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再次部署做好“六稳”工作?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提前应对。
国务院常务会指出,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落实好已出台政策基础上,梳理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精准施策。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早有判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会议还提出,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全面做好“六稳”工作。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上证报记者分析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和美联储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拖累了全球经济,预计明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速将跌至2.6%,非常接近2.5%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分水岭。考虑到政策传导的时滞,因此我们在提升内需方面要早做准备。
释放降准信号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提出,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之后,再次提出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并明确发出降准信号。
“我们一直预计下半年继续降准,目前来看为了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加大地方专项债发行力度,再次实施降准符合预期。”章俊说。
值得注意的是,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就曾指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金融部门继续做好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相关工作。”
天风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表示,预计货币政策会继续进行配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冲地方债大量发行带来的供给压力。10月之后,央行货币政策或会有进一步行动,包括调低操作利率、进一步完善“三档两优”准备金框架等。
提前下达明年部分专项债额度,扩大使用范围
为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会议明确,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部分专项债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
此前有报道称,监管部门已下发文件,要求地方报送2020年重大专项债项目资金需求情况,今年将提前下达部分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提前下达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是我国政府为了有效平衡地方政府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和到位时间的常规操作。
2018年以前,由于全国两会在3月召开,地方政府债额度审批以后,地方政府发行使用资金一般要等到5月左右,这样容易在年初出现资金缺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可以在四季度提前下达部分明年的额度,以便来年年初发债筹资,匹配项目资金需求。
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还进一步确定,要扩大地方专项债使用范围,重点用于交通、能源、农林水利、污水垃圾处理、冷链物流、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项目,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不得用于土地储备、房地产、置换债务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
从专项债扩大范围主要用于基建和民生改善来看,进一步彰显了国家对于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的支持态度。预计未来稳基建将成为稳投资的关键。
基建投资有望改善
年初以来出台大量促进基建的对策,但目前来看效果不明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月,基建投资增长3.8%,比上个月下降0.3个百分点,为年内最低增速。不过,机构普遍预测,即将公布的8月份基建投资数据有望改善。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分析称,8月地方专项债基本与7月水平相当,叠合去年同期的较低基数,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将有一个百分点以上的回升。从制造业来看,企业仍处于主动去库存状态,8月制造业投资增速预计基本与上月持平。
“在维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变的大前提下,年内稳增长的抓手还是基建补短板。”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货币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基建投资增速没有明显改善。但伴随着近期相关政策出台和加快落地,预计基建投资增速会企稳回升,四季度会温和回升至6%左右。
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7月全国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11%,可能预示未来基建投资将改善。下半年专项债发行可能提额,稳基建的力度将加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