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相关负责人谈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探索新途径 积累新经验
近日,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改革开放3个方案,旨在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运行以来,在多个领域的制度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改革红利、开放红利逐步释放。随着自贸区改革开放试点不断深入,3个自贸区还将有哪些创新成果?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广东省副省长欧阳卫民:创新体制机制 打造开放高地
“国务院日前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立足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发展目标,把广东自贸区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广东省副省长欧阳卫民说。
广东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是在广东自贸区如期完成3年前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各项改革试点任务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推进广东自贸区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和更大范围对外开放纲领性文件,是《总体方案》的“升级版”,也是广东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2.0版”。
据介绍,《方案》明确了广东自贸区“两区一枢纽”的战略定位,即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提出到2020年要率先对标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将其建设成为投资贸易自由、创新要素集聚、营商环境便利、辐射功能突出的自由贸易园区。
欧阳卫民表示,对于“两区一枢纽”的发展目标,广东自贸区将从3方面进行创新、具体推进。一是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广东自贸区将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实现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准入相关行业、领域和业务。二是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广东自贸区将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在CEPA框架下率先对港澳服务业进一步开放,扩大港澳金融、会计、律师、建筑等专业服务范围,引入香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将港澳航线作为国内特殊航线管理,不断突破粤港澳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围绕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推动建立统筹国内和国际市场、空港和海港资源、在岸和离岸业务、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全球供应链核心枢纽,建设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再保险中心。
“广东自贸区将在促进与港澳双向投资、推动贸易便利化、构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主要承载区。”欧阳卫民说,推动粤港澳深度合作,要创新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加强广东自贸区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联动发展,推动与港澳在科技金融、技术研发和转化、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和培养、科技园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将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创新粤港澳三地执业资格互认、口岸查验和金融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合作机制,促进粤港澳人员、资金、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提高三地公共服务共享水平,率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记者 喻剑)
天津市副市长、天津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赵海山:对标更高标准 培育全新动能
近日,国务院批复了《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与3年前的《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相比,“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下一步,天津自贸区深化改革开放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天津自贸区又将如何服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就相关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天津市副市长、天津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赵海山。
据介绍,天津自贸区获批3年来,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截至目前,90项改革任务和两批175项自主制度创新措施基本完成,区内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4.5万户,是自贸区设立前历年登记市场主体户数的2倍,注册资本(金)1.6万亿元。使用天津市1%的面积创造了天津市约12%的地区生产总值、近10%的一般预算收入、四分之一的实际利用外资,以及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额。
提及“进一步深化”的具体内容,赵海山认为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案》提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天津自贸区将扩大汽车、飞机船舶维修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和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业领域的开放。第二,进一步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天津自贸区将积极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业务发展,推动产融结合示范区建设,探索融资租赁企业税前扣除政策。第三,进一步深化协作发展,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自贸区将打造服务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跨境投融资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租赁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
赵海山表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天津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和鲜明特色。3年来,天津自贸区积极推进京津冀通关服务和口岸物流一体化、金融服务和监管一体化、要素资源配置一体化,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率先在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实施了京津冀海关、检验检疫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构建京津冀检验检疫“五协同”体系,京冀企业通过天津口岸进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缩短3天,平均通关成本减少近30%;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为区域内市场主体提供同城化金融服务,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联合北京市、河北省成立京津冀众创联盟,构建了三地统一互联网办税服务平台,天津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中京津冀企业超过50%。
《方案》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协作发展,努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任务。下一步,天津自贸区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发挥对外开放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地区的开放门户作用。二是增强港口口岸服务辐射功能。实施口岸通关流程和物流流程综合优化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口岸的通关便利化水平,服务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三是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通过一系列金融开放创新措施,重点支持区域协同产业项目,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和资源要素配置一体化。四是完善服务协同发展机制。主要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创新经验,率先向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为京津冀开发开放带来更多更大示范效应。(记者 武自然)
福建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推动制度创新 深化对台合作
日前,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发挥沿海近台优势,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等内容。那么,福建自贸区挂牌运行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果?形成了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下一步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又在哪?针对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福建自贸办相关负责人。
福建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说,福建自贸区挂牌运行以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扎实推进各项试验任务,实现了一批重点领域的创新突破。
在全国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改革制度,解决了企业多码、多部门登记问题;率先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国际贸易管理业务一站式办理;率先在医疗、旅游、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50多个领域对台开放,率先落实台资企业和台胞同等待遇……一个具有福建特色、对台先行的自贸区“福建样本”正在形成。
该负责人说,3年来,福建省共推出实施创新举措12批310项,发布创新实践案例110个。在投资、贸易、深化对台合作、事中事后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福建自贸区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探路,切实在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了引领和促进作用。
当好改革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据了解,福建把制度创新作为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按照中央对比试验、互补试验的要求,主动对标新加坡等国际贸易投资先进规则,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手,持续推进创新工作。福建自贸区以平台孕育创新、以平台实践创新、以平台支撑创新,构建了从注册到注销的全链条投资便利化制度,形成了部门协调政策配套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开创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的金融供给新模式。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对台先行先试是福建自贸区独有的特色,挂牌运行以来,福建自贸区充分发挥沿海近台优势,积极探索闽台合作新模式,率先在医疗、旅游等50多个领域对台开放,3年来福建自贸区内新增台资企业2005家,合同台资58亿美元,建成8个两岸“三创”基地,为台胞来闽创业就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为了实现综合监管和准入后全过程监管,确保‘放得开、管得住’,福建自贸区还率先制订全国首张风险防控清单,明确了55个风险点、88条防控措施,提高风险防范精准度;率先全面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涉企信息归集率达到100%,成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的主平台。”这位负责人说。
福建省副省长郑新聪表示,根据《方案》,下一步福建自贸区将围绕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推出打造高标准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服务标准化透明化和加强闽台金融合作等21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同时,福建省将主要在创新产业合作新机制、建立通关合作新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新平台、拓展交流交往新渠道等4方面加大创新开放力度,让改革试验的成果惠及更多两岸业界和民众。(记者 薛志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