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张紫赟、王贤)科学家的工作时间如何分配?国办日前发布的《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给出了答案,确保用于科研和学术的时间不少于工作时间的六分之五。看似个人就能决定的小事,如今成了国家大事。这不能不令人警醒,科学家的科研学术时间为何得不到保障?
科学家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有人回答:“三分之一跑项目,三分之一开会,剩下三分之一搞科研。”这并非戏言。相关部门调查显示,不少科学家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不足1/3。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科研项目申报名目繁多,评估评审程序繁琐,今天你去评别人,明天你被别人评,业界甚至流传这样的话“不是在参加评审,就是在参加评审的路上”。
科学家忙于跑项目和开会,一方面缘于行政干预过多、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不完善,科技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也有少数科研人员受名利诱惑,热衷搞经费、发论文,或者奔波于各种评审会,无法专注学术研究。
让科学家的工作时间回归科学研究,是关系科技水平提升,创新驱动战略能否落实的大事。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出台的“科学十四条”中,就对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5天时间搞科研作出了规定,在当时六天工作制的背景下,是科研工作有序展开的坚强保障。如今,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创新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国办发文重提“六分之五”,发人深思。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确保科学家不少于“六分之五”的科研时间,必须改革现有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激励创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不以行政决策代替学术决策。优化科研管理流程,避免让科技工作者陷入各类不必要的检查论证评估等事务中,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减少行政干预、砍掉繁文缛节,保证待遇与贡献相匹配,科技人员才能解除后顾之忧,把更多时间与精力用到研究上,让创新蔚然成风,为提升综合国力注入强大推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