长无比纠结焦虑的问题来了:怎么填志愿?我国目前有3000多所高校、近800个专业,要从这里面选到“最合适”的,听上去就很不容易。
连日来,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关于“报新闻学专业就打晕”的言论,引发了众多新闻学界和业界的讨论。就业难、学历贬值的现实与网上流传的那些“天坑专业”、张雪峰们段子无数,都在影响考生们的选择。
与此同时,大规模的专业改革正在持续推进中。早在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最新的本科专业调整方案,高等专业本科专业目录新增21个专业,925个本科专业面临裁撤,其中,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为甚。在2022年,撤销这几个专业的院校分别达到27所、23所和22所。“学着学着,专业不见了……”
如何挑选满意的院校与专业?如何弥补城乡学生的“信息差”?被所谓的“天坑专业”录取后悔了怎么办?怎么看待志愿填报师这一新生职业?观察者网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生涯探照灯研发总监林楠。
观察者网:关于志愿填报,现在都呼吁家长以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为主,结合考生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家庭经济能力、专业就业前景等等进行整体分析,您认为在挑选学校和专业时,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选项?报考志愿时有哪些基本准则可以遵守?
林楠:我觉得首先要看做决策的目的,就是说填志愿是为了什么?其实每个家庭的诉求不一样,有些就奔名校,只看学校层次;有些特别看重就业;有些孩子则有特别想学的专业,完全以专业为导向……因此在进行志愿填报时,既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也要确定自己决策的优先级,确定决策标准。
2022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前10个专业,图自麦可思研究
很难说有一个四海皆准的准则可以遵守。这个过程中可以参考很多客观的信息,但本质上还是回到考生和家长内心,优先级到底是什么?作为高考志愿规划师,我们主要是梳理整个家庭的想法,将其体现在最终的志愿方案上。我们是辅助他们去完成志愿填报,不能替他们决策。
如果想法冲突,我们会尽量把了解的信息给到他们。比如说某个孩子数学不好,家长非得要求孩子去学跟数学相关的专业,数学专业确实很热门,就业前景也很好。但我们就会提醒,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都不好,他以后到大学会不会挂科,学不下去等等。
其实填志愿的最终呈现就是一张志愿表,表里需要填目标学校和专业范围,并进行排序。一般而言,报考学校的层次是由考生的分数决定。而在专业选择上时,我们通常会请考生做一些专业的生涯测评工具,并进行解读分析,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就业等等,再给出建议澄清误区。
观察者网:您经手的这些例子,家长和考生会优先考虑的比较占多的是哪一个?比如说就业?
林楠:对,今年就业肯定是热门,现在宏观经济形势还处于恢复期,互联网、房地产、教培等行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荣景不再,大家总体的感觉就是就业难了:机会少了,努力与预期回报不再成正比……
在这个背景下,大家都会发出疑问,这个专业就业好不好。我一般都会提醒他们,现在看的就业数据都是前几年的,是滞后的。
这其实是一个被大家经常忽视的状况:我们当下所参考的行业发展、就业情况,对考生实际就业而言是一个落后的预测指标。因为志愿填报的结果要到4年大学毕业或者硕士毕业后才会真正的显现出来。我们站在此刻回想6-7年前,可以预想到互联网、房地产、教培行业如今的情况么?
所以如果选的专业孩子根本不喜欢,大概率他以后也不会干这行。由于中学阶段生涯教育的不足,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缺乏对专业、职业的探索,因此要在大学四年乃至更长的学习中,慢慢找到自己专业和兴趣方向的结合点。事实上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的人也不是特别多。即使专业没选好,也有机会有别的发展,只是可能要多走一些“弯路”。
2023年6月25日,河北省邯郸市,在第一中学举行的“2023年高招咨询会“上,考生和家长在了解高校招生信息。图自IC Photo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