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中央对于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部署逐渐增多。
3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外贸外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作用,及时出台有力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内生动力,努力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当前,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已经显现。最新公布的2月经济数据显示,不论是衡量大中型企业景气度的官方PMI指数,还是衡量中小型企业景气度的财新PMI指数,都呈现大幅收缩之势,表明制造业生产和需求因“疫”而短时间内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反映建筑业和服务业活跃程度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明显回落,表明非制造业供需增长受到较大影响,这其实对应的就是投资与消费的影响。
随着疫情态势日渐向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对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意义重大。
要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掌握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推出针对性帮扶措施,有的放矢地解决企业实际需求,通过政策靶向发力、精准有效,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推动交通运输、快递等物流业加快复工复产”的部署,无疑透露出中央在下一盘政策调节的“精准棋”,因为物流业是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推动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复产复工,有利于畅通经济循环,实现交通、人流、物流的全面畅通,不仅有助于促生产、稳经济,对保民生、稳就业也大有裨益。
事实上,为了恢复生产、稳定经济,最近中央和地方早已在精心部署,未雨绸缪。从经济政策来看,更加注重系统性与协调性。比如在财政政策方面,已经出台了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同时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货币政策方面,近期央行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包括在前期已经设立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最近又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引导整体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随着美联储意外降息应对疫情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空间或许也已打开。而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方向变得更加明确。此外,稳就业政策“组合拳”也在不断发力。
在多项政策相互配合下,能够尽快提振投资、扩大消费,使得需求不足的矛盾尽快得到缓解。有理由相信,今后估计会出台一系列“带资政策”(指有钱配套的、实打实的投资政策)。但投资重点必须从过去对基建的过度依赖转向补足民生领域的投资短板以及支持通信网络的升级换代,同时回到依靠激发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活力的政策选择上来。重视增加消费在于利用消费来稳定经济增长,扩大中小企业空间和余地;重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于提振民企信心,毕竟民企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另外,由于当前全球经济紧密相连,产业链跨国分布,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更多体现在供给领域而非需求领域,因而保障供给和全球贸易循环的畅通也尤为重要。(周子勋)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