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锻炼、买药、小修小补——这些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服务,今后有望在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实现。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选择50个左右城市开展试点,每个试点城市选择100个左右社区作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项目。今后,将有更多优质服务“嵌入”社区、更多社区服务设施来到居民家门口。
“小社区”对接“大需求”
——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服务
走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花西文化广场,乒乓球击打声、广场舞音乐声此起彼伏。广场中一片“长”着不少健身器材的场地里,几名老年人正在锻炼。“我就住在广场附近的小区,从家走过来很方便,每天我都会到广场转一圈。”年过六旬的马大爷说。
这片广场东侧,伫立着一家花北西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临近中午饭点,广场上的人群陆续散去,有的人走进位于这家驿站一层的仁爱餐厅。
“李哥,您先坐,菜马上就好。”“余姐,带饭盒了吗?您腿脚不方便,我来帮您打菜。”张悦是仁爱餐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她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里一个微信群,“我们每天都会在群里更新菜谱,瞧,群里已经有400多人了,都是社区居民。”张悦说。
除了这家助老餐厅,花西文化广场附近步行百米处还分布着超市、菜市场、药店等便民小店以及管道疏通、门窗修补店铺,烟火气满满。近些年,围绕社区功能建设,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服务进社区,为居民生活带来不少便利。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各地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5.6万个,惠及居民3800多万户。
社区配套不断完善,但居民对社区功能还有更多期待。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社区居民李丽有两个孩子,她告诉记者,近几年自己居住的社区设施齐全了不少,但希望能进一步健全更多功能,“托育是我们一家人最关心的问题,如果社区里能提供普惠托育场地,我们能省心许多。”
如何让更多优质普惠公共服务走进社区?《实施方案》提出,在城市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优先和重点提供急需短缺服务,确保便捷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逐步补齐其他服务。
“重点推广和优先建设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也就是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暂时不具备条件的社区,可‘插花’式分散建设功能相对单一的嵌入式服务设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说。
“补齐社区设施短板是一个方面,依托设施为民服务才是我们的目的。”刘明介绍,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各地要按照精准化服务要求,优先和重点发展当前群众急需紧缺的服务,比如“一老一小”、社区助餐、儿童托管等,再逐步补齐其他服务。
盘活存量腾空间
——“补改一批、转型一批、划转一批、配建一批”,用好城市的“金角银边”建设社区服务设施
统计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社区是城市居民主要的生活范围。全国这么多城市社区,如何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先要找准社区有什么、缺什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说,明年起,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将小区、社区、街区列为城市体检的基本单元,查找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配建不达标、功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短板,列出问题台账、录入信息平台并实施动态更新,为社区服务设施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准嵌入提供有力支撑。
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在哪儿?
中国城市已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在相应区域新建嵌入式服务设施,难度不小。因此,盘活存量空间成为项目建设的重要思路。走访中,记者就发现不少社区的养老服务驿站往往“身兼数职”,比如花西文化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除了一楼的助老餐厅,驿站二楼还提供理疗、康养等养老服务;北京市朝阳区的聚福苑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不仅可以订餐,还提供义诊、家政保洁等多种服务。
“嵌入式服务设施将更多通过盘活存量空间开展建设或通过存量资源改造利用,来满足设施建设场地空间需求。”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杨浚表示,各地将结合详细规划编制,深入开展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专题研究,以加强保障民生和激励公益贡献为导向核定容积率,重点考虑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补齐城市短板而实施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类项目,在对周边不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其新增建筑规模可不受规划容积率指标的制约。
《实施方案》提出,按照“补改一批、转型一批、划转一批、配建一批”的原则,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腾空间,确保社区公共服务走近居民身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菁解释,首先是在既有社区中补改闲置空间建设嵌入式服务设施。针对既有住区内部的配建空间开展资源盘点,具备条件的社区通过拆除重建、腾退补建,运用整合社区用房、产权置换、征收等方式,充分合理利用既有住区已配建的低效闲置资源。
其次是在社区范围内转型非居住空间建设嵌入式服务设施。既有社区大多处于老城区、旧城区的核心地段,是城市更新需求较为集中的地区,一些老旧楼宇迫切需要更新改造,转型提质。把这些待更新的空间转化补充,将大力提升既有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用房需求和公共空间等。“各地应加快梳理社区周边低效商业设施、失修酒店旅馆、失养园区楼宇社区等闲置土地房产资源,引导符合条件的房屋产权人充分利用既有房屋场地优先转型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盘活潜力资源,用好城市‘金角银边’。”张菁说。
此外,还可以在既有社区中划转国有资产建设嵌入式服务设施,在新建社区中配建嵌入式服务设施。
普惠化运营
——运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降低成本,提供价格普惠的社区服务和其他公益性服务
建设嵌入式服务综合体,钱从哪儿来?由谁来建?
为吸引更多力量加入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投入、社会力量投入等积极拓宽资金来源。同时,提出“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符合条件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支持”等举措。
业内人士认为,引入更多资本尤其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不仅能带动工程相关投资、就业和消费,也有益于社区建设,推动完善社区功能。
陈力是社区养老领域的一名投资人,投资项目覆盖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他告诉记者,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是中国家庭青睐的养老模式,过去社会资本投资方向主要涉及医养结合、社区养老等,切实推动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新政策推出后,相信能吸引更多资本投向养老、托育等居民期盼的社区服务,进而带动社区功能更加完备。”他说。
建得好,还要运营得好。
设施建成后如何实现可持续运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花北西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工作人员贺意透露,助餐服务是其所在养老服务驿站吸引社区居民的主要“卖点”,能满足独居老人、失能老人等群体的突出需求,“但水电、人工、食材等运营成本不低,目前只能基本保持盈亏平衡”。
如何避免社区嵌入式服务“建设轰轰烈烈,服务冷冷清清”?刘明表示,这还需要实现精准化服务、普惠化运营。
精准化服务,就是要坚持需求导向,精准谋划设施服务项目;普惠化运营,就是要积极运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有效降低服务运营主体租金成本。通过市场化择优、委托经营等方式,向服务运营主体提供低成本设施场地空间。服务主体也要根据服务成本、合理利润等,提供价格普惠的社区服务以及其他公益性服务。刘明说:“我们鼓励通过市场择优方式选择群众满意、优质高效的服务运营主体,提供社区嵌入式服务,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服务进退,根据老百姓满意度,决定‘谁来服务’。”(廖睿灵、周倩)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