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培育发展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
这是考虑到我国城乡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很多地区一边是大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边是乡村的传统农业。未来的乡村经济是多元化的,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重要补充。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需要使用城市的科技特别是农业科技来改造乡村传统农业,利用城市的工业来延长乡村的农业产业链条,利用城市的互联网产业等服务业来丰富农村的产业业态。
实现上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需要有若干种类型的空间载体作为支撑。在这些空间载体上,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可以就地就近就业和城镇化,乡村的集体土地、特色资源等生产要素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城市的人才入乡、工商资本入乡、科技入乡和金融入乡,也都落在这个空间载体上。如果缺少这些空间载体,乡村没有能力承接城市要素,就会产生“城市的要素落不下、乡村的要素用不好”这一困局。
《意见》将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作了具象化,明确提出了5种载体的具体形态,方向是将其培育成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先行区。一是把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融合的重要载体,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二是把农业园区作为重要平台,优化提升各类农业园区。三是完善小城镇联结城乡的功能,承接一定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四是探索美丽乡村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式,盘活用好乡村的资源资产。五是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典型项目,特别是要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重点培育一批国家城乡融合典型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与此同时,无论做哪些改革创新,在推进体制机制破旧立新过程中,都必须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农民和集体、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必须守住底线红线。在搭建各类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的过程中,要防止乡村产业发展起来了,但环境被破坏了、乡愁没有了。因此,《意见》也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农民主体、共享发展;提出了要坚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特别是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各类政治经济社会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所 张晓欢)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