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短期支持和中长期促进相兼顾的要求,从系统全面促进消费的角度,提出了五大方面20项重点举措。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的出台,旨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由于国内疫情多发,特别是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消费特别是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到较大影响,3月当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由增长转为下降,消费恢复进一步承压。
为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意见》给出了明确措施。在保市场主体方面,《意见》要求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实施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在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方面,《意见》明确在各大中城市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切实保障消费品流通不断不乱;在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上,《意见》提出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智慧养老、智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托育”、“互联网+家装”等消费新业态。
“同时要看到的是,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消费也将逐步回升,消费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该负责人说。
聚焦痛点难点堵点
近年来,中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业态日益丰富,居民消费从有形物质商品向更多服务消费扩展,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进一步壮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5.4%,是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然而,中国消费发展水平与主要的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增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有待提升,流通循环和消费环境有待优化。
对此,《意见》从加快健全消费品流通体系、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破除限制消费障碍壁垒、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改进举措。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意见》部署要求,聚焦消费领域痛点难点堵点和体制机制障碍,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建立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和现代服务企业向农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电下乡,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
二是完善消费发展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畅通物流大通道,加快构建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流通网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三是以改革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全面加强跨地区、跨部门、全流程协同监管,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虚假宣传、仿冒混淆、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提供坚实内需支撑
在不少专家看来,《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郭丽岩表示,消费表现既关系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全局,也关系到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意见》兼顾短期和中长期,强调各部门协同发力,对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力有着积极意义。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工资性收入增长仍然是现阶段稳定居民消费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促进消费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意见》提出“合理增加公共消费”“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城市工薪阶层、农民工收入水平”等举措,将起到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的效果。
“针对‘五一’假期市场情况,商务部已经部署各地稳步开展节日市场保供工作。推动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紧密合作,根据节日消费的特点加大生活必需品备货量,进一步扩充商业库存、丰富商品种类。推动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在做好重点场所和人员疫情防控前提下,让兜底民生保障的供应网点应开尽开,保供人员应出尽出,保障‘末端配送’顺畅到位,满足群众节日期间生活需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说。(记者 王俊岭)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