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2日下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一起来看——
发布会速览:
● 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
● 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的消费需求。
● 县城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 将进一步放开放宽迁移政策,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 加快推进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房屋保险制度、房屋养老金制度建设。
——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
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兼顾城市间流动人口,统筹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最关心的稳定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权益维护政策。
农民进城就业愿望仍然迫切,城镇化率提升还有较大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已经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目标。
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农村人口有4.77亿;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有1.69亿,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22.8%,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非农部门的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9倍,农民进城就业愿望仍然迫切,城镇化率提升还有较大动力。预计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升至接近70%。
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更顺畅、更便捷
公安部:
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超过4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公安部将进一步放开放宽迁移政策,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更好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就业或居住年限原则上为半年,同时不得附加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额外限制条件。
●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目前有的就业或居住年限要求还比较高,要进一步降低年限门槛。
●对于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有条件的城市要探索取消积分落户年度名额限制。
县城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
从近年发展态势看,有两个现象比较明显:一个是,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增长较快。近十年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增长了27.1%。另一个是,农民向县城集聚的现象比较普遍。从人口普查数据看,十年间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增长超过30%,县城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新型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
●从消费看,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居住后,工资水平和收入增长预期将会提高,同时将能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将会提升,消费结构和生活品质也将升级。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的消费需求。
●从投资看,新型城镇化能够有效带动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资以及居民住房等领域投资。初步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
——城市更新——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住房城乡建设部: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落实有三点考虑:
一是在目标上,将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基点,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打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二是在方法上,重点用好这几年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的好做法,包括: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多路径投入,解决停车难、充电设施不足等小区居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小区与片区相结合,拆违与新建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把存量资源整合好、利用好。坚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引入物业服务等。
三是在机制上,不仅把现有的老旧小区改造好,还要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体检查病、改造治病的住宅小区有序更新改造机制,针对性实施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加快推进房屋三项制度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部:
大家很关心房子的问题,房子像人一样也会变老,老了也会生病,这就需要建立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按照房屋建造的年代、功能类型确定体检频次,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消除发现的安全隐患。还要建立房屋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完善工程质量和房屋安全监管机制。另外,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为房屋体检、房屋维修、房屋保险提供资金保障,我们将加快推进这三项制度的建设。
依靠科技手段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城市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保障城市安全运行靠人海战术已经行不通,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比如,我们正在实施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就是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对城市的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桥梁等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对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防范,这样来提升城市的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守牢城市运行生命线。
——潜力地区和现代化都市圈——
《行动计划》聚焦两类重点地区分类施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一类是对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地区,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构建产业梯度布局、人口就近就业、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另一类是对城镇化率较高且人口持续集聚的地区,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依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推动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
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推动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地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这些地区大多位于中西部,是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来源地,目前尚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大多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县城承载能力较弱,通过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县城建设,以新型工业化发展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还有很大潜力。
顺应农业转移人口流动趋势,综合考虑各省农村人口数量、地域相对集中连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等因素,《行动计划》提出,以冀中南、皖北、鲁西南、豫东南、湘西南、粤西、川东地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县市,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在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方面加快突破。
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行动计划》提出,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这是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