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457万人今日考研 多地升级考场防疫措施护航考生

字号+作者:记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12-25 08:1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今日(25日)起,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举行,本次考试报考人数达到457万,创历史新高。在当前复杂的疫情形势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

  今日(25日)起,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举行,本次考试报考人数达到457万,创历史新高。在当前复杂的疫情形势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署,并采取多种保障措施,确保考生应考尽考。6Ey品论天涯网

  457万人报考!考研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6Ey品论天涯网

  按照此前公布的消息,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7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6Ey品论天涯网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本次考试报名人数高达457万人,相较于上一年度的377万人,激增8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6Ey品论天涯网

  从近年数据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大关,达201万人;2020年,考研人数则首次突破了300万大关,达341万人;到2022年,这一数字首次突破400万。6Ey品论天涯网

  纵观这些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7年的201万,到2022年的457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增加了256万。6Ey品论天涯网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长15.8%。就“考研热”原因,报告分析,近六成考生因为就业竞争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6Ey品论天涯网

  “高校毕业生主要有三大出路:就业、国内深造、出国深造。从就业角度看,就业竞争导致部分学生由就业转向读研,从出国的角度讲,目前国外的疫情并没有得到完全遏制,更多的学生选择在国内深造,这些因素都在导致国内考研热情不断高涨。”新文道教研院院长万磊此前对媒体分析。6Ey品论天涯网

  疫情形势复杂 各地对考试防疫措施作出要求6Ey品论天涯网

  针对当前国内散发的疫情形势,教育部和各地方就考试相关的疫情防控工作都作出了要求和部署。6Ey品论天涯网

  22日,教育部召开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会议要求,对疫情形势复杂的重点省份进行专项调度,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妥善处置疫情封控地区滞留考生就地参加考试。同时,增设备用考点、隔离考点及医院考场、集中隔离点考场等,全力确保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6Ey品论天涯网

  在当前正在全力抗疫的陕西西安,本次考研,陕西省考试院要求在西安市管控区和防范区内的考生考试须持48小时内两次核酸阴性证明,其他区域的考生须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参加考试,在考生出入居住地、进入考点的过程中均须接受工作人员的查验,核酸检测结果的纸质证明和电子凭证均予以认可。6Ey品论天涯网

  根据浙江省考试院11月24日发布的《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生疫情防控须知》,考前14天内有省外活动轨迹的考生,参加考试时须向考点提供首日考试前48小时内我省医疗机构出具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材料。6Ey品论天涯网

  多地出台举措确保考生应考尽考6Ey品论天涯网

  据“陕西考试招生”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陕西省研考报名总人数近17万人,其中在西安市参加考试的考生约13.5万人。6Ey品论天涯网

  根据陕西省12月21日发布的《2022年陕西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按照“分类处置”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受疫情影响考生,将以代设考点、借考、送考上门等方式,实现“应考尽考”。6Ey品论天涯网

  在西安市各封控区内的考生,原则上由西安市负责安排车辆、点对点接送考生在原报考点的隔离考场参加考试;在西安市管控区和防范区内的考生,持48小时内两次核酸证明、从居住地点对点直达考点参加考试;其他区域的考生,持48小时内核酸证明正常参加考试等具体措施。6Ey品论天涯网

  同样受疫情影响,浙江将为约400名因隔离滞留的考生从外省和浙江省内调卷,大规模的跨省借考,在国内也是第一次。6Ey品论天涯网

  浙江全省15.8万考研考生,共有12000多种考卷,截至12月19日中午12点,因为疫情隔离,外省滞留考生需在浙江借考184人,涉及23个省;省内滞留考生需省内就地借考213人。(郎朗)6Ey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