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一架波音747飞机从澳大利亚墨尔本飞抵重庆,跨洋渡海的是150位特殊乘客——澳大利亚的活牛。近年来,中国市场对鲜牛肉的需求不断攀升,而进口活畜,按规定需要在入关地点就近屠宰,于是就有了此次不同寻常的载牛飞行。媒体关注的这个新闻桥段,背后则是落实中澳自贸协定的“破冰”之旅。
尽管给牛儿们买机票不便宜,但买卖的利润、规模颇值得期待。2000年至今,国内牛肉价格翻了4倍,目前位居世界前列。据《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2020年中国牛肉消费需求总量将增加到796万吨。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让世界为之“心动”。
不仅仅是牛肉。随着收入的增加,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海淘”、亲赴海外购物等境外购买行为逐渐流行。笔者在澳大利亚工作时发现,澳产维生素、鱼油、奶粉等商品,深受国内消费者的欢迎。赴澳旅游回国,很多人会挑几样“土特产”作为给亲朋好友的礼物。由于需求火热,甚至还催生了专门的代购行业。
买外国货能否再方便些?价格能否再便宜点?无论是中韩还是中澳自贸协定,自谈判那一刻起,就承载了老百姓对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的殷切期待。日韩的化妆品,东盟的热带水果,瑞士的手表、高级医疗器械,智利的红酒,澳大利亚牛羊肉……当广受青睐的国外商品,能够以更轻松的姿态、更亲民的价格、更丰富的种类进入中国,那些看得见的开放、摸得着的实惠,很大程度上将给予分属不同国度的供需两端,超过产品价值本身的回馈与激励。
贸易环境优化的影响往往是整体性的。中国已签署实施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惠及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相关企业,甚至也不局限于双边国家。为地区乃至世界树立典范,以互通有无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与其说是国家战略,不如说是每一位消费者意愿的汇聚。正如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教授约翰·伯兰德所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惠及自身,又让世界受益”。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当下,“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等一系列中国承诺和中国行动,正通过国民的生活点滴,释放着令人羡慕的经济、文化推动力,同时也为相关国家,提供了观察自己、改善民生的窗口。
从“品醉澳洲”澳大利亚葡萄酒品鉴会在中国4个城市路演,展示50多个品牌、300多款高品质佳酿;到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琳琅满目的马来西亚白咖啡、泰国热带水果、柬埔寨珠宝、手工艺品等东南亚商品,全球范围内的经贸、人文交流与合作,生动诠释了互惠共赢的时代内涵。“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许,这是未来生活努力的目标与方向。(韩超)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