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有很多的年轻人来到北京,他们明明知道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多人不得不“打道回府”,甚至76%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在哪里生活。但他们还是愿意用自已的青春来一场无悔的尝试。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他们?究其原因,北漂族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坚信市场经济可以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遇,可是,他们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幻象?北漂族从形成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其大部分成员将成为“自由”的殉道者,成为北京这座大都市的过客,他们用青春创造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奇迹,而自身却随着时光的流逝实现着内部的自我淘汰。
(图片来源:网络)
眼泪不能挽救自己的北漂命运
北漂族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坚信市场经济可以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遇,因此他们有着充足的干劲和拼搏精神,在成为北漂族一员的早期阶段,这种信念更是特别明显。但是随着职业和事业发展差异,他们很容易自发地分划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态度:事业顺利的成功者更加相信“努力就会赢”,专注于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前景,对“空洞的”社会政治话题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最终演变为“政治冷淡的经济人”;另一些人庆幸自己的事业发展机遇,并深刻领会到社会运作的某些潜规则,从而对社会关系网络的维持与建构格外注意,成为耳听八面、眼观四方的“社会能人”;大部分北漂成员的事业发展往往并不如意,很多人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所谓“平等竞争”其实并不公平,进而哀叹自己的出身和社会交往技巧,成为无可奈何的“社会抱怨者”;而有的人则自叹命运不济、个人能力不足,将事业的失败主要归因为自身某些素质的暂时性缺憾,主动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生活目标,成为暗自反省的“社会适应者”。以上四种心态虽然体现了北漂族社会情感体验的差异,但是他们仍然有着相似的情感认同,那就是他们都认为只有适应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而不必管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则到底是什么;北漂人必须自立自强,眼泪可以换回人们的同情与怜悯,但不可能挽救自己的北漂命运。
也因此,北漂族普遍有着强烈的事业成就动机和愿望,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不能满足于现状,天然地具备了所谓的“竞争精神”。这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工作狂人”的产生,尽管他们也感到身心疲惫,但仍旧从事着“没有假期”的工作,为“看不到尽头”的目标而努力。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北漂族形成的社会根基存在着密切关系:该群体的早期成员天然就是一批具有探险精神的年轻人,他们来到大城市的最大愿望就是实现自己的“自由创业梦想”,为了这个梦想的实现不惜献出全部青春。这种北漂传统必然催生出一股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也形成了该群体成员空前的社会压力感,对100位北漂人的调查证实:只有7%的人回答基本没压力,而且大多是因为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本来就不指望能够在北京独自创业,只是前来“历练自己”。
徘徊于社会公正与非公正之间
除了对市场经济规则的共同信奉之外,北漂族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也有着大体一致的心理感受和社会理解,他们大多都能隐约体会到所谓“不平等体制下的平等机会”这样的现实,即认识到当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平等与不平等”的结合体,平等体现为市场经济的机遇对北漂族中的每个人都是大致相同的,只要个人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资源就有可能把握住这些机遇;而不平等主要体现为行业的垄断和事业发展起点的不平等,以及由此导致的个人把握机遇的能力之差异。这导致北漂族徘徊于对社会公正现象与非公正现象之间,难以同时在情感与理性上调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籍贯观念普遍而鲜明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既可看做对北漂族地缘意识的一种调侃性形容,也可以看做他们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表达,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他们的生活状态直接相关。长期漂泊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大城市当中,对友情的心理需求可以通过身边的同事或同学获得满足,而对亲情的心理需求则只有借助有着地缘关系的老乡来满足。所以在企业单位里面,籍贯几乎是所有人都熟悉的基本信息,同事之中发现老乡经常会“亲上加亲”,就更容易成为知心朋友,且他们还会通过其他渠道来扩大自己的老乡群体,形成“滚雪球式”的群体发展方式。随着北漂当中“找老乡”现象的扩展,某些比较活跃的北漂人不定期地组织召开“老乡会”,还有的人借助腾讯QQ网络平台建立了老乡聊天群,以方便随时保持联络,在百度空间中(百度网站设立的博客专栏)还出现了专门为在京老乡聚会提供有偿服务的公司广告。
自由并迷茫着
梦想终归是梦想,成功者必然只是少数人,北漂族也逃脱不了这种社会发展的通则。随着他们社会地位迅速、显著地的分化,无数北漂族的“老板梦”最终只能走向破灭,不得不安心为别人打工。而即使同为“天涯沦落人”,他们的收入差距也是很大的,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天壤之别。在这种强烈对比之中,部分北漂族的心理反差逐渐形成,开始探索事业成功之外的其他渠道以改善自身的社会地位,比如“男女驸马”现象(找一位北京当地人为妻子或丈夫)就体现了此种心理状态。而且,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动,他们中的一些人逐渐脱离了北漂群体。这当中,除少数人购买住房并具有北京市民户口之外,绝大多数北漂族最后不得不 “打道回府”,返回自己的家乡再创业或继承父业而继续演绎祖辈的人生轨迹。然而,北漂族中的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大城市的自由生活与快节奏工作,对自己家乡的生活方式难以适应,因此,一些人在一段时间的返乡生活后不得不再次回到北京。网名为“无奈”的北漂朋友在工作压力之下返回河南老家生活了半年,最终因为难以习惯农村的生活方式而再次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上,她认为:“在北京生活虽然很辛苦,但感觉很有意义,能让人感受到自由的空气,在农村老家是不可能产生这种感觉的。”自由至上的理念在这个群体中十分普遍,但是获得自由的同时也经常伴随着迷茫,北漂族当中的不少人抱有“坚持一天是一天”的态度,他们对自己未来前途的认识通常是不清晰的,对100位北漂的统计调查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当中有高达76%的人回答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到哪里生活。北漂人对自己未来前途的迷茫再次证明了他们生活的“无根”状态。
户籍不是根本问题
北漂族的生活处境与中国的户籍制度有着密切关系,但是从现实状况来看,户籍不是根本问题,因为市场经济的淘汰机制不是单凭几项社会政策就可以改变的。北漂人的命运天然地与其经济地位联系在一起。他们若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不管是否具有北京户口都难以真正享受到市民的待遇。自由的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热情,同时也注定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竞争结果,北漂族从形成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其大部分成员将成为“自由”的殉道者,成为北京这座大都市的过客,他们用青春创造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奇迹,而自身却随着时光的流逝实现着内部的自我淘汰。北漂族不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它是流动的,是不断更换内部成员的“临时部落”,他们有组织却无领袖,有经济能量却无政治能量。北漂族那种“相信市场不相信眼泪”的性格,那种渴望自由、推崇竞争的理念早就决定了他们必然遵循自由市场经济的法则来选择人生未来,当他们不得不结束“无根”生活时,他们会水到渠成地被吸纳到另一个社会群体当中去。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