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部分常用药短缺、价格不合理上涨问题开出了标本兼治的药方。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常用药供应保障和稳定价格的措施,确保群众用药需求和减轻负担。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建立健全基本药物、急(抢)救药等常用药保供稳价长效机制,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是重大民生关切。会议提出,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针对部分常用药出现短缺、价格不合理上涨的问题,采取四方面的解决措施。
一是完善药品采购政策。对短缺药清单中的品种允许企业自主合理定价、直接挂网招标采购。对替代性差、供应不稳定的短缺药、小品种药,采取集中采购、加强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等方式保供。研究加大急需药品进口,满足群众需要。
二是促进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提高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占比。
三是搭建短缺药信息采集平台,实施药品停产报告制度,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
四是强化药品价格监管和执法,对不合理涨价依法依规督促纠正,必要时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等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对垄断、操控价格等行为,依法实施巨额罚款、市场禁入直至刑事处罚。
这四大“药方”可谓标本兼治。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允许企业自主合理定价是应对短缺药供应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他认为,目前最主要的药品短缺现象的产生都与价格不合理、企业生产没有积极性有关。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短缺药品都是进入了政府采购目录的低价药,进入采购目录后常常三四年价格不调整,但市场环境在变化,人工、原料、财务成本都在上涨,应当允许这一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在合理的范围内调价。”史立臣说道。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的一项监测显示,生产企业数量多,供应比较充分的药品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而对于供应企业数量少的药品,政府要注意加强生产销售的引导,防止因为采购策略的问题,引起药品短缺。
一名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一些临床用量非常小的药,也就是常说的“孤儿药”也容易出现短缺的状况,比如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溴吡斯的明片,因为价格便宜用量少,曾经出现过断供。
他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导措施中提到的,对替代性差、供应不稳定的短缺药、小品种药,采取集中采购、加强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等方式保供是一种解决办法。短时间内,他建议,在临床继续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临时性进口的方式,拓宽采购渠道,以解燃眉之急。
“必须切实保障基本药物、急救药等常用药的供应,对患者天天服用的常用药,特别是救命药决不能断供。”李克强总理在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上强调,“我们常常讲‘医者仁心’,卖药也要讲良心。因为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特殊商品,不能说涨价就涨价。”
史立臣表示,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原料药厂家关门倒闭,原料药市场出现了少数厂家垄断、哄抬价格的现象。一些原料药品种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价格上涨10-20倍。
今年以来,上海、山东、湖南、贵州等地相继发布别嘌醇、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硝酸甘油、维A酸等药品涨价断货或供应不足的消息。这些药品涨价的背后大多是原料药价格的上涨而导致的下游企业断供。
对于这一类原因导致的药品短缺,史立臣向澎湃新闻记者分析,应该在源头上加强整治,而不能靠简单的市场价格调节来缓解,对于操纵市场价格的企业应当给予有威慑性的惩处措施。并且,政府应当扶持和鼓励药品生产企业自建原料药生产基地,从供给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强化药品价格监管和执法,对不合理涨价依法依规督促纠正,必要时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等措施。对垄断、操控价格等行为,依法实施巨额罚款、市场禁入直至刑事处罚。
短缺药的信息监测和储备机制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提高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占比能够扩大市场对基本药物的需求,从而增加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基本药物也就是通常理解的可医保报销的药物,过去病人对医院多有怨言,认为自费比例过高,通过提高基本药物占比也能够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与我国正在推进深化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此前曾表示,短缺药供应要通过两个方面制度来保障,首先是通过监测发现苗头问题,每个省份布局不少于15个监测哨点的基础上,联通药品研发注册、生产流通、采购使用等重点环节,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体系和预警机制。其次是强调建立长效机制,注重会商联动,九部委组成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突出跨领域、多部门的政策统筹、协作配合、有效联动,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记者 包雨朦)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